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

曾国藩总结一生的名句_曾国藩总结一生的名句有哪些

tamoadmin 2024-08-23 人已围观

简介1.你如何看待曾国藩“行事不可任心 ,说话不可任口”这句话?2.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3.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长命百岁揭示了他的养生之道和治心之道4.《曾国藩传》金句集5.曾国藩后代个个成就不凡 全凭他的四句遗言!6.四悟曾国藩-耐、勤、干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除了这些因素,自身的心态同样十分重要。曾国藩天资平庸,却位极人臣,被誉为近代唯一的圣人。他的成功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

1.你如何看待曾国藩“行事不可任心 ,说话不可任口”这句话?

2.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

3.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长命百岁揭示了他的养生之道和治心之道

4.《曾国藩传》金句集

5.曾国藩后代个个成就不凡 全凭他的四句遗言!

6.四悟曾国藩-耐、勤、干

曾国藩总结一生的名句_曾国藩总结一生的名句有哪些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除了这些因素,自身的心态同样十分重要。曾国藩天资平庸,却位极人臣,被誉为近代唯一的圣人。他的成功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具有十足的借鉴学习意义。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一、事不拖: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天生的资质就很一般,相传曾国藩某晚在家中读书,来了一个贼,趴在房梁上,想等曾国藩温习完功课离去后再行窃,但曾国藩摇头晃脑半天背不下来,不知不觉天色渐渐发白,小偷再也看不下去了,噌的从梁上窜下来,把曾国藩温习的功课从头到尾背诵一遍,指着他的鼻子说:“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推门扬长而去。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屡次赴京赶考不中,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有点儿笨笨的曾国藩,是什么使他实现华丽的逆袭,成为事功、学问、修养俱佳的圣人?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勤奋。

他对儿子说:“ 尔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也告诫子弟们:“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如此强调勤奋,如何才能做到勤呢?从治懒开始!治懒,“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就是从不睡懒觉开始。曾国藩带兵,早晨五点多钟就得起床,六点左右就得吃完早饭,然后有仗打仗,没仗训练。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光阴有限,只有抓得住时间的人,才能成就事业。

二、话不多: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嘴茬子厉害未必是好事,留起一些话,也是一种境界。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曾国藩: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禁大言以务实。

在生活中,精辟的、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而来也会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三:人不作:有智者,方圆有度

不作,就是要把握好“度”。曾国藩家训中有一言,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此举可谓福不可受尽也。

在为人处世中,事事断然不可冒进直击,当拿捏有度。

纵观历史,不乏才华横溢者因“作”而遭贬谪,丢命,比如水浒里面:牛二面对杨志,喊你来砍我啊!结果是一刀毙命!或许,有时一味的直与进看似一种忠贞、一种激昂,但如能审时度势,掂量片刻,就会发现,某些场合下,与其相对的软与退也不失为另一番智慧。

韩信的胯下之辱,苏武的茹毛饮血,是在掂量完小辱与大节后的以退为进;东方朔的机智幽默,春秋晏子的巧言诙谐,是在掂量完直言与婉言后的迂回才能,而魏徵的刚毅纳谏,狄仁杰的清廉直抒,则是在掂量完君心与民意后的激进慷慨。

无论是以退为进、迂回婉转还是激进慷慨,用对时,则为良方,用错时,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而其中平衡的度,则着实需要用者亲自掂量才可拿捏得当。

你如何看待曾国藩“行事不可任心 ,说话不可任口”这句话?

让你交往的人感到安心和舒服。这是做人最聪明的方式。

让你放心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说明这个人善良可靠。

曾国藩出身农民家庭,但最终成为“千古第一完人”。他进入仕途十年后,七迁,接连升十级,并被授予一等易称号。他成为整个清朝第一个被封为武侯的秀才,并在晚清严酷激烈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死时获清朝国葬最高优待,儿孙得福。曰:“施于邻里,独服曾。”

纵观曾国藩的人生经历,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密切相关。曾国藩懂得做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对方感到舒服和放心。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让家人放心你,让上级放心你,让下属放心你,让朋友放心你,让敌人不“放心”你,得民心者得天下。“放心”包含了一个人的品格,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

话不多说,我放心。

揭露别人的缺点,吹嘘自己的优点,本质上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点,恶意贬低别人。这种行为是心胸狭隘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最容易被人讨厌。

所以,说话的时候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去、退不了的境地。一个呆头呆脑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浅薄俗气,缺乏涵养,不得人心。

