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

古代诗歌送别类意象_送别类诗歌常见意象

tamoadmin 2024-08-30 人已围观

简介1.试举3例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的意象,并写出诗句?2.古诗词意境与对应的感情种类3.李叔同的送别诗都有哪些意象4.八年级古诗词中有哪些意象词5.意象所代表的意境6.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 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 “西楼”也是送别之所。二、植物类 芳草,

1.试举3例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的意象,并写出诗句?

2.古诗词意境与对应的感情种类

3.李叔同的送别诗都有哪些意象

4.八年级古诗词中有哪些意象词

5.意象所代表的意境

6.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古代诗歌送别类意象_送别类诗歌常见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 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 “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 ,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 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 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 “丁香 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 时依依难舍之情, “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 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 、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 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 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 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 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 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 ” 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 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 “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 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 ”写出了 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 “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 ” 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 、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燕子: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昔盛今 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

四、乐器类 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凄切的声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李陵《答苏武书》有“胡笳动,牧马悲鸣”句。张孝祥《六州歌 头》“笳鼓动,遣人惊。 : ”陆游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声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

五、风霜雨雪类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明月,以明月表离愁别绪,表思乡之愁。 水在古代诗歌里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冰雪,以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云:游子、飘泊

六、 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连理枝、比翼鸟: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试举3例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的意象,并写出诗句?

浅谈古代诗词中的常用意象:

一、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二、花草类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莲花: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古诗词意境与对应的感情种类

送别类意象: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亭“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哀江南赋》庚信”

思乡类意象: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鸿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

李叔同的送别诗都有哪些意象

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情感内涵分类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形成了所谓意象。简而言之,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现予以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八、其他类意象

1、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2、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3、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八年级古诗词中有哪些意象词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所以,《送别》也就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实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的材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具体的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意象所代表的意境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2.菊花清高人格

3.梅花高洁人格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另外还表示高洁的人格

6.梧桐凄凉悲伤,落寞的心境

7.秋蝉高洁,悲凉

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9.?柳与“留”谐音,离情依依挽留惜别

10.南浦,长亭,霸陵,劳劳亭送别之所表达依依别情

11.芳草离愁别恨与美人或理想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13.羌笛凄凉悲切

14.乌鸦衰败荒凉

15.孤帆、晓风、残月伤别情怀

16.流水年华易逝思旧怀人绵绵愁绪

常用词

阆苑、瑶台:神话中的仙境。九重天:指宫廷。

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蓬瀛:指蓬莱仙境。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蛮笺;蜀笺。尺素、锦书、双鱼、鱼雁、鸿雁、鱼中素:都是书信别称。

彩笺:诗笺。红笺、香笺:情书,或信笺的美称。花笺:精美的信笺、诗笺。

锦字:代指书信。凤笺:珍美的信纸。

结束:装束。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乐器等,泛指服装、行装;方言,指体貌风度。

青苹:青萍、浮萍。浮生:人生。劳生:辛劳的一生。

荣瘁:荣辱、祸福、穷达。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

尖新:新颖别致。斗尖新:比喻文人斗方风骚。

斗时新:趁时新。斗豪奢:争比豪华。

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韶光:美好的时光。

关山:关塞山川。诗词中多用来代指路途遥远。边庭:边塞。

云雨、行云、双鸳浦、雨迹云踪: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欢之意。

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欢。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欢爱。

金缕曲:金缕衣:指唐代盛行的曲调《金缕衣》或《金缕曲》。唐. 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紫陌:多称去京城的道路。

玄鸟:燕子。宿燕:去年的燕子。

社燕:指燕子春社来,春社去,故名社燕。

春社、秋社:古人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祈求秋季丰收,曰春社;又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酬祭土神,曰秋社。

青律:古时以乐律与时令相配,青律为春天之乐律。

迟日:春日。更阑:夜深。镇日、永日:整天的意思。

落梅天:指五月。

长至、迎长:冬至日后,太阳北移,白昼渐长,宋人习惯称冬至为长至。又称迎长。

宜冬:古代妇女每当立春、冬至来临,就在头饰上书写宜春或宜

冬,表示吉祥如意之意。

特指形容词:

绿鬓朱颜:少年。年少傅粉:白面少年。

五陵年少:指富家子弟。纨绔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沉鱼落雁:形容绝,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语出《庄子.齐物论》。

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使花儿羞愧,令月亮躲藏。语出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豆蔻年华:比喻未出嫁的少女。豆蔻,多年常绿草本植物,其花尚未大开者,人称含胎花,故以此借喻未出嫁的少女。

垂杨双髻:古代女子未成年时的发型。

鹤发童颜:比喻老年人气色好,精神旺盛。

时间量化代指词: 

