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语录 名人语录
千古经典名句500句解析_30个千古名句的出处,终于找全了
tamoadmin 2024-08-13 人已围观
简介1.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2.古诗名句经典(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3.50句经典古代励志名句附翻译4.名人名言千古佳句范仲淹5.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实含义是什么?6.苏轼经典名句100句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
1.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2.古诗名句经典(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50句经典古代励志名句附翻译
4.名人名言千古佳句范仲淹
5.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实含义是什么?
6.苏轼经典名句100句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出自先秦·屈原《离骚》。我已然接近了死亡的边缘,回念原有的梦想,丝毫没有后悔之意,我仍需坚持前行。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出自先秦·屈原《离骚》。死直:死得光明正大。保持着高尚的节操,为了大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都是圣人所崇尚的行为,我也一定要奉行。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出自屈原《离骚》。我宁愿死去,身体流亡,也不会用这中正的本性,去做那些邪*之事。
4、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出自先秦·屈原《离骚》。一天天的过去,老年即将到来,我担心还没有为国建功的时间不多了。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先秦·屈原《离骚》。长长的哀叹一声,擦去面上的泪水,哀叹着天下的百姓,生活是如此的艰苦。
6、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语出战国楚·屈原《离骚》。两人的心意不一致,媒人撮合也是徒劳;两人恩情不深,只要有点矛盾,就会感情破裂。
7、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语出战国楚·屈原《离骚》。汩:水流很急的样子。时光飞逝,我像是赶不上它,总担心时不我待。
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出自先秦·屈原《离骚》。迟暮:指年老。草木在不断地飘零凋落啊,不禁担忧美人会日渐衰老。诗句感叹岁月无情,美人衰老;暗喻作者自己志向未遂,功业未就,而来日已不多了。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自先秦·屈原《离骚》。这些蕙兰和白芷等香草。都是我内心所珍爱的啊,就是让我死去九次我也是不会后悔的。诗句表示作者对“蕙芷”等的永远珍爱,即是表示自己永不会放弃忧国忧民、志洁行忠、坚持真理的精神。
10、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出自先秦·屈原《离骚》。直:竟然。萧、艾:均为普通的蒿草。为什么往日芬芳高贵的香草,今日竟然沦落成了普普通通、不值一提的蒿草?诗句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诗句对君子嬗变、沦落为小人表示痛切和不齿,显示出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情。
古诗名句经典(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下面是 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释: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解释: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解释: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是不会持久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解释: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解释: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解释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解释: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解释: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释: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解释: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评价。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解释: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释: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解释: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5、物壮则老。
解释: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篇二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解释: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解释: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解释: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释: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5、治大国若烹小鲜。
解释: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解释: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解释: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解释: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解释: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解释: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解释: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解释: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
1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解释: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篇三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解释: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解释: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声音听不到声音,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4、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解释: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释: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解释: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解释: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8、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解释: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9、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解释: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1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解释: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解释: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1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解释: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此句成为历众多名士的诉求。
1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解释: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1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解释: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1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解释: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篇四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解释:“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释: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释: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轻浮,是不懂得自重是根本;浮躁,是不懂得安定才是王道。所以君子每日的行为,都展现稳重、安定的样子,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急躁不安。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处理困难的事情必然从容易处下手,处理大事也必须从细微处开始。所以,圣人从不好高骛远,而是大处着眼,小处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成就了大业。
6、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够从事情的细微之处发现真理,才是明智的表现;能够坚守柔弱的信念,才能以柔克刚,成为真正的强者。
7、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永远没有名字可以形容,简单质朴,虽然小而不见,但是天下万物没有能让它屈服的。人生真正的快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难求,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守住简单、质朴,就会找回人生真正的快乐。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根之人闻道后,恍然大悟,马上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中根人闻道后,半信半疑,似懂非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毫无所得;下根人闻道后,难以置信,置若罔闻,甚至大加嘲笑。如果让下根之人听了以后不觉得可笑的话,那就不是什么真正的道了。
9、不自见,故明。——《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不自以为是,坚持己见,能听取别人的建议,就能正确客观的看清问题,这样才是明智。相反,愚蠢的人刚愎自用,受到别人一点点批评就会脾气,即使别人是对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也会反驳而不听取。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真正体悟大道的人,知道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大道的本质,所以就不说;能用语言描述出大道来的人,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的体悟大道。放在生活中就可以这样解释:有智慧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发言;随意发言的人,肯定没有智慧。
1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解释: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解释: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1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1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释: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释: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50句经典古代励志名句附翻译
李白(701年-762年11月30日)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1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19.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20.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2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2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巴山夜雨》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28.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3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3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35.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3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3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40.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44.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4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4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之塞上》
