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搞笑语录 搞笑语录
儿童句子的形成过程是单词句双词句完整句_儿童句型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tamoadmin 2024-09-07 人已围观
简介1.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几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3.0-3岁儿童语言开发指导4.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5.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是逐步向着更加复杂、完整和流畅的方向发展。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出生~20天:非自控音阶段。发音以哭声为主,也有一些咳嗽和吃奶时的发音,都是新生儿不能自己控制而发出的声
1.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几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
3.0-3岁儿童语言开发指导
4.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5.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是逐步向着更加复杂、完整和流畅的方向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出生~20天:非自控音阶段。发音以哭声为主,也有一些咳嗽和吃奶时的发音,都是新生儿不能自己控制而发出的声音。
2、21天~5个月:咕咕声阶段。儿童的听辨能力和发音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6个月~1岁左右:牙牙语阶段。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为提高。
4、1岁~1岁半:学语阶段。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加,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减少,是由无意义的音节发展到词音的过渡阶段。
5、1岁半~6岁:积极言语发展阶段。儿童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
严格说,儿童语言发展是在1岁左右讲出第一个真正的单词开始的。因此,通常以单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儿童语言发展应该分为三个方面:语音发展,词汇发展,语法发展。
语音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咕咕声阶段(21天~5个月)、牙牙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学语阶段(1岁~1岁半)、积极语言阶段(1岁半~6岁)。
词汇发展分为三个方面:声调知觉发展,音位直觉发展和词的语音表象建立。一般出生后的第一周,婴儿听到一个轻柔的声音便会停止他的哭声。一般4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分辨出愤怒和友好的声音,也能分辨熟悉的和陌生的声音。
语法发展阶段分为三个方面:句型由不完整到完整,语法结构不断变化,句子含词量不断增加。2岁半儿童已经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3岁到3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到4岁有修饰的语句开始占优势。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0~3岁幼儿的语言发展有个体差异性,表现为语言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而且就其本身而言,语言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以下分享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1一、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2--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呀呀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一句话或一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二、词汇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特点:
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理解和使用新词常出现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现象。
3、1岁半至2岁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语言的理解力迅速增加,词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三、语法的发展
特点:
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20~3岁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时间和特点新生儿
0~1个月
1、有不同的哭声
2、对说话很敏感,尤其对高音很敏感
2~3个月
1、对说话的声音有反应
2、开始将声音和形象联系起来,试图找出声音的来源
3、对成人逗引有反应应,会发出“咕咕”声,而且会发a、o、e音
4、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及同一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
4~6个月
1、咿呀作语,开始发辅音,如d、n、m、b
2、看见熟人、玩具能发出预约的声音,叫他名字会转头看
7~9个月
1)重复发出某些元音和辅音,如"Ma-Ma、Ba-Ba"的音,但无所指
2)试着模仿声音,发音越来越像真正的语言
3)开始懂得一些词语的意义,如挥手再见、招手欢迎、拍手等
10~12个月
1、能懂得一些词语的意义,如问:“灯在哪儿呢?"会看灯,向他索要东西知道给
2、能按要求指向自己的耳朵、眼睛和鼻子
3、说出最基本的语言,如“爸爸”、"妈妈”,而且有所指
4、出现难懂的话,自创一些词语来指称事物
5、用动作表示同意如点头,或不同意如摇头、摇摇手会讲出单词句
13~18个月
1、开始知道书的概念,如喜欢模仿翻书页
2、开始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3、开始对熟悉的事物和人说出名称和姓名,但还不能分得很
4、会使用动词,如抱、吃、喝
5、喜欢用一个发音来泛指一类事物
6、会说大约10物品的名称
7、懂得一些日用品名字,会指出或说出所要东西的名称
8、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名字(不带姓),发音不是很清楚
9、能听懂父母或监护人发出的短指令,如对他们说一声“给我”,他们就会把玩具递过来
10、用手势当作语言来交流
11、对单词的理解能力超过词汇生成能力
19~24个月
1、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如说“尿尿”
2、开始用名字称呼自己,如说自己的事情时,使用平常别人呼叫他的名字
3、喜欢看电视
4、按指示办事(3件,连续的)
5、对声音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并且喜欢这些声音的重复,如一遍又一遍地听一首歌、读一本书等
6、会说3~5个字的句子
7、开始会用我”,如想要东西时,会说"给我”、“我要”等
8、看图书,说出认识东西的名称(50个)和用途,或用用手指出他们认识的东西
9、听完故事能说出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10、随大人念几句儿歌
11、会回答最简单的问题
12、主动说出30个左右的词
25~30个月
1、会用几个形容词
2、会问这是什么?