曾国藩曾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守口如瓶,独善其身。”“行动不可大意,言语不可大意。”“不允许夸夸其谈,要务实。”高明而有价值的观点可以受欢迎,但泛泛而谈会令人生厌。

曾国藩的“话不多”,源于一件小事。那时他刚入翰林院,正自得其乐。有一次,他在给父亲过生日的时候,大谈特谈来过生日的朋友郑小山,忘乎所以。结果郑晓珊很反感,走了。

曾国藩事后后悔不已。他在日记中反省自己犯了三个大错误。

一个总是自以为是;

第二,不开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第三,明明说话得罪人了,还和别人争论,甚至到了不人道的地步。

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他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所说的“恶言出自口,气话不出身”的道理都搞不懂。他连语言网贷之家的牛都过不了。他还能取得什么成就?

曾国藩一生致力于“戒多言”。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日常言语的丧失,真像个鬼!”我经常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拔掉这个根?”他不仅要求自己“不要说得太多”,还把它作为自己家教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两个儿子和弟弟。

俗话说“不要胡说八道”,站起来最忌讳的就是轻佻自满,以至于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或者为了吹牛而撒谎吹牛。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二来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谁会信任你?所以,喜欢一时语速快的人,最后很难成大事。

聪明的人知道如何工作。

1853年,书生曾国藩统率军队,创建湘军。他没想到项能屡建奇功,最终扑灭了烧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之火。曾国藩是如何组建和管理湘军的?管理湘军,其实就是这两个字,让下属“放心”他,相信自己。

曾国藩有句名言:“不独居,不推脱。”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之前,最后一个重要城市是安庆。

可以说,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在这一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曾国荃,如果不是牢牢守住安庆城下,根本不可能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曾国藩把皇位给了朝廷,却给了胡林翼一战的策划和统筹权,给了多隆在前线血战的机会,这让曾国荃很生气。

“安庆是我经过一年多的血战,冒着生命危险拿下的。我为什么要把战功给别人?”曾国荃质问他的兄弟。

对此,曾国藩只是笑笑,不做声。像曾国荃这样倔强的人是无法理解他的聪明才智的。

对曾国藩来说,做功德有两个好处。第一,能赢得别人的支持。别人的功劳得到了超出预期的肯定,自然会支持曾国藩。

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朝廷的猜疑,让朝廷对曾国藩放心。历史上,手握重兵的权臣大多没有好下场。只有懂得谦卑,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特别重要的是要给多隆加分。八旗贵族多隆在朝廷面前给曾国藩说了几句好话,他就能当机立断了。

曾国藩的这一智慧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职场。老板喜欢给同事赊账,主动犯错的员工。所有想成功的朋友都应该这样做。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

聪明人不占便宜。

占便宜,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目的,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便宜好占便宜,或者尴尬或者麻烦。

李嘉诚曾对儿子说,“你跟别人合作,如果利润合理你拿七分,或者八分,那我们李家就能拿六分。”曾国藩也有一句名言:“利益可以共享但不能独善其身。”

1861年,湘军名将鲍超打胜仗后,借曾国藩过生日之机,送他十六大。其中许多是珍贵的珠宝、古董之类的东西。曾国藩道:“打开来,我看看。”仔细一看,他拿出一顶绣花小帽子:“我喜欢这顶帽子,其他的都可以拿回去。”鲍超一向刚毅勇敢,此时却眼眶泛红。

曾国藩派容容去美国购机器,这是一份很繁重的工作。按照惯例,蓉蓉会送礼物。但此时曾国藩已离开南京,北上剿捻。因此,他特地写信给他的儿子说:“如果洪榕送的东西价值不超过二十两银子,就收下吧。如果是二十两以上,就退回去。”

接受一份小礼物,这不是奉承。拒绝礼物不仅是坚持原则,也是仗义疏财。曾国藩说得好:“富则聚而人散,富则散而人聚。”他很少关注财富,所以他保留了人才。这样的领导谁不愿意跟着,谁不放心?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做事漫不经心,没头没尾,每当有事情分配给他们时,难免会感到担心和焦虑,这是人不踏实的表现。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

答:曾国藩有一副对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受万人敬仰,就是因为会“守口”。擅长开口说话,广结善缘,自然前程无忧;懂得适时闭嘴,知而不言,正是一种修养。

古往今来,但凡不通说话之道,都难成大事,而能成事者,一定在语言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能力。