4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5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5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刘禹锡(772年-842年),出生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5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5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5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57.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5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孟浩然(本名孟浩,公元689年-公元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5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6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61.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6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6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6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其四》
6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66.诚知此恨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浅悲怀》
67.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王昌龄(王江宁,698年—757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6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7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7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 送柴侍御 》
7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73.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7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7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7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7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7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79.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 述剑》
8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8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8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8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84.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85.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简卢陟》
86.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8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8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89.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赠去婢》
8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9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9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93.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感事》
9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9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96.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9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99.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0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1.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鱼《赠邻女》
10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10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4.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105.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06.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10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8.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名人名言千古佳句范仲淹
励志,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励志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下是我整理的古代励志名句,供大家阅读。
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1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1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1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1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1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1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1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古代励志
2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2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2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2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3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知缘斋主人
3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3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3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3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3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3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3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3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3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4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知缘斋主人
4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4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4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4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4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4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4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4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知缘斋主人
5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实含义是什么?
1.范仲淹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范仲淹写的千古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拼音: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二、赏析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三、出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2.范仲淹有哪些经典名句范仲淹的千古佳句
1、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4、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5、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6、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0、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
11、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3.范仲淹岳阳楼记千古名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苏轼经典名句100句
分析一位诗人的诗句,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是非常片面的。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首诗是用来写爱情的,用情至真,感情细腻,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可你要是明白了唐代诗人的惯用伎俩就会明白,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政治诉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出唐代大诗人元稹名作《离思》,全文如下: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据悉,《离思》创作于公元809年春(注:元和四年),元稹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当时的元稹一心为民,大胆弹劾权贵,平反了不少冤错案。然而,精明强干的元稹,遭到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一致反对。经过激烈的权力斗争,元稹被贬到了东都御史台,即分务东台。
说白了,这一安置就是为了排挤元稹。恰好这一年,元稹的发妻韦丛盛年早逝。韦丛陪伴元稹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并且知书达理,处处为元稹考虑。在家长制主导的封建婚姻中,夫妻二人能够有如此好的感情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感情上的痛失爱妻,朝廷上的权贵倾轧,双重打击让元稹很是痛苦。因而,这一时期元稹创作了不少悼念亡妻的诗歌,《离思》便是其中之一。因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上是为了悼念亡妻,真正的含义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公不济私,极心无二虑。
何以见得?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即看惯了大海大浪,其他水就看不上了。这里边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元稹借悼念亡妻来表达对君王的忠贞。除去巫山不是云就更明显了,语出《高唐赋序》,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美若娇姬。元稹的意思很朴素,我和老婆之间的感情很好,任凭其他再好也阻挡不住我对老婆的爱恋。
这一寄情儿女情长以表达对君王的忠贞,在唐诗中非常常见,最为经典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借着汉唐儿女故事针砭时弊。元稹没有针砭时弊的意思,倒是通过对老婆的爱恋,延伸到了对君王的爱戴。毕竟元稹是一个政治家,首先考虑到的是政治影响,其次才是儿女情长。
所以,要是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作爱情誓言那就太浅显了,这背后体现的是元稹的家国情怀。因而,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要忠于君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苏轼经典名句100句如下: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处《题西林壁》
解析意思是为什么认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真正的底细与才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处《水调歌头》
解析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像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
这三句词通常用来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执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