3、会用“你、他”、“你们"、“他们",会用“连续词”:“和”、“跟”
4、知道日用品名字(50个)
5、会说简单的复合句,叙述经过的事
6、会背儿歌8~10首(每首4~6句,每句5~7个字)
8、会说5~6个字的句子
9、常用词汇300个左右
31~36个月
1、懂得“里”、“外”
2、会问一些关于“什么”、“何时”和“为什么”的问题
3、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4、认识并说出100张左右名称
5、能运用大约500个单词
6、能说出5~6个字的复杂句子
7、开始运用“如果”、“和”、“但是”等词
8、知道一些礼貌用语,如“谢谢”和“请”,并知道何时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3儿童语言的发展一般规律及原理
一、儿童语言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密不可分。
(二)语言发展过程是一个习得规则的过程。
(三)语言可以帮助儿童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语言获得不是孤立的过程,而是依赖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特点
(一)乳儿期(0~1岁)
1、表达
(1)反射性发声阶段(0~4月)
(2)牙牙语阶段(4~12月)
2、理解
10个月以后开始有了语言理解能力。
3、发展指导
“唠叨”、
(二)婴儿期(1~3岁)
1、表达
1岁开始出现第一个单词,标志着言语的产生。
1~1.5岁:单词句阶段
1.5~2岁:电报句阶段
2~3岁:简单句阶段,末期出现复合句。
1~3岁间词汇量有明显增长,以实词、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的词为最多。掌握词语的多少依次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及代词。句型以陈述句最多。
婴儿语的特点:简单、音调高、语调夸张、句子简短。
从内容来看,开始表达时间、人际关系、年龄、美与丑的内容。
婴儿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顺序性及逻辑性不高。
2、理解优于表达
3、发展指导
(1) “感兴趣的成人”用”适婴语言“与儿童谈话。
(2)不嘲笑、不强行纠正儿童的语言错误。
(3)成人的良好示范。
(三)幼儿期(3~6岁)
1、表达:
复合句增多,语言表达的顺序性、逻辑性、完整性、准确性开始发展。
言语表达的主动性增强。
2、理解:
开始能理解非此时此刻的事物,且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但此时儿童对句子的理解仍停留于表面,不能理解一些言外之意。
“妈妈,我要打!”“你要打干什么?”“你不让我打,我就减肥。”(3.5岁)
“你到底爱不爱李**(他父亲)?”“你要不爱李**,我就不做你们儿子了,我去做张**的儿子。”(3.5岁)
“你是不是你们班最矮的啊?”“我们班上还有一个最矮的呢。”(4岁)
“小姨,你记不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不喜欢你了。”想了一会,小姨记起来了。“如果你今天走的话,我就象那天晚上一样不喜欢你了。”(4岁)
“姑姑,李**是不是你对象啊?”“你怎么知道的啊?”“人家说王*到她对象那去了。”(4.5岁)
妈妈在自言自语“中午买个燕子鱼吧。”转向我“但是菜场的燕子鱼一点小,还是超市里的好。超市里的那么大。”在一边玩的湛湛说“那就去超市买吧。”(4.5岁)
例:“你们老师叫什么?”—“王**、李**,还有一个陈老师。总共3个老师。每个班都有3个老师。”(5.5岁)
“什么样的东西叫桌子?”—“长方形的、有4条腿的东西叫桌子。4条腿不能动也不能走。”(5.5岁)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我又没有听诊器!”(5.5岁)
幼儿言语发展的独特现象:自我中心言语
是由依赖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发展到内部思考的过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几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每个孩子都是有一定差异的。孩子们会分阶段学习语言,孩子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这些阶段。以下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1所有父母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满怀期待,但要判断学步期宝宝和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否稳步前进,却并不容易。
语言能力分为两部分:一是接受性语言(学习倾听和理解语言);二是表达性语言(学习说和使用语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孩子只有先倾听和理解语言,才能做出回应,孩子在做出回应之后,还需要再倾听、理解,不断与交流者互动。
为了帮助父母和教师作出判断,我们节选展示0-3岁孩子每个阶段语言能力发展的里程碑。
出生
接受性语言
语言学习从出生开始,甚至新生儿也能察觉到环境中的声音。他们听身边人讲话,如果有意外的噪音,他们就会吓一跳或大哭一场。巨大的噪音惊醒了他们,但是,他们对新的温和的声音会做出“安静”的反应。
表达性语言
新生儿发出声音让别人知道他们正在经历快乐或痛苦。
0-3个月
接受性语言
0-3个月大的婴儿学会在你说话时转向你,并在听到你的声音时微笑。他们似乎能听出你熟悉的声音,如果他们哭了,就会因为你的声音而安静下来。三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也会停止活动,密切关注一个不熟悉的声音。总之,不管声音熟悉与否,他们通常会对安慰的语调做出反应。
表达性语言
当你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时,他会对你微笑。他会重复相同的声音,许多声音和“咕咕”相似。他也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如饥饿或疼痛)发出不同的哭声。