一句恰到好处的话,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人的嘴,就是他的风水

曾国藩在他的一生中都奉行着一个原则:“行事不可任心 ,说话不可任口”。

有些人一开口,听着如沐春风;有些人一出言,气氛突然紧张,说好一句,可以为人生锦上添花;说坏一句,可能就要得罪一群人。

早年,曾国藩官运亨通,因而说话轻狂,吃了不少苦头。

他直斥皇帝过失,惹得龙颜大怒,差点被治罪;他痛批朝政,得罪整个官场,以致举步维艰。

连连碰壁后,曾国藩反省自身,终于领悟到说话的艺术,他不再疾言厉色,而是语出温和,口吐莲花。

会说话的人,自带光环,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受众人围绕,出善言、结善缘,都是你的伯乐。

不会说话的人,总是触碰到别人心里的禁区,伤别人自尊,揭别人伤疤,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矛盾激化。

会说话的人,往往能凭几句话化解僵局,实现良好的沟通。

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会给人很舒服的感觉,他们那和风细雨的语言,总是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你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跟你会不会说话有很大关系。

曾国藩人际关系好,究其原因,就是会说话,他拿捏住了分寸,该说话则说话,该闭嘴则闭嘴。

语言,就是你的风水,一言可以兴邦,更可以成就人的一生。

能闭嘴是修养

《荀子》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口沫横飞,比不上适时沉默。

曾国藩“戒多言”就源于这件小事:

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值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由于得意忘形,曾国藩跟郑小珊发生摩擦。

两人大吵一场,郑小珊大怒而去,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认识到多言的弊端,并总结了自己有三大错:

一是平常太自以为是;

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后来他教诲儿子:“自古以来,凶德致败的道理有两条:一是骄傲,二是多言。”

敏于事、慎于言——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成熟的人,说话有尺度,嘴上装把锁。

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

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二来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会说话的人,总是很顾及别人的自尊,也能在遇到问题时,不卑不亢地化解尴尬。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懂得闭嘴,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

说话是人的本能,会说话是一种修养

刘墉说:

一个会说话的人,总是心胸和视野最开阔的人。只有心胸宽的人,他的话才能厚道;只有视野宽的人,他的话语才能公正。只有这二者都宽的人,才能不卑不亢,用真情把话说到心窝里。

会说话的人,既能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让人愉快地接受,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把话说到心窝里,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他既表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又彰显了一个人的格局。

一个人若能做到“会说话,懂闭嘴”,才会赢得人心。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长命百岁揭示了他的养生之道和治心之道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的四句如下:

1、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乃聚福之道。

3、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人能全心全力做事,世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一、曾国藩家训的核心思想

曾国藩家训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够更好地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因此,他强调了做人要正直、诚信、勤奋、谦虚等品德,这些品德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

二、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的内涵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的小缺点就忽略他们的优点,不要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忘记别人的大恩大德。这是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也是一种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品质。曾国藩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全面地看待一个人,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他。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乃聚福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享有大名声会折损自己的福气,而与他人分享名声则会聚集福气。

曾国藩认为,名声是一种责任和负担,只有与他人分享名声,才能够更好地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与他人分享名声也是一种尊重和信任他人的表现,这会让自己更加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福气浅薄的人必然待人刻薄,待人刻薄则福气会更浅薄;而福气深厚的人必然待人宽厚,待人宽厚则福气会更深厚。

曾国藩认为,待人刻薄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失去很多机会和福气;而待人宽厚的人则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福气。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人能全心全力做事,世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子汉要自立自强,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只要能够全心全意地去做事,就一定能够成功。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取得成功。同时,他也强调了全心全力去做事的重要性,只有用心去做事才能够做到最好。

三、曾国藩家训的实践意义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不仅是他个人品德和智慧的体现,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实践意义。这些家训教导人们要具备正直、诚信、勤奋、谦虚等品德,待人要宽容、包容、尊重、信任,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和决心,全心全力去做事。

这些品质和能力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很重要,也是事业成功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些家训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教育意义。

《曾国藩传》金句集

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经惊涛骇浪,终于在同治十一年走完了最后一程,享年62岁。这个寿命在今天可能不高,但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超过了当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正因如此,曾国藩的养生之道和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今天。他的养生之道和治心之道有哪些值得学习或思考的地方?

