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
_语文句子成分分析课件
tamoadmin 2024-09-08 人已围观
简介1.语文主谓宾定状补怎么分2.请问语文怎样划分句子成分(我初三)请务必详细回答3.分析句子成分4.关于划分句子成分的问题~~~~~~语文的5.语文句子成分 语文学习中要弄清句子成分是基础,很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句子成分分析练习和答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语文划分句子的成分练习(一) 1.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充裕发明了造纸术。 2.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
1.语文主谓宾定状补怎么分
2.请问语文怎样划分句子成分(我初三)请务必详细回答
3.分析句子成分
4.关于划分句子成分的问题~~~~~~语文的
5.语文句子成分
语文学习中要弄清句子成分是基础,很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句子成分分析练习和答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语文划分句子的成分练习(一)1.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充裕发明了造纸术。
2.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3.藤野先生总是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4.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5.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6.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了系在自己腰带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7.在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尖叫声惊醒了。
8.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帝国大厦今晚熄灭了灯光。
9.她教给了我生活的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10.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11.我们班的班长小红每天复习一次课文。
12.同学们都跑来了,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
13.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14.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15.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16.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答案:
1 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 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4 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最高(定语)成就(宾语)。
5 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6 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7 在一天夜里(状语)他(主语)被一阵尖叫声(状语)惊醒了(谓语)。
8 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定语)帝国大厦(主语)今晚(状语)熄灭了(谓语)灯光(宾语)。
9 她(主语)教给了(谓语)我(宾语)生活的(定语)知识(宾语)和革命的(定语)道理(宾语)。
10 我们(定语)中华民族(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和优秀的(定语)文化(定语)传统(宾语)。
11 我们班的(定语)班长小红(主语)每天(状语)复习(谓语)一次(定语)课文(宾语)。
12同学们(主语)都(状语) 跑来了(谓语),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都是状语) 。
13 车间(主语)已经(状语)完成了(谓语)全年的(定语)任务(宾语)。
14 乔家(主语)忽而(状语)遭了(谓语)一场很大的(定语)变故(宾语)。
15 花的(定语)植株(主语)有(谓语)庞大的(定语)根系(宾语)。
16 在我的记忆里(状语),她(主语)是(谓语)一个温柔和美丽的(定语)人(宾语)。
语文划分句子的成分练习(二)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2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22. 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充裕范明了造纸机。
23. 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答案:
1.我(主语)从此就(状语)看见(谓语)许多(定语)陌生的先生(宾语)。
2.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挟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状语)书(宾语)。
3.干事(主语)在黑板上(状语)写(谓语)广告(宾语)。
4.这位(定语)客人(主语)直勾勾地(状语)打量着(谓语)主人的(状语)脸(宾语)。
5.托尔斯泰(主语)透出(谓语)一股(定语)才气(宾语)。
6.一个(定语)陌生人(主语)把(谓语)我(宾语)紧紧地(状语)抱(谓语)在怀中(状语)。
7.我(主语)默默地(状语)站(谓语)在走廊上(状语)。
8.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状语)成就(宾语)。
9.这(主语)是(谓语)一种别开生面的(定语)场面(宾语)。
10.在场的(定语)老年人(主语)格外(状语)兴奋、活跃(谓语)。
11.白色的(定语)丝线(主语)拧成(谓语)细细的(定语)绳子(宾语)。
12.这些(定语)节日(主语)包含着(谓语)丰富的(定语)民俗习惯(宾语)。
13.我们(主语)喜欢(状语)倾听(谓语)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定语)鸟叫(宾语)。
14.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9.张思德同志(主语)永远(状语)是(谓语)我们学习的(状语)榜样(宾语)。
20..已经上了岸的(定语)勇士(主语)乘机俯身(状语)冲了(谓语)上去(状语)。
21.近几年来(状语),父亲和我(主语)都东奔西走地(状语)忙碌(谓语)。
22. 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3.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语文划分句子的成分练习(三)1.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2.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3.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4.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5.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6.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他为“祖师”。
7.鲁班所处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了。
8.鲁班发现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刺。
9.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10.鲁班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11.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12.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13.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14.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15.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16.蔡伦苦苦地思考着改进的方法。
17.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震。
18.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19.当时我国的地震灾害十分频繁。
20.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
21.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22.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23.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答案:
1.小学校(主语)显得(谓语)那样幽静而又神秘(补语)。
2.心里(主语)突然(状语)感到(谓语)万分沉重(补语)。
3.他(主语)推开(谓语)门(宾语)走进去(谓语)站在桌子前(补语)。
4.连长(主语)命令(谓语)我们(宾语)马上休息(补语)。
5.祥林嫂(主语)叫(谓语)阿毛(宾语)坐在门槛上(状语)剥豆(补语)。
6.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状语),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主语)尊称(谓语)他(宾语)为“祖师”(补语)。
7.鲁班所处的(定语)时代(主语)距现在(谓语)已经好几千年了(补语)。
8.鲁班(主语)发现(谓语)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定语)刺(宾语)。
9.鲁班(主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状语)来回拉了(谓语)起来(状语)。
10.鲁班(主语)想(谓语),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状语),效果(宾语)可能会更好(补语)。
11.直到今天(状语),锯子(主语)仍然(状语)是(谓语)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定语)工具(宾语)。