4-6个月
接受性语言
4-6个月大的婴儿会对“不”这个词做出反应。他们也会对你语调的变化以及你说话以外的声音做出反应。例如,他们可以被玩具和其他发出声音的物体吸引,享受音乐和节奏,并以一种感兴趣或理解的方式寻找各种新声音的来源,如鸟叫声、手机铃声等。
表达性语言
当你和孩子玩的时候,或者当他开心地玩耍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咿呀学语,有时候孩子听起来好像在“说话”。这种“像说话一样”的咿呀学语包括许多发音,如双唇音“p”“b”“w”和“m”。
孩子能够追随你的视线,看你正在看的方向。而且在这个阶段,他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并通过声音或手势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或者想要你做什么。他们可以发出非常“紧急”的声音来激励你取行动。
7-12个月
接受性语言
这个时期,他听到不同的声源会跟着转头。当你对他说话时,他会很明显地转向你,并看着你的脸;当你向他做简单的手指游戏(例如,“小手拍拍”)时,他会非常的兴奋和快乐,渴望与你互动,并去抓你的手。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认出熟悉的人或事物的名字(如“爸爸”“眼睛”“电话”“钥匙”“车”),并开始以点头、摇头或者简单的手势回应要求(“把它给奶奶”)和问题(“再加点果汁?”)。
表达性语言
孩子咿呀学语的声音变了,它包含更多的辅音,以及长元音和短元音。
孩子的第一句话(可能说得不太清楚)已经出现了!(例如,“妈妈”“狗” “再见”“不”)
1-3岁是人的一生中言语发展最快的阶段。
1-2岁
接受性语言
孩子能将物体与名称对应起来
现在,当你与孩子一起看书,当你说出书上的名称时,他们会指着书上相应的。当你问他们一些身体部位(鼻子、眼睛、肚子)时,他们也会正确指出自己身体相应部位。
理解简单的指示
他们也可以遵循含有一个步骤的简单指令和要求,例如,你说“举手”的时候,他会把手举起来;你让他把球递给你,他会把球递给你;以及跟他说“不可以”的时候,他会停下正在做的事。当然,过一会,他有可能会再次做你不让他做的事。
这一时期,孩子能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兔子在哪里?”“谁喜欢米菲?”等。
喜欢听简单的故事
孩子这一时期很喜欢听简单的故事,喜欢听你唱有节奏感的歌或带有韵律的童谣。在这个阶段,他们喜欢反复听相同的故事、韵律或做相同的游戏。
表达性语言
模仿语音
1岁时,孩子开口说话的积极性提高,常常自发地模仿听到的音,其特点是:连续的音节增多,如a-ba-ba-ba-;近似词的音节也增多,如bo-bu;不完整地模仿词音,如成人说:“小汽车。”孩子只说:“车”或者“车——车”,成人说:“饼干。”孩子只说:“饼”或“干”,这种现象与孩子的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之间尚未能协调活动有关。
以音代物
以音代物是1岁半以前孩子说出词汇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常常以物体发出的形象的声音来代替物体的名称,如把汽车叫“笛笛”,把猫叫“喵喵”,把电话叫“嘟嘟”。这种声音固然与成人常对幼儿以声代物有关,但成人在交替使用声音或者对孩子说话时,孩子能记住和使用的仍然是声音,这是因为声音是物体或活动的鲜明特征,与孩子这一阶段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关,也就容易被记住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唇音、舌面音的掌握已经较好。但由于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的协同活动还比较差,有一些音还发不好,如常常把舌根音中的“哥哥”说成“得得”。大部分孩子还发不好舌尖音,不是发错音就是zh、ch、sh和z、c、s互相替代,如把“西红柿”说成“西红西”。(祝士媛,2014)
词汇量增加
1岁之后,孩子进入“蹦词”阶段,每个月都在积累和说更多的单词,而且这些单词常常反映多种意思,即以字代词,以词代句。例如,当孩子说“球”字,表达的语义可能是“我要玩皮球”,也可能表达了“这是我的皮球”的意思,或者是要“妈妈拍皮球”等。孩子还会通过对事物命名(“大象”)或评论它的某个属性(“大!” “哇!”)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1岁半左右,孩子的积极词汇(既理解又会用的词)明显增多,能说出的大部分是名词,其次是动词,以及个别的形容词。
这个阶段说出的词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以词代句,即明显的单词句特点。二是一词多义,说出一个词常常不只是代表一种对象,如孩子会用“毛毛”(或猫猫)代表所有带毛的动物或毛皮做的东西。三是词的泛指性,即一个词代表许多事物,如孩子常用“饼饼”称呼所有的食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语言,只有最熟悉他的人,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理解,与孩子不熟悉的人,对单词句会像猜谜语一样费解。到1岁半时,孩子的语言通常只有25%是可理解的。(Bowen, C、 2011)
对于孩子幼儿式的话,周围的人不要学说,不要在对孩子讲话时故意夹杂那些幼儿式的话,要简洁、准确、规范、有逻辑的表达,丰富孩子的词汇和句子,为之后孩子连贯、有逻辑地表达语言奠定基础。
一般18个月左右的孩子能说出20-30个常用的单词,21个月左右能说出100-150个单词,到24个月已能说出300多个单词,其中70%是名词,其他各类词汇中,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叹词等,虽占比例较小,但都出现在孩子的话语中了。其中,2岁时掌握的形容词大多为描述物理特征的形容词,如“大”“小”。
进入双词句阶段