一霎:一向、一晌,都是片刻的意思。 

逡巡:顷刻、不一会儿。 

少留:少顷、片刻。 

恁时:那时。 

玉走金飞:言日月运行迅速,光阴过得很快。玉:,代指月亮。古神话里有三足鸟,称金乌,后人用金乌代指太阳。 

兔走乌飞:言时光流逝。兔:代指月亮,乌:代指太阳。 

金乌:太阳月亮。犹言金梭银梭。

星霜风露:星霜,星星一岁一周转,霜露因时而降,故而借指岁月;风露,比喻世事。见于晏殊词《拂霓裳.乐秋天》句:“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星霜,也可借喻白发。 

残点:残更。 泪阑干:泪纵横。 

阑珊:夜将尽。 曙河低:天将明时移低。

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经年价:过了一年光景或数年光景。

风花雪月柳竹梅雁常用代词:

东君、青帝:春天之神。

芰荷、芙蓉:都是荷花别名。芰荷:出水的菱与荷。

宿蕊:昨夜开的荷花。

斗攒:纷纷簇聚在一起。形容荷花等簇聚形态。

莲菂:莲子。菂:古莲。

青房、莲房:指莲蓬。

玉池:荷塘的美称。

泪脸:比喻雨后荷花。

绿扇、绿云:比喻荷叶。

红脸绿腰:写荷花的红花绿茎。

荷花娇语:李白《渌水曲》:“荷花欲娇语,愁煞荡舟人。”

盘心珍珠:比喻露水沾满荷花心如珍珠。见于晏殊《渔家傲.杨柳风前香百步》词句:“盘心碎点真珠露,疑是水仙开洞府。状景趣。红幢绿盖朝天路。”

和风、暄风:春风。苹风:清风。

催花雨:春雨。

花信、花期:春花开时,有风应期而来,称为花信或花信风。将男子春至初夏,自小寒至谷雨,五日一番风信。王逵《蠡海集.气候类》详细记载了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於梅花,终于楝花。

金风:秋风。金英:菊花别名。

楚兰:兰花。

水仙:水中神仙,或谓伍子胥所化,或谓屈原所化。洞府、水府,水神所辖,水中仙境。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是后羿之妻,因偷窃长生不死之药奔月。

天边桂:代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

玉钩:喻指弯月。

月华:月光,亦可代指月亮。

凉蟾、银蟾:冷月。传说月亮中蟾蜍,故而用作月亮的代称。

素娥:嫦娥。也是指月亮的别称。

弯环:形容新月弯曲如眉。晏几道词句:“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蟾宫折桂:科举时代比喻月宫折桂为登科高举之典。现今也常用来比喻难度极大的考试。

蟾宫第一枝:即指月宫里的桂枝。

仙花解语:五代后周王仁裕《元宝遗事》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春柳能眠:形容春柳的柔垂。又,传说汉苑中有柳树,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卧。

雨条:形同细雨的柳丝。

烟叶:浓密如烟云的树叶。

雁字:雁飞成行,似人字行,故称雁字。

春梦秋云: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情事典故、乐舞器乐:

汉渚星桥:指郑交甫在汉水遇到神女之事。典自《韩诗外传》,古代传说,郑交甫在汉水边遇见神女,请求神女解玉佩赠给他,当他得到玉佩放置怀中时,转眼之间,玉佩和神女都不见了。汉水女神大约出现在西周中期前后,最早记载汉水女神的文献是《诗经·周南·汉广》。

绝樱、掷果:指游人不拘常礼、纵情欢乐的风流韵事。绝樱:出自汉刘向《说苑.复恩》:“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拉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扯断其冠缨帽带子,告王曰:趣火来上,视绝樱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掷果:指男女嬉戏逗闹。《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女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掷之以果,遂满载而归。”

潘令闲眠:潘令,即西晋著名诗人和美男子潘岳。《晋书.潘岳传》:“岳才名冠世,为众所嫉,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二郁郁不得志。…..即仕官不达,乃作《闲居赋》。于是退而居于洛之涘。”

楚竹惊鸾:《列女传》载萧史教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作凤鸣,后二人随凤凰仙去,又载周宣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鸣。后世随以惊鸾、鸣凤成笙箫等乐器音声。

貌比潘安、才比子建:潘安指西晋潘岳,子建指三国魏曹植。梁钟嵘《诗品》将潘岳作品列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赞语。潘岳此人可称“才貌双全”,而民间念念不忘的是他的貌。“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

绿绮、焦尾:古

琴名。晋傅玄《琴赋序》:“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

秦筝:相传为秦蒙恬所造,其声哀怨。

秦筝起雁:筝柱斜列如雁行,故又名雁柱。雁飞,即指弹筝。

凤竹鸾丝:指丝竹乐器。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或歌唱技巧高超。见于《列子.汤问篇》“薛谭学讴于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云回一曲:形容歌声美妙。

仙歌绕梁:比喻音乐美妙悠扬,使人久久而不忘。

急管繁弦:节奏急促、音色丰富而欢快的美妙乐曲。

清歌妙舞:比喻美妙歌舞和演奏精湛的乐曲。见于晏殊词《望仙门.玉露金风月正圆》。

鸾胶、续弦胶,连金泥:《海内十洲记》载西海中央之凤麟洲上多凤麟,仙家煮凤啄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为之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已断之弦。又称鸾胶。唐代刘兼《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长。”

