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语录 名人语录
描写祠堂建筑结构的句子唯美_描写祠堂建筑结构的句子
tamoadmin 2024-08-15 人已围观
简介1.黎氏大宗祠的建筑布局申港季子祠怎么描写申港季子祠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申港镇大郑村,是一座著名的文化遗产。这座祠堂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原是申港镇著名的季家大宅,后来被改建成为祠堂,供奉季氏宗祠。申港季子祠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珍贵的文物收藏而闻名于世。下面,我们来描写一下申港季子祠的特点和魅力。建筑风格独特申港季子祠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水乡的特色和明清官式建筑的风格。它的外部大门高大精美
1.黎氏大宗祠的建筑布局
申港季子祠怎么描写
申港季子祠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申港镇大郑村,是一座著名的文化遗产。这座祠堂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原是申港镇著名的季家大宅,后来被改建成为祠堂,供奉季氏宗祠。申港季子祠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珍贵的文物收藏而闻名于世。下面,我们来描写一下申港季子祠的特点和魅力。
建筑风格独特
申港季子祠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水乡的特色和明清官式建筑的风格。它的外部大门高大精美,门前有一对石狮,门楼上有一对石马,非常华丽。接着进入大院,是主体建筑三进四院,整个建筑以红墙黛瓦、青石板和木制构件为主,一派古朴典雅的气息。申港季子祠的正厅是一个面宽五间的建筑,宽广明亮,洁净整齐。从房屋的结构和装饰材料来看,这座祠堂反映了当时江南富商大贾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
文物收藏丰富
申港季子祠的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祠堂内珍藏着大量季氏家族祖先的字画、家谱、文房四宝等文物,人物像、神像、瓷器等,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最有名的是"珍珠三胎"虎头红木雕龙椅,是清代嘉庆年间的作品,精雕细琢,造型精美,现价值连城,已成为申港季子祠的标志。此外,在祠堂中还有一批珍贵的古琴和古书,可供游客欣赏和体验,它们的存在让这座祠堂更加生动有趣。
历史文化氛围浓厚
申港季子祠所在的申港镇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有着丰富的人文。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观赏到各种古老的建筑、老街巷、庙宇古桥等。游客来到这里,除了能够欣赏申港季子祠的建筑和文物,还可以参观周边的古老庙会、打铁坊、水稻田等景点,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以及农村生活气息。
结语
申港季子祠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文物收藏丰富的祠堂,它代表了江南地区古建筑文化的精华。它的存在不仅增添了苏州市申港镇的文化底蕴,还丰富了全国古建筑文化。无论是从建筑、文物、历史文化氛围等方面来看,申港季子祠都是一座值得一看的文化遗产。如果你正准备前往苏州市,可以抽时间去申港镇参观一下这座瑰宝。
黎氏大宗祠的建筑布局
1846年起,历时3年,李氏家族在原黄氏祠堂基础上大兴土木,仿成都文殊院规模施工,建成李氏宗祠。从此,昔日的黄氏土司皇城变成了一座集李氏、军权和族权于一体的封建城堡。
李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房屋60余间,规模宏大。用清代通常所用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的梁架结构,高敞庄严。
宗祠后三方是一圈总长400米、高8米的护墙,护墙内圈园林约10000平方米。墙上梯石依山势逐级拔高,每梯皆为整块,一般重量约千斤,最重者竟达5000斤以上。
护墙四角炮楼突兀,保坎栏墙及整个护墙上依次布设枪眼、炮眼100个,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古老的城堡巍然矗立于莽莽大山之中,显得格外森严。
李氏宗祠为宫殿式建筑,三殿四厢,硬山式瓦顶,周为砖墙,两侧风火垛子高耸。风火垛三台垛头,垛头、垛沿及宗祠墙壁上彩瓷镶嵌十分丰富,花、鸟、虫、鱼造型生动,琳琅满目。
宗祠前壁开大门数洞,称左山门、中山门、右山门、后山门。左、右二山门通厢房,额题“居之安”、“平为福”;中山门通大殿,中轴线上的3个大殿排列有序,占地面积各宽15米,进深依次各为9米、10米、10米。
前殿、后殿分别与左右两厢联结,中殿四面皆为规整块石铺就的院坝。三殿梁柱大可合抱,柱上楹联。
中殿左右两外侧壁下,各有大石板建成的水池一口,右名“廉泉井”,壁书一约两米高的“忍”字;左名“让水池”,壁书一约两米高的“耐”字,可见儒家思想在整个建筑和当时家教中的主导地位。
后殿檐下高挂“魁山堂”匾额。神龛上供李氏列祖列宗的牌位。中殿又称“拜殿”,是李氏祭祖时宣讲族规的中心殿堂,四周陈列着木刻族规和家训。
除3个大殿外,两厢共有房屋66间,左厢设讲理堂及族长、执事住房;右厢设银库、账房、仓库。讲理堂中有“过失桥”巨石一块,长3.81米,宽4.45米,厚0.27米,石中阴刻太极风云纹、四角各阴刻蝙蝠一只,是当年李氏族长执行家法和审理案件的地方。
从宗祠东角下石级72步,在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泉水甘洌,四季不枯。水井原在墙外,后来,李氏家族经两年时间,用巨石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将水井围了起来,水井从此被圈入院内,与宗祠连为一体。
在水井围墙正面刻书有“大水井”3字,这也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
祠堂布局取形于龟,建筑为三进院落,两天井,四合院式布局,祠深48米,宽24米,前有包台,两侧有厢房,东西共有房15间,占地面积2360平方米,祠堂面积1337平方米,是东莞现存最大的宗祠之一。
祠堂主体建筑为广东著名的硬山顶式,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门厅前台左右有垫台,两条圆形红砂石柱,前檐额压檐披风,柱端两边梁架布满了雕刻,有鸟兽虫鱼、云雷如意等,雕刻精细,工艺精湛,头门上端乘挂着“黎氏大宗祠”牌匾。大宗祠的基地是龟形,有头、有手、有足、有尾,祠前水,六脉入村怀,祠堂正对着黄旗山的尖峰,因此祠的门联写着“门对旗峰百代孝慈高仰止,祠环潢水千年支派永流长”,联是翰林学士黎溢海撰的。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堂(即正厅),其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这里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等图案,仰首凝望,玲珑别致,蕴涵着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内进神台两侧保存安放有两块以精石为碑身、红石为底座的刻碑,上面记载着宋、元、明李春叟等六名贤所撰碑记。六人字体不同,铁画银钓,雕刻精致。此碑文在明朝复建,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东莞属年最远久的碑石,也是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