1岁半以后,孩子进入双词句阶段,逐渐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一个词开始代表一个明确的事物或动作,因此表达的意思远比单词句时清楚。这一阶段,孩子开始把两个词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来表达语义。两个词的结合有着句子一样的语音模式,两个词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小鸟走”“汽车开”“妈妈抱”“爸爸上班”等。每个双词句都比较简短,大部分在5个字以内。
这一时期,孩子的句子以陈述句为主(整个学前期都是以陈述句为主),但也开始说简单的疑问句,他会问两个字以上的问题,比如“哪儿的球?”“那是什么?”。
21个月孩子的双词句有60个左右,到了24个月则有1000个左右。
使用代词
孩子开始理解“我”和“你”的概念——尽管他可能并不总是把这些代词用对。例如,他可能把爸爸称为“他”,把自己当作“你”。这很正常,因为他还处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自我中心阶段”,还没有完全区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迟早会搞清楚这些代词的含义。
2-3岁
接受性语言
到现在为止,孩子会理解含有两个步骤的'指示,例如“把你的袜子放在篮子里”或“请把你的乐高积木拆了,放到乐高盒子里”,并理解一些对比鲜明的概念或含义,如热/冷、停/走等。他会注意到电话铃或门铃响了,可能会指指点点或变得兴奋,让你回答,或试图自己回答。
表达性语言
词汇量处于“爆发期”
2-3岁是孩子词汇量迅速增长的时期,他似乎对每件事都有一个词。说话通常是两个或三个词长,家庭成员通常可以理解他们。一年当中可由掌握300个词,猛增到800-1000个词,词的种类和每类词所含的内容都扩大了许多。其中,2岁半时开始使用描述动作、味觉、温度和机体觉的感觉词,3岁时能使用描述人的外貌特征、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句子中有修饰语的从2岁时的仅占20%,上升到50%(朱曼殊,19)。
词的泛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也日益接近成人用词的含义。词的概括性程度提高,对有些词(如树、水果等)已能理解为代表一类事物的词。(祝士媛,2014)
但是,对于过于抽象的词,或者远离孩子生活的词,他理解和正确使用还比较困难。因此,当孩子词汇贫乏时或词义掌握不确切时,就会出现“造词现象”。
清楚地说出简单的句子
他会问你问题,告诉你他身边发生的事。在语言表达交流中,从1岁到3岁,孩子逐步从由使用单词句向双词句以及多词句、简单复合句过渡。句子的含词量达6-7个字。
研究发现,孩子到2岁时,父母应当能够轻松理解孩子所说的话的50%—75%。孩子到3岁时,父母、其他成人应当能够轻松理解孩子所说的话的75%-100%。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2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一、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2--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呀呀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一句话或一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二、词汇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特点:
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理解和使用新词常出现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现象。
3、1岁半至2岁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语言的理解力迅速增加,词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三、语法的发展
特点:
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3一、0-1岁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
让幼儿乐于发出声音,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
1、训练孩子的听音能力和对“听”的兴趣。
2、要训练孩子听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3、阅读方式:(图案、+命名(名称、+经验扩展(声音、动作、。
二、1-2岁主要是训练开口说话阶段
鼓励孩子用声音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现阶段孩子说话特点:
A、模仿物体的声音代替名称,以音代物,比如:发音“汪汪”代表“狗”。
B、语言表达伴随表情动作。
C、以单个词语为主,比如叫“妈妈”可以代表“饿”或者“尿不湿”。
D、经常重复单音,比如:喝奶奶、喝茶茶。
三、2-3岁主要是训练完整说话
正处于好问期阶段,鼓励孩子用句子表达。
现阶段孩子表达特点:
A、会使用代名词,如你我他;
B、模仿成人说话方式(语气语法、;
C、会使用简单复合句(名词+动词、,比如妈妈跑;
D、喜欢问为什么;
E、3岁孩子能掌握1000个词,已趋近于 成(人)文 法。
四、增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基本方法:倾听、表达、欣赏和阅读
1、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随时随地和宝宝说话;
重复和模仿宝宝的发音;
把说话和情景紧密结合起来;
逐步养成倾听时的专心和习惯;
不要操之过急,要多鼓励、多引导。
2、表达能力的培养
示范或是引导孩子学说短句子;
把握任何机会陪伴孩子说话谈心;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说话;
遇到任何情况引导孩子用说话表达;
鼓励孩子随时表达想法和问题;
孩子表达错误时要以鼓励代替指责。
3、欣赏、阅读能力的培养
选择简单易懂的图书,让孩子边看边听,引导孩子互动、提问与复述;
