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搞笑语录 搞笑语录

名句是什么意思_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

ysladmin 2024-05-12 人已围观

简介名句是什么意思_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       感谢大家在这个名句是什么意思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

名句是什么意思_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

       感谢大家在这个名句是什么意思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1.徐霞客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名句话是什么意思?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名句话是什么意思?

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名句话是什么意思

5.几句中国古代名句(含义,出处,重点字的意思)

名句是什么意思_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

徐霞客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去过五岳之后,其他的山不过如此,无需再看;而看过黄山之后,发现五岳也不过如此了。通过对比,表现出黄山的巍峨秀丽,集天下山水之大成。

       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于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他在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是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

扩展资料: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山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名句话是什么意思?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意思是美并非自生的,美依托客观事物,而需要人去发觉;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美,又有不同的感受。自然界本就存在的客观事物,因人发觉其美而为众人所知。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提出的重要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美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是美与美感的统一,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被点亮唤醒,从而构成了一个美的世界。审美活动可以从各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但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归结起来就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审美活动中包含着审美,而美是离不开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也离不开审美对象。实际上,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生体验,它是人的精神活动,核心为审美意象。在审美活动的体验中,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高,超越了自我的局限性,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得到自由解放。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美不是天生自带的,美离不开观赏者,美学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各样的审美形态,包括任何审美对象,如优美、空灵、喜剧、崇高等。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美的现象就是在现实中所呈现的各种美的形态及其各种各样的外观。审美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活动主体通过审美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精神活动,甚至通过其进行更有意义的活动。这种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精神活动和心理感受,称为“美感”。美的形态有自然美和艺术美,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但都使得美能够更好地显现出来。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名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朝代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话翻译: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扩展资料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名句话是什么意思

       咏菊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1],我花开后百花杀[2]。冲天香阵[3]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4]。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几句中国古代名句(含义,出处,重点字的意思)

       含义: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3.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3.《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6.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7.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0〉

       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7.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6?1罗大京)

       13.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庄子)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6.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1〉

       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2.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6.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1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1.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1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15.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16.人之所能,不能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蒙初)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2〉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迅雷不及掩耳。(晋书)

       3.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5.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7.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9.老当益壮,甯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1.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1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蒙初)

       1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16.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17.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3〉

       1.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2.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8.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明,李开先)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0.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元杂剧)

       1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吴承恩)

       1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1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16.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红楼梦)

       1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8.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红楼梦)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4〉

       1.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

       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曹雪芹)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丘迟)

       5.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6.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丘迟)

       7.甯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8.此地无银三百两。

       9.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1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11.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1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13.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红楼梦)

       1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1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

       1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封神演义)

       17.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1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5〉

       1.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旧唐书)

       2.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3.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

       6.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7.亲者痛,仇者快。(朱浮)

       8.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9.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10.打破沙锅问到底。(吴昌龄)

       11.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3.

       1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5.书到用时方恨少。

       16.磨刀不误砍柴工。

       1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陆游)

       18.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红楼梦)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北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____ 彭端淑 (清代学者)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之。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曹雪芹 (清代文学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南宋诗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周 (战国时代哲学家)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

       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

       乎?

       ──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好了,今天关于“名句是什么意思”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名句是什么意思”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