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
经典名人名言名句老子_名人名言老子一百句
tamoadmin 2024-08-19 人已围观
简介1.名人名言老子2.老子人物生平简介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3.《道德经》名言50句,句句经典4.名人名言: 老子都有过哪些名言5.老子的名人名言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8、
1.名人名言老子
2.老子人物生平简介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3.《道德经》名言50句,句句经典
4.名人名言: 老子都有过哪些名言
5.老子的名人名言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2、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0、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2、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6、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细,志气要大,心智要圆,行动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4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5、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5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64、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6、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7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名人名言读书篇
1、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2、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
3、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4、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罗曼罗兰
5、不要让苦难扼住你的喉咙,我们要把握住命运的命脉,不能屈服。佚名
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佚名
7、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8、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9、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10、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1、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别林斯基
12、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3、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14、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约翰保罗
15、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16、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
1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佚名
18、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19、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20、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魏书生
2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2、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3、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24、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25、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切斯特菲尔德
26、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28、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29、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威尔逊
30、当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之后,我们应该能够立即看出,是否首先研究某一些其他问题更有利些,这些其他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研究。笛卡尔
3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32、人生就像楼梯,努力一点就可以望得更远。佚名
33、饭可以一不吃,觉可以一不睡,书不可以一不读。
34、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35、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歌德谈话录》
36、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3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38、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39、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40、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孟德斯鸠
41、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4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4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44、喜欢读书,就等于把成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莫泊桑
45、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6、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47、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托布里德
48、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49、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50、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椽。茨威格
51、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本才行。巴比达
52、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53、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5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56、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57、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58、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佚名
59、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60、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6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生的伴侣,最真诚的朋友。佚名
62、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63、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64、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65、书有自己的命运,要视读者接受的情况而定。忒伦提乌斯摩尔
66、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德谟克里特
67、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6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69、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70、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贵重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留下来,并为人类糊口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71、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72、知识是贵重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7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74、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75、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76、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77、它,带给人类灵魂的纯净,并生生世世锲而不舍的与人类相伴。佚名
78、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汉王符
7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80、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8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82、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名人名言莎士比亚 名人名言莎士比亚读书
1、名誉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2、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的。
3、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4、我两腿早陷在血海里,欲罢不能。
5、装傻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阗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
6、尔之面熟,不可谓之真俗。
7、友谊在别的事情上都是可靠的,在恋爱的事情上却不能信托;所以恋人们都是用他自己的唇舌。谁生着,让他自己去传达情愫吧,总不要请别人代劳;因为美貌是一个女巫,在她的魔力之下,忠诚是会在热情里溶解的。
8、青春的特征乃是动不动就要背叛自己,即使身旁没有诱惑的力量。
9、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10、宁愿做一朵篱下的野花,不愿做一朵受恩惠的蔷薇。与其逢迎献媚,偷取别人的欢心,毋宁被众人所鄙弃。
11、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12、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
13、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14、因为她生得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15、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16、富贵固然和友谊的好坏无关,但是贫穷却最能考验朋友憎爱分明的真。
17、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就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18、你若对自己诚实,日积月累,就无法对别人不忠了。
19、要是你做了狐狸,万一骗子向你告发,狮子会对你起疑心;
20、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21、爱情是不用眼睛,而是用心灵看着的,
22、爱如温泉,常新不止。
23、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24、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
25、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
26、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27、女人是被爱的,不是被了解的。
28、虚名是一个下贱的奴隶,在每一座墓碑上说着谀媚的诳话,倒是在默默无言的一荒土之下,往往埋葬着忠臣义士的骸骨。
29、在争论中,正义和真理也不一定永远能得到公平的裁判,黑了良心的人要招揽一些同样黑了良心的恶棍作您的反面证人。
30、目眩时更要旋转,自己痛不欲生的悲伤,以别人的悲伤,就能够治愈!
31、时间老人自己是个秃顶,所以直到世界末日也会有大群秃顶的徒子徒孙。
32、勇气是在磨炼中生长的。
33、没有什么事是好的或坏的,但思想却使其中有所不同。
34、赞美倘从被赞美自己的嘴里发出,是会减去赞美的价值的;从敌人嘴里发出的赞美才是真正的光荣。
35、若是一个人的思想不能比飞鸟上升得更高,那就是一种卑微不足道的思想。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老子读书的名人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正能量英文短句名人名言 专题。
名人名言老子
关于老子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有不少,大家平时都有学习过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老子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老子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6、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相关文章:
1.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
2. 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
?