搭配玩偶,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扮演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
教会孩子看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0-3岁儿童语言开发指导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道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为儿童的发展做贡献。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
1、0-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
喃语阶段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咿呀学语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能自言自语似地发出各种声音,但并不代表有什么实际意思。
2、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举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说出的句子由一个单词构成,随不同的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3、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句阶段。
双词句又称电报句,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它具备了句法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和宾语,但使用中仍常被简略、间断;结构不完整,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常被漏掉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称为“双”词句。
4、大约在2岁半以后近入实词句阶段。
实词句只用实词不用虚词,字数可以超过两个。
5、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
这个阶段俄儿童语言的习得过程已基本完成,能够正确的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要说的。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是一个连续的、有次序、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从婴儿呱呱坠地时的大声哭泣到后来的咿呀学语、单词句、双词句,直到逐渐能用完整的句子和人交流,儿童在头三年语言的任何细微的进步和变化,都会让父母和周围的人欣喜不已,为之振奋,都集中反映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可以说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是在生物的(先天)和社会的(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先天的因素为儿童的语言发生提供了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决定性作用。
根据语言系统的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相结合的标准,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0-1岁是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1—2岁是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当儿童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具有概括性的词汇时,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能用语言较清楚、完整地和表达叙述自己的要求、情感等的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又称为基本掌握口语阶段。对不同的儿童来说,每个阶段的语言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1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有联系的、有次序的、有规律的过程,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根据语言系统的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相结合的标准,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分为:
(一)语言发展的准备期
0-1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准备期,又称前语言阶段。对于这一时期,国内的研究大都着重探查儿童的语音发展如何为语言的表达做准备,国外研究者侧重考察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虽然侧重方向不一样,但是观察到的儿童的发音和语音发展顺序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这一相同的发展趋势可能是由发音器官的生理成熟程度决定的,而各民族儿童发音器官的成熟程度差异不大,因而他们最初的语音发展具有共同性。
这一阶段可以划分为:
1.单音节阶段(0-3个月)
