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
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是哪一句_《渡荆门送别》诗中的妙语
tamoadmin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1.《渡荆门送别》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2.渡荆门送别名句赏析3.古诗渡荆门送别李白如下皆为李白的送别诗,名句已加粗,望纳: 1、《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4、《
1.《渡荆门送别》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渡荆门送别名句赏析
3.古诗渡荆门送别李白
如下皆为李白的送别诗,名句已加粗,望纳: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9、《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10、《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渡荆门送别》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注释
(1)荆门:即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楚国的门户。
(2)楚国:楚地,指今湖南,湖北一带,古楚国之地。
(3)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4)江:长江。
(5)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6)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7)仍:依然。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8)万里:比喻行程之远。
(9)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1]
(10)名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译文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编辑本段
诗歌格律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格律属于首句不入韵仄起式,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待到达地点,为下文写思乡之情作铺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山峦从作者的眼中一点一点的消失,奔腾的水从山峦中奔向江河中。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依难舍。“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引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后又有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编辑本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25年(十三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渡荆门送别名句赏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表达了作者不愿离开家乡,对家乡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此外,本句还用了拟人手法,明明是作者不舍得离开故乡,却说是故乡的水不舍得离开"我"。
古诗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荆门送别名句赏析如下:
1、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画面。
长江两岸的地势逐渐由山脉过渡到一望无际的广阔原野,山峦逐渐从视野中消失。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江水奔腾直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2、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画面。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霞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中的“随”?“入”。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也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
“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磅礴气势,又展现了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
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
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