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
汉语句子的结构有几种类型_汉语的句子结构是竹节式的
tamoadmin 2024-10-10 人已围观
简介1.诗歌中那些描绘的景物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2.英语和汉语的区别3.过渡句和承上启下有什么区别4.2012年 天津中考答案5.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句子6.作文通用佳句7.爱莲说与养竹记课后题课文简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
1.诗歌中那些描绘的景物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2.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3.过渡句和承上启下有什么区别
4.2012年 天津中考答案
5.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句子
6.作文通用佳句
7.爱莲说与养竹记课后题
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自宋代中国人开始用纸裹火药制成鞭炮。京城百姓才开始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牌。年轻的推“”,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官图”。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扎根于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续二千多年至今。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市南区教育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诗歌中那些描绘的景物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1. 怎样写文言文的四行对译
所谓“四行对译法”,就是对译时分为四个步骤并用分四行书写的格式。第一行抄录原文;第二行在原文每个词的下面(一定以此为单位,单音词、复音词均如此)画一竖写的破折号,表示特注解;第三行以词为单位对准第二行的破折号作出准确的解释(凡多义词要注意选择适合于所在句子的意思);第四行根据第三行的注释,该增则增,该减则减,该调则调,写成通顺的话。这样的四个步骤,可以简称为一抄,二画,三注,四通。
例如: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划着船沿着一条小溪往前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2. 四篇文言文翻译"Huangzhou new *** all bamboo house in mind," "A Sima Jian Yi book", "Father and Hung nephew horse", "and Wang's"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冈这地方出产很多竹子,大的有房椽那么粗。
竹工破开竹子,剃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制的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黄冈城的城西北角。
城上的垛墙坍塌了,草木丛生,荒芜着无人整理,我就在这地方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连接。(站在竹楼上)远处山色尽收眼中,江上水波如入怀抱,这地方安静,又给人以辽阔的印象。
这地方遇到夏天下急雨,听起来像有瀑布声;遇到冬天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这地方适宜弹琴,琴声高扬而流畅;这地方适宜吟诵诗歌,吟诗声高亢美妙;这地方适宜下围棋,棋子敲击棋盘声叮铃着响;这地方适于作投壶之戏,投出去的矢击打在壶中的声音铮铮作响:(形成这种令人欢悦的声音)都是这竹楼的帮助。
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材而已。
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的烟气渐渐停歇,送走夕阳,迎来夜月,这也是我在谪居之地的一个景象。那齐云楼、落星楼,高大倒是高大啊!井干楼、丽谯楼,华丽也倒是华丽!但它们只用来收容歌妓、 *** ,不是诗人的事,我不欣赏这种地方。
我听竹工说:“竹作瓦,只可用十年,假如加上一层竹瓦,就可以用二十年。”啊!我在至道至乙未年,从翰林贬到滁州;丙申年,又改派到扬州;丁酉年,又回到京城进中书省;戊戌年除夕,我接到被眨齐安(黄州)的命令。
己亥年闰三月,我到黄州郡。四年之间,往来奔走,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我那里害怕竹楼的朽烂呢?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接下来修茸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烂。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答司马谏议书》 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
我认为,我和您往来相好的时间很长了,但商讨政事却常常合不来,这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如果硬要辨解,恐怕最后也未必能听得进去,所以过去只是简单地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辨白。
但又再三想到您很看重我,在反复辩论中,我不应草率,所以现在向您详细说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在于名和实的关系问题。
名实弄明白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来信指教,认为我越权、惹事、搜刮钱财、拒绝批评,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我却认为受皇上的委托,研究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加以商讨修订,然后交给专职的官吏去执行,不能叫作越权;推行先王实行过的政事,兴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为国家理财,不能叫作搜刮钱财;驳斥邪说,责问坏人,不能叫作拒绝批评。至于有很多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皇帝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考虑反对派的多少,要出力帮助皇帝对抗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
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因为他是考虑了是否合理才行动的,认为做得对因而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如果您责备我任职很久而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自己的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没有机会见面,我不胜衷心仰慕之至。 《与洪甥驹父》 驹父外甥推官:收到你的来信及你寄来的新近诗作,文辞很清雅,文理很充沛,我内心的欣慰和喜悦说不出来。
外甥你风度高超文雅,就像我们家长辈中有文采能写文章的人,忽然看到你的文章句法像这样,大概是想不辜负我这番培养教育你的心意。君子侍奉父母,应当在德行操守上有建树,行圣贤之道。
扬名在后。文章只是国家粮仓里的稊米罢了。
这是真实话,决不骗你。又听说你为饮酒赋诗而荒废公事,这虽说是小毛病,也不能不努力去掉它。
公务方面的琐碎事也不可忽视。我过去也曾经有过为饮酒赋诗而荒废公事的过失,多吸取失败的教训有好处,那种说法很可信啊!邓老先辈也很爱你,提起你来也谈到这一点。