哭叫是婴儿第一个月的主要发音。在这个月内,婴儿学会了调节哭叫的音长、音调和音高。这一阶段的婴儿辨音水平相当高,研究表明,新生儿在0-3个月这一时期形成了感知辨别单一语音的能力。出生12天的新生儿能以目光凝视或转移、停止吮吸或继续吮吸、停止蹬腿或继续蹬腿等身体行为对声音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解释为是人生语言感知的第一步,是将语音从其他各种声音中分化出来的一种基本能力。出生24天的婴儿能够对男人声音和女人声音、抚养者和不熟悉者的声音做出不同的反应。婴儿主要是通过说话者的音高、音量和音色感知语言,为以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奠定基础。
2.多音节阶段(4-8个月)
4个月以后儿童进入咿呀学语阶段,从这个时候到1岁起儿童常对着玩具或者镜子中的自己发音,表现出交往的愿望。这个阶段儿童发音量大增,发音内容大多是以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的音节为主,并且有一个从单音节发声过渡到重叠多音节发声的过程,如ou-ma,ba-wa等。而且发音较多是对成人社会性刺激的反应,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学习交际规则的雏形,能听懂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
3.萌芽阶段(9-12个月)
这一阶段儿童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而不只是一音节的重复,近似词的发音增多。
(二)语言发生发展阶段(12—36个月)
经历了近一年的语言准备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习口语的全盛时期。因此1-2岁又被称为语言发生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1.单词句阶段(13-18个月)
13-18个月的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对言语理解的发展,所以也称作理解言语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往往用一个单词表示一个句子,我们称之为单词句。比如孩子说“饼干”,可能指要吃饼干,也可能是告诉妈妈饼干吃完了或者是饼干掉地上了等等。总之,这时候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家长需要把孩子说话时附加的手势、表情、体态等许多情境作为参考因素,确定孩子说话的意思。
虽然儿童在这一阶段说出的话很少而且比较简短,但是他们理解的要比说出的多得多。比如:儿童可能把小猫、小兔、毛衣领……都叫做“毛毛”,但如果拿出这些物品的,问他哪是小白兔哪是毛衣领,他都能讲得出来。总之,这一阶段儿童会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所能发出的母语中有的或者没有的语音这时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他们往往只用手势和动作示意,独处时也不会有那种自发的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沉默期。
在此阶段儿童所能理解的名词和动词显著增多。他们喜欢给物体命名,命名时常会出现泛化(比如上文提到的“毛毛”命名方法)、窄化(比如婴儿最早理解的车车就是他自己的婴儿车)和特化(比如一个婴儿尿床了,妈妈过来给他换尿布,说了一声“糟糕”,孩子每次小便时都会说“糟糕”)现象此外,儿童在这个阶段,发音时会出现一些大人通常误以为的错音,比如niu说成you,gege 说成dede等。但是研究证明,这并不是由于发音错误,而是由于此阶段儿童有一个特殊的语法系统,具有一个和母语相似但又完全不同的音位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消失掉。
2.双词句阶段(19—24个月)
? 这一时期是言语的积极活动时期,随着儿童词汇量的扩大,儿童说话更加主动,出现“词语爆炸现象”。比如18个月的儿童经常挂在嘴边的是20个左右的单词,到21个月时能说出100个左右的单词。他们会经常缠着大人,指着一个物品问“这是什么啊”,要大人说出事物的名称,然后紧接着问“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呀”,再到“它为什么叫×X”等等。很多家长苦恼于孩子的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现象。其实这绝对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当儿童的词汇量达到200个左右的时候,他们开始说出不完整的双词句。
这一阶段孩子进人第一反抗期,喜欢提问,不断地提问,让很多家长很无奈。但是,这实际上是儿童学习语言一个途径。他们开始频繁地使用疑问句和否定句。疑问句表现在提问上,否定句表现在语言反抗上。在此阶段孩子由单词句阶段过渡到了双词句阶段,开始说“妈妈抱抱”,因为非常简洁,貌似发电报用语,所以也被称为电报句。
3.初步掌握口语阶段(24-30个月)
到24-30个月,儿童在运用语言和词汇方面有明显的进步,能用3-5个词组织句子来与人交谈。他们和人们的对话变得更加自由和顺畅,同时他们也开始用比较完整的句子与人交谈,学会倾听别人讲话,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开始出现复合句,以前出现的“发音错误”现象逐渐减少乃至消失。语言经常使用接尾策略,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语做答,主要发生在这一个阶段,到36个月时会逐渐消失。比如:刚吃完饭,成人问:“吃饭了没有”,孩子说“没有”,还比如“快收拾玩具跟妈妈一起出去玩,好不好?”(婴儿丢掉玩具,一副要准备出去的样子)却回答说“不好”,这就是接尾策略。我国学者郑厚尧曾经对这个问题专门研究过,研究结果是:30个月左右的儿童在回答选择疑问句时,也使用这种策略,根据选择句的后一项来回答,而不管是否符合实际。
4.目标口语初步发展(30个月—36个月)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单词句、双词句这一特殊语言成分已经大大减少,语言纳入目标语言的轨道,儿童的语言系统和基本语法规则已经掌握,具备一定量的词汇和一定的语言运用技能,可以初步用词语来解释词语。
而且语感已经开始形成,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一般的日常交际。至此标志着儿童语言学习的成熟。