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3、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7、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4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5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6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6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3、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9、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人物生平简介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这个直接上道德经啊,里面都是。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名言50句,句句经典
老子简介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名言
编辑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5.民之从事,常於几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96.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名人名言: 老子都有过哪些名言
《道德经》名言50句,句句经典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0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0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04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0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0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0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感悟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08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0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老子《道德经》经典名言50句,句句经典,建议收藏,时常细读
1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12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感悟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4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5 物壮则老。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6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老子《道德经》经典名言50句,句句经典,建议收藏,时常细读
1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9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20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2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2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23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2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25 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感悟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26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27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2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2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30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老子《道德经》经典名言50句,句句经典,建议收藏,时常细读
3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34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35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36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3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38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感悟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39 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40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4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感悟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43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老子《道德经》经典名言50句,句句经典,建议收藏,时常细读
44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45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46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4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48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49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50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感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老子的名人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为快乐。以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乐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慧。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爱因斯坦说,中国人没有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但一切都做出来了。的确,中国人“猜”出了许多东西,只是缺乏进一步的探索与论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过于爱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坏,财宝藏多了反而会有巨大的损失。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中国人从祸福中体验到知足知止,却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则盘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西方人是为学,探讨大自然,所以知识天天增加;中国人是为道,提高“境界”、“修养”,所以知识天天减少。少之又少(损之又损),所以落后。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圣人没有他固执的想法,以百姓的想法作为他的想法。百姓的想法善的,我认为它善;百姓的想法不善的,我也认为它善)–––––––老子主张听凭百姓,放任陋俗,混同善恶,与世浮沉,这与政治上有可取之处,但于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毫无益处。
“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圣人在天下,使天下百姓的心思浑浑沌沌,圣人应使他们像无知无欲的婴儿)–––––––现代文明是让人民聪明起来,使人民懂得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懂得并遵守文明规范,懂得约束统治者。而中国文明正相反。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阻塞知识的巢穴,关上知识的大门,终生不生疾病)–––––––无知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中国人总是把知识说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其实,知识就是人的理性、人的生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正确的无为的方法治国,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以无所事事来取得天下)–––––––(旧)中国的政治是,以无为、不杀骗取天下,然后以暴力治国。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越是贫穷;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越陷入昏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特的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强盗反而越多)––––––中国文明是反技术、反法治的文明。
“正复为奇,善者为妖”(正常随时可能变为反常,善良随时可能变为)–––––––老子善于辩证地看问题,他认为好可能变成坏,善可能变成恶,所以,用不着死守是非善恶。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直但不莽撞放肆,光辉但不耀眼刺人)–––––––老子一方面提倡韬光养晦,另一方面提出光而不耀,说明他还是有“发光”之心、世俗之欲的。
“治人事天,莫若啬”(统治人,事奉天,没有比吝啬更好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吝啬、节俭、轻松、少为、淡然、无事,也是小农社会的表现。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从易处、细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这既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方法,也是农业文明无想象力、无冒险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结束时象开始时那样谨慎,于是就不会把事情搞坏。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不看重贵特的物品;圣人的学问就是不学,以补救众人的过错)–––––––“不欲”、“不学”与现代文明、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不是要让人民明白,而是要使人民愚昧。人民之所以难治,就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都害怕人民有知识,有智慧,所以,焚书坑儒,批判知识分子的事何其多。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要统治人民,必先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虚;要***民,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于上,人民并不感到有压力;***民于前,人民并不认为有障碍)–––––––此统治策略是以“上民”、“处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一切都是。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一个好的士兵并不一味逞武,善于作战的人并不表现出他的愤怒,会打仗取胜的人并不跟敌人周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谦虚,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德行,这叫做利用他人之力)––––––––“用人之力”是中国谋略的核心,也是中国武术的窍门。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取攻势而情愿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中国的谋略是后发制人,在发明之前,它比西方的先发制人更加厉害。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以气势、意志、心战、同仇敌忾的教育、政治思想工作获胜,而不是唯兵器获胜。
“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由于世人的无知,所以他们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中国的圣人是神秘莫测、穷困潦倒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陷于饥荒,是由于衣租食税的人太多,因而陷于饥荒;人民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巧取强为,因而难以统治)–––––––老子强烈地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平、太平之世,可是又拿不出具体的办法,只有平均主义、蒙昧主义一途。这种浪漫主义传统延续了几千年。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军队逞强,就会覆灭;木头逞强,就会摧折)––––老子深刻认识到强弱的辩证法。可惜的是,统治者不会听他的。(旧)中国的军队、官府从来是逞强欺民的,只有老百姓倒是不逞强,避强就弱,表现了老百姓的善良、憨厚兼懦弱。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小农经济必然自我封闭,自给自足,守土重迁,没有商品交换,没有技术、信息交流,人民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中国五千年社会的写照。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0、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9、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3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6、治大国若烹小鲜。
37、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8、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5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3、治人事天,莫若啬。
5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5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5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6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2、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6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6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6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67、治大国,若烹小鲜。
6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9、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7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7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74、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7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7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7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7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7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8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8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8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8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8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8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8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8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9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9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9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6、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98、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99、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00、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下一篇:_文案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