12.后来(状语),鲁班(主语)又陆续(状语)发明了(谓语)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定语)木匠工具(宾语)。
13.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状语),鲁班(主语)在其他方面(状语)还有(谓语)不少创新(补语)。
14.当时(状语),还有人(主语)把(谓语)字(宾语)写(谓语)在丝织的帛上(状语)。
15.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16.蔡伦(主语)苦苦地(状语)思考着(谓语)改进的方法(宾语)。
17.地球上几乎(状语)每时每刻(主语)都在(状语)发生着(谓语)地震(宾语)。
18.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19.当时(状语)我国的(定语)地震灾害(主语)十分频繁(谓语)。
20.一天(状语),地动仪(主语)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定语)铜球(宾语)忽然(状语)落下(谓语)。
21.这个神话(主语)是(谓语)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定语)一种猜测(宾语)。
22.我国桥梁事业的(定语)飞跃发展(主语),表明了(谓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定语)无比优越(宾语)。
23.地中海沿岸(主语)被称为(谓语)西方文明的(定语)摇篮(宾语)。
我精心推荐:
语文主谓宾定状补怎么分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 天 晚 上 ‖ 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 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
二、谓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 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 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 ‖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请问语文怎样划分句子成分(我初三)请务必详细回答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谓语:作用是表明主语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等等。
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是动作的承受者。
定语:定语是对名词或代词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短语或句子。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扩展资料:
认识句子成分的小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或者用这个小口诀:
主谓宾是主干,定语常在主宾前。
谓语一看着了急,前状后补巧打扮
参考资料:
分析句子成分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
“谁”或 “什么”。
3、符号:双行线 ═。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
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
连接。
3、符号:小括号( )。
状语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 ]。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顺口溜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关于划分句子成分的问题~~~~~~语文的
1.那件(定语)衣服(主语)已经(状语)晒干(谓语)了。
2.那天下午(状语),我朋友(主语)在校园里(状语)看见(谓语)小王边走边看报纸(宾语)。
3.李老师(主语)教了(谓语)我们(宾语)一个学期(定语)外国文学(宾语)。
4.未来几十年里(状语),我们生活的(定语)地球(主语)将面临(谓语)严重的短缺(定语)问题(宾语)。
5.在单位里(状语)跟领导关系(状语)搞得(谓语)好一点(补语)。
语文句子成分
1、主语 :水 谓语:唤醒了 宾语:我的灵魂 其中我的灵魂中的名词中心语是灵魂
2、主语:我 谓语: 吓 补语:抱住树枝
3、主语:太阳的温暖 谓语:消失了 状语:完全
4、主语:位子 谓语:是 宾语:小椅子 状语:很早以前 定语:这个、别人造的、小
句子的成分很好划分的,你要知道各个成分一般是什么
通俗点讲就是,主语一般是名词、代词、专用词汇,谓语是动词,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补语是“得”字后面的内容,定语一般是“ 的”字后面的内容,有时候定语好几个的,状语分为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地”字前面的一般是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或副词。至于什么事名词中心语就更好理解啦,就是你名词的重点是什么,谓语中心语是你的主要的动词。
额,先讲这么多啦!
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到你哦~~~~纳吧
最后一个,主语:孩子 谓语:可以 宾语:学习语言 定语:有听力的 状语:轻而易举地 动宾短语里面,谓语中心词:学习,宾语:语言
oK
我希望你把句子成分的划分重点放在单句上,考试中关于单句的题还是比较多的,至于复句你只要掌握几种明显的关系就可以了,如果有具体的疑问,请你把相关的问题说出来,可以为你参谋一下: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区分参见: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宾语和补语的区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对“谓前为状谓后补”和“谓语之后带宾语”这两句“窍门口诀”疑惑不解。虽然他们懂得前者是针对谓语中心词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是针对句子主干顺序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和分辨时还是常常感到困难。为此,我特意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几方面的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
(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
如:
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
例如:
(1)吃个西瓜。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等等。
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嘿!等等。
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
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还艘动者,接受动作。如:
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如:
A 他上街买书去了。
B 他拿了东西走了。
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
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4.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有是还用“有”。如:
A 我请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附:[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别]:
(1).区分第一动词。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一半是表使令、要求的,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人;主谓短语做宾语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表感知的(看见、发现、知道等),表心理活动的(想、认为、希望、觉得等),表意见的(主张、证明、表明、说明、标志等),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一件事(人物连同他的动作行为)。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1)一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设复句,前一个分句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2)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分析多重复句可以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如:
(1.符号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框式图解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3.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如:
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如:
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句则不能用。如: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承接复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连动句)
[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设复句。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如:
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说不准)
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是确定的事实)
[条件复句与设复句的区别]
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设复句着重于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如:
如果美国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愿意奉陪到底。(设复句)
只要美国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就要奉陪到底。(条件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