同等重视对待自己的身心。

“以‘广’字为药治心,以‘无药’字为药治身。”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他尽力做到身心兼治,口身兼防,要旨是养生为主,治心为主,以“无药”二字为准。他曾在家书中指出治疗身心的具体方法。“治心之道,先除其毒,阳之邪为怨,阴之邪为*。治愈身体的方法是防止它的痛苦。正义的恶意味着暴力,而柔软的恶意味着缓慢。治口之道,二是告诫,慎言,慎饮食。这个数字的医学维度是什么?”“无药”二字贯穿了他的一生。治心的关键是去怒去欲,治身的关键是去暴缓,治口的方法是慎食节食。

曾国藩患有牛皮癣、耳鸣、失眠、眼疾等常见慢,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吃药的。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泽和曾,体弱多病。但是,他还是告诫他们不要随便吃药。同样是五年四月十日,曾国藩上书两个儿子,“虽体弱多病,只宜静养,不可攻宜宾。庄云升:‘闻其于世,则不能治天下。’东坡把这第二种语言,认为是养生之道。如果熟悉小学,尝一尝“宰予”二字的训诂,就知道庄和苏都有顺其自然之意。”他又说,“保持健康就等于治理世界。如果每天多吃药,常年平白补,轻攻轻守,坚持出汗,那就好比治秦,治宋,都是出于自然。"

所谓“在错误中”指的是自由和宽容。这是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曾国藩用它来教育孩子养生修心,通过安逸宽容来修心,也就是他所说的“宽”。相反,随意吃药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肆意攻击和砍伐”,从外部干扰身体。他用苏东坡的诗进一步阐明了其原因:“东坡游罗浮诗说,‘少年儿童志大,子夜坐黄婷’。”接下来的‘存’字和庄子的‘再有’字的意思不谋而合。苏氏兄弟父子皆谈养生,窃黄老微旨,故称子有大志。以你的智慧,难道看不透这个旨吗?雨儿从睡觉和吃饭两方面努力学习。看似肤浅,实则自然。以后不要掉以轻心,自然就强了。"

苏东坡一生经历曲折。然而,他能够笑对这一切,所以他必须保持身体健康。曾国藩也希望孩子们以苏东坡为榜样,不要轻易吃药。只要他们舒服自在,自然就健康了。

同样,他用“无药”二字劝弟弟们。同年元年七月二十日,曾国藩对季弟曾鲍国的患病倾向深表忧虑,但他喜欢随意服药。他说:“我在国外待了很久,也读了很久的东西。每次都是我劝人,不吃药才是上策。”他还说:“我其余的担心不在于我的疾病,而在于服用

俗话说,药到病除。但是,曾国藩始终认为,好药治不了该死的病。很多时候,病在心里,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失眠是长期困扰曾国藩的疾病。他认为失眠主要是因为心气失衡,非常严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重视的表现是用调理心气的方法来对待。

第二,保持健康与学习密切相关

曾国藩养生治心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养生为己,学为己。治国十年十二月五日,曾国藩正式提出“养生六件事”。他说:“我看到了我家的年轻一代,他们身体虚弱,在学习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我曾经用六件事鼓励我的孩子保持健康:一是饭后走一千步,二是睡觉洗脚,三是胸无刺激,四是静坐定时拍摄,五是天亮吃一碗白米饭,六是不点餐。我听说过所有的老人,和那些努力过而没有任何滥用的人,现在我希望我家所有的侄子都来试试。”他还说,“养生和学习,两者齐头并进,会让你强壮而不虚弱,或者是在家里返老还童的形象。”

曾国藩后代个个成就不凡 全凭他的四句遗言!

1、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2、曾国藩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日记的作用是“研几”,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反思行为、念头,改变自己。

3、立志对一个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人的能力发挥多少,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

立志高远,驱动他一生不在小诱惑、小目标面前止步,促使他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不苟且、不退缩。

4、曾国藩身上有着突出的试验精神和开放态度。凡是总愿亲身经历,做事讲究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强调要“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

5、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

6、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

7、湘军的战斗力来自中国方的“反思”习惯。也就是反向思考,很多时候做事不需要你有什么超天才的想法,你只要好好总结一下别人都犯了哪些错误,然后你反着来,你可能就成功了。

8、功虽大而不喜,过虽小而必究。失败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

9、做大事的人至少要看出三步。

10、将帅之道,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

四悟曾国藩-耐、勤、干

清朝末年,天下大乱,天平天国起义,清 *** 启用了大臣曾国藩,这位 *** 官员带领着湘军力挽狂澜,而他自己也因为能够始终效忠国家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被清 *** 所看重,甚至死后得到了文正的谥号,这是极高的评价。这个带有范仲淹人格魅力的谥号是很多文臣的梦想,然而,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寥寥几人而已。但曾国藩却能够得到,他甚至还与孔子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完人。