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孩子的语言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妈妈都是非常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的。为大家介绍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1一、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2--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呀呀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一句话或一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二、词汇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特点:
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理解和使用新词常出现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现象。
3、1岁半至2岁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语言的理解力迅速增加,词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三、语法的发展
特点:
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2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
(一)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三四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一个人在婴幼儿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婴幼儿在掌握词汇方面,由3岁的800—1000左右个词,发展到6岁的3000—4000左右个词。
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并列句及主从复合句等)的语法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如果婴幼儿在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学习口语,以后就不能真正学会说话。众所周知,7岁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开始学习说话,经几年的训练,只记住四五个单词。这个实例说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如错过了时机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对该物体的各部分和各个特征逐一进行详细的感知,他们用手摸,抓起来玩弄着看,放进嘴里咬,甚至把东西拆了……,而当他们掌握了语言以后,情况就不同了。成人在带领婴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传授知识技能、解释行为规则时,都将伴随语言。语言的参与,将使婴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语言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作用:
用词命名:即把所认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等用词叫出来。如带幼儿认识公鸡时,不仅能叫出公鸡(名称),而且还能说出公鸡头上有红色鸡冠,嘴是尖尖的,身上有漂亮的羽毛,尾巴是向上翘并向下弯的,有两条长长的腿(外部特征)。幼儿在认识事物时,有了词的标志和解释,其对事物及属性的感知,才成为能被理解的知识,并且得到巩固。
借助于词,区别类似的对象:婴幼儿知识经验贫乏,知觉的精确性差,在认识相似的事物时,常常发生混淆。如幼儿大都分不清楚狼和狗的外形特征。这时,成人就可借助于词,让幼儿对二者进行比较,可边观察边指出它们的不同:“狼的嘴较大,腿较细,尾巴长,是向下拖着的;狗的嘴比较小,腿较粗,尾巴短,是向上卷起来的。”当然,也可让幼儿在观察时,自己找出它们的不同,观察不到之处;成人再给予启发,以培养他们分析、比较的能力。
借助于词,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要求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在成人帮助下,逐渐学会概括。如区别对鸡和鸭的不同点之后,可启发幼儿找出鸡和鸭的'相同点:都有羽毛、翅膀、两条腿和脚,肉可以吃,母鸡、母鸭都会生蛋等。
借助于词,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幼儿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分不清主次。如颜色属事物的次要特征,而幼儿却常常把它作为事物的主要特征,因此,他们常常会说出“黑色的小白兔”或“灰色的小白兔”之类的话。对这种情况就需借助于词给予解释,让幼儿知道,兔子有好多种颜色,有白的、黑的、灰的、棕的,……,但不管哪种颜色,兔子都是长耳朵,短尾巴,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让幼儿知道这些才是兔子的主要特征。