独醒人:语出《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见于晋刘伶《酒德颂》。

情思心绪摹状抒情词:

方寸:心。一寸:寸心。

乞与:给予、赐予。

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直千斤:直,通“值”。价值千金。

莫待:不要等到。

约略:大概、大约。

底事:何事,为何。

争奈:怎奈。争得:怎得。争如:恰如、正像。争似:怎如、不如。

偏觉:最觉。

就中:其中。

无憀:无聊。无据:犹言不定。无端:无情无绪。

端的:到底、确实。

疑怪:怪道。

抵死:老是、总是。或作终究、偏要。

元是:原是。

遮莫:拼着、任凭。

容易:轻易。

惺忪:轻快灵活。

取次:任意,随便。

可奈:无奈,无可奈何。

无那:无可奈何。

无计那:无可奈何。

相看kan平声,刊:互相厮守。

拚却:甘愿、不惜。

销得:值得。

禁得:经得住。

谩成:空成。

谩道:莫道。

慢由:任由。

剩呼:尽呼,都叫来。

向道:追述说。向,从前、过去。

却回头:还回头。

未消得:抵不上、抵不得。

甚时向:什么时候。

天意与:天生就。

怨月愁烟:形容愁怨之情的深长。

闲役梦魂:空牵梦魂。韦庄《应天长》:“碧云天,无定处,空役梦魂来去。”

依约:仿佛、依稀。

谁信道:谁料到。

生憎:偏憎、最恨。

阿谁心绪:谁有这般心情。 阿谁:何人。

心期:|心愿。亦可引申为心中期许、中意之人。

心仪:惊鸿:比喻钦慕所恋之人。

心素:内心的情愫。

千尺游丝:比喻情愫的缠绵。

藕断丝连:比喻情人关系明断暗恋的暧昧状态

分付:交付,流露、呈现。

个人:那人

等闲:随便,轻易。

者番:这回。

相於:相亲相厚。?  

消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空肠断:形容声音凄婉。?  

断肠声:比喻极度哀伤或思念之声。?  

谩消魂:谩:徒然。消魂:极度悲伤、愁苦。晏殊词《山亭柳.家住西秦》“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不辞遍唱阳春。”

女性常用词:  

紫檀心:芳心。紫檀,常绿乔木,有香气。  

兰心蕙性:以兰草比喻女子美好的心地品格。  

水沉香:常绿乔木,其心材为著名的熏香料,又名沉香、沉水香。  

越女:原指越地美女,后泛指美女。  

翠黛、翠袖:借指女子。拾翠:代指女子春日的嬉游。踏青:春游。  

闲敲玉蹬:意谓骑马闲游。  

心织藕丝,烟水隔别:前句比喻相思之情的郁结,后句比喻别后相思被烟水隔绝。

剪翠妆红:言女子画眉施粉。眉沁绿:以黛画眉。

金闺:女子闺阁。  

敛黛:皱眉。颦眉:紧皱的眉头。攒眉:皱眉,表示哀愁。  

双翠:双眉。翠娥:美人之眉。 

云髻:女子发髻如云。  

啼红:女子流泪。  

玉著:比喻眼泪像玉制的筷子。 

晚奁:晚间的梳妆。  

娇波:美目。

鬓蝉:鬓发疏制成蝉翼的样子。

晓莺:比喻歌声之清润宛转。

靓妆:美丽的装扮。

罗胜:古代妇女的头饰,以罗帛制成。

春葱:比喻女子手指细嫩如葱。

纤纤玉:比喻女子双手细白如玉。

远山、露莲:比喻女子面容姣好,面如荷花。《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春柳:比喻舞姿婀娜轻盈。

回雪袖:形容女子舞姿若雪花飘拂。

萧娘:《南史.梁宗室传上》载:萧宏,貌美人柔懦,北魏称之为萧娘。后世泛指美貌多情女子

天外行云:即远山眉。

山翠浅:比喻黛眉浅淡如远山,即远山眉。

眼约:眉目传情通意。

画罗衣:舞衣。

鲛绡:丝织的绢帕。

临鸾:对着梳妆镜。鸾,指饰有鸾鸟图案的镜子。

秦娥:古代善歌者。

霓裳:

1.以霓虹制作的衣裳,古人认为仙人穿这样的衣裳,故而常以此比喻仙人;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

2.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原名《婆罗门》。传说唐玄宗游月宫,闻仙乐,默记其音,归而作此曲。杨贵妃善舞霓裳羽衣舞。

红绡:唐裴铏《》集中《昆仑奴》载,大历年中,崔生与勋臣家歌舞红绡相爱,昆仑奴摩勒背负崔生与红绡出逃,促成二人结合。

青娥、蛾眉、姝丽:美貌女子,或可代指舞女。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六、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七、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