到了这里,曾国藩也算是实现了自己作为儒生的一切理想,不论是儒家“三不朽”的境界还是平天下的最高愿望,都在他手中得到了实现。

历来中国人讲究富贵不能传家万代,即使是君子的德行也不能泽被子孙万代的说法。但是曾国藩却创造了一个鼎盛辉煌的曾氏家族,这个曾氏家族代有英才,长盛不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单凭这一点就是很多文臣武将永远无法做到的。那么,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曾国藩是如何齐家、教子的吧。中国人向来讲求孝道,甚至很多朝代就是用孝道来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政策。这其中尽管有着一些封建的糟粕,但不可否定其中的确还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的传承。听从祖先的教诲很大程度上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 *** 重臣,曾国藩能够得到清廷的信任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像他这样成就功名的人一般来说很难家国两全,子孙之中很少有极为优秀的人才,但是曾国藩却不同,作为一个被尊称为官场楷模的人,他教子也有着非常厉害的一套理论。

很多人都相信,曾氏家族的辉煌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曾国藩的余荫遮蔽,很大程度上,曾氏家族的传承都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家训。而这家训就是来自于曾国藩弥留之际的遗书。1872年的三月十二日,已过花甲之年的曾国藩溘然辞世,他死之前说道:此生带兵打仗已经损了不少阴德,所以希望后代子孙尽是读书之人,而非舞枪弄棒的武夫。他还为子孙留下了一封遗嘱,这份遗嘱概括起来就四句话:

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 慎独则心里平静主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爱则人高兴

他还特地嘱咐家人:“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正是因为曾国藩这四条人生智慧的提炼,他的子孙才能够始终让家族昌盛繁荣。而且子孙也时刻谨记着祖先的谆谆教导,并没有参加行伍,中国近代,凡是与军队扯上关系的家族,历来都没能逃脱衰亡的下场。

内容就这简简单单的四则,在遗书的开头曾国藩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总结,他很谦虚的说道自己虽然官运亨通,位极人臣,但是学问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并且德行操守也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境界,如今快要离开人世了,所以特地将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总结成了四条遗训,希望后代子孙能够时刻谨记,并且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点就是参加劳动,事必躬亲,所以无所畏惧,不会有四体不勤的忧患,因为一生都在自力更生所以活得坦坦荡荡毫无挂碍,自然也就能够心平气和的安度一生。勤劳的确是一剂长生的秘方,一个好逸恶劳的人绝对不可能事事顺心,遭遇挫折时肯定会最先崩溃。

第二点是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养心的功夫是最难得,人每每惨遭厄运都是因为养心的功夫不到家,一出事之后就会气血上涌,冲动易怒,往往会对要做的事情造成不良的结果。一个人要随时抱着一种超然的洒脱心性,不能因为偶然的一件事情就丧失了平稳的心态,不因得失而心灵紊乱才是最佳的智慧。

大道至拙这本书把曾国藩生平总结为“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我的感悟和理解,可以归结为三句话,非常辛苦,非常好学,非常有作为。

1.非常辛苦。体现耐字。曾国藩一生并不顺利,考试不顺利,身体不顺利,官场打仗不顺利。其中曾国藩的牛皮癣是奇痒难受,能挠出血来。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外部的压力,朝廷的,太平天国的。在这样的处境下,曾国藩耐住了烦躁,道出了天下断无易处之境地,人间哪来空闲的光阴,对人生本质的认识。人生是受苦的,要得解脱就应该勇于面对各种问题,去解决好,也就有了更多的定力和动力。

2.非常好学。体现勤字。早起和记日记,可以说这两个好习惯伴其一生,受益匪浅。早起的人有很多安静的时间思考,阅读,还有充沛的精力,同时也为一整天做好了规划和起好了头。记日记更是让人有复盘总结反思的机会,对生命有个交代和改善的记录和机会。也成就了有名的曾文正公全集。同时身心眼手口,五到口诀,也告诉人们行事的基本准则。曾国藩的私人藏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三十余万册,也可见其对书籍的痴迷和重视。

3.非常有作为。体现干字。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立。立功方面建立了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创建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引进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派出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立德立言,一本曾文正公全集足以证明,同时其子孙后代没有一个败家子,也可见其思想影响力。

因此可以说曾国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非常巨大,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复体会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影响力,提升自己和家族后代的水平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