语言在孩子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除以上作用外,作为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使孩子直接地认识事物,而且还能使其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如孩子已知山楂是酸的,下次再认识柠檬时,只要告诉他们:“柠檬很酸。”可以不尝味道就能体味了;不仅可以把感性知识用词记载下来,储存在脑中,构成知识,而且还是思维过程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抽象的思维,在由直接地感知、表象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由于幼儿认识范围的扩大,认识内容的加深,也就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语言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认识丰富和深化的过程。这就说明语言与认识的密切联系与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语言,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为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证明,学生写作能力低的原因之一是独白能力低,不怎么会说话,写起文章自然杂乱无章。而独白能力强,比较会说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生动自然,写出文章一般都不错,这是因为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在孩子入学以前,如果能学会普通话的准确语音,掌握大量的词汇,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入学后学习认字、读书和作文时,主要是把看到的字形和相应的语音联系起来,理解文字内容和用文字表达意思就比较容易了。学前阶段成人如能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口头组词、组句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现想现说,有条有理地说,就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均可为孩子入学后学习书面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3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带养人的文化程度及语言、家庭经济状况等。语言的发展与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刺激量的多少有关,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多的孩子,其语言发展就快于其他儿童。
2、年龄因素。语言学习显然受年龄的影响。年龄是影响词汇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同时年龄也是影响语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各种短语结构。
3、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对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父母经常阅读育儿书籍,孩子的语言发展优于其它小儿。幼儿园教育具有家庭无法替代的效果,通过合作戏可提供做练习及增进语言技巧的媒介,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相互接触、学习,可促进各自的语言发展。
此外,这些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
4、器官问题。幼儿成长阶段若有脑部发育不全、脑受伤或先天性障碍时,语言发展必然会迟缓。
5、健康问题。体质瘦弱或长期生病的孩子,可能因游戏机会减少,学习经验欠缺,而不如健康幼儿的语言发展顺利。
6、学习能力。某些幼儿因具有较敏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语言发展得较早、较好;反之,则语言发展容易有偏差、迟缓的情形。
7、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孩的语言发展起步会较男孩早,而且口语表达能力也较好。但在进入小学后,性别差异现象就会减少,男孩、女孩的语言能力也没有明显差别了。
8、人格特征。先天气质较害羞、内向、畏缩的幼儿,语言能力会较差些。
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电报句。
电报句是指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婴儿在表达一个意思时,虽然比单词句明确,但表现形式却是断续、简略的,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所发的电报式文件,故通称为电报句,这时儿童在句中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具有语法功能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则用得很少。
2岁之前的儿童处于不完整句阶段,其中1—1.5岁是单词句阶段,1.5—2岁是双词句阶段,双词句又称电报句。
2岁以后开始步入完整句阶段,许多研究表明,2—3岁是人生初学说话的关键时期。此期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同时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加。
出现原因:
一是布雷因等人提出的钱气弱许印准感哥想轴心语法学说。他分析早期语言中富时席各个词出现的频率和位置,发现在双词语中有的词范围较窄,出现频率较高而且位置固定,称为轴心词;而另一类词则范围广,频率低,称为开放词。轴心词不能单独出现,而开放词则可以。他认为儿童学习特定位置的特定词,然后围绕它产生句子。
二是R.布朗(l3)等人提出的语义关系说。认可任师船指杂事县为儿童在电报句中所表达的是以儿童早期对事物间关系的认知为基础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是用一定的词序来表达的。这两种解释互相念补充,能解释电报句产生的原因肥织伟航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