恳切希望多珍重(以改掉缺点),不一一说到。九舅写。
《与王立之》 每每想到你有时刻进步的气概,很想用文字和你交往。你我相隔很远,公事私事很匆忙,本没有空闲时间,只能远远的仰慕你罢了。
承蒙你给我来信,知道身体很好,以次为安慰。你家中的人前往怀州,几时回去啊?寄给秦观的回信,语句和内容恰好互相照应,好作品啊。
如果把经书史书都读透,使文词和文气都刚劲有力,就是不愧古人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子玄的《通史》,这两部书读过吗?所评述的虽然很不高深,但是要评论古人文章的缺点就不能不读这两部书。
这封信是我抽空用高丽纸写的。事情很多,信写得很潦草。
3. 文言文怎么写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我们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的写作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书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书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文章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今后的灵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文言文怎么写曾经在某贴吧上面,看见各种文言文文章,其中固然有精巧之作,但也有一些是披着文言文外衣的生硬拼凑。
所以千万不要为了文言文去写文章。文以载道,文以载道,文以载道。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学习这种事情,如果自己偷懒,问一百遍怎么写也还是无用。
1、简单拆分一下文言文的知识架构:词法 —— 基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法 —— 被动句、省略句、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文法 —— 文以载道、歌赋、骈文 。
意法 —— 常见典故、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多角度分析问题 。
只要自己扎扎实实把这些慢慢落实,不要为了用文言文而去写古文,当遇到合适的题目或思路(历史、策论、人文、风景。)
自然而然可以做到写出一篇文言文。 2、落实 ·基础实词虚词翻看、大量古文阅读落实 ·一篇古文看三遍。
·词法句法总结 ·好文章的背诵 ·文化类书籍阅读 + 笔头练习。
5. 文言文怎么写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 *** 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6. 怎样写文言文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 *** 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
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
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
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
7. 怎样写文言文1.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当然要先能读懂古文,多读、多写、多练,自然而然就越写越好了。
2.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
3.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
4.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1. 基本信息:
古文,在我国包含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主要是《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另一种含义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它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2. 文言文:
古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
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3. 古文字:“孔氏古文”,称后者为“史籀大篆”。古文和籀文的分别是地区性的差异。古文出于壁中书,古人尊经所以放在籀文之前 ,其年代不一定比籀文早。许慎说:“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又说:“壁中书者,鲁恭王(公元前155~前129)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礼经》的《记》是战国晚期的作品。古代典籍皆用竹简,经过无数次的阅读和传抄,会“韦编三绝,漆书三灭”,使用时间是不长的。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下令焚书,各地掩藏不一定都有极早的写本,一般总是当时的通行本。 即使有孔子所书六经也不过公元前500年。许慎说他所用的资料“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大约都是汉代古文经学家辗转摹写的。它和小篆有差别,许慎从中采用了500多字,约合小篆的1/18。古文的特点,如一、二作弌、弍,增加不必要的繁饰,礼、?作礼、弃,作出大胆的省简,都不是原始汉字的形式,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
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在边疆,哭于树下而,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过渡句和承上启下有什么区别
一、含义不同
汉语,即汉族的传统语言,又称华言、华语、唐话,是中国通用语言、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与藏语、壮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都是亲属语言。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二、发展历史不同
1、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
英语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为“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2、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起源尚无定论,一说汉藏原始语言源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大约六千年前分化形成了汉藏语系的各种语言。另一种假说则认为该语系来自当今中国的西南部四川,大约在一万年前就已开始分化。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出的语言之一。
三、地位不同
1、英国以及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媒介。
英语也是与电脑联系最密切的语言,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与英语有联系,而且随着网络的使用,英文的使用更普及。英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至少15亿 ,超过世界总人口的20%,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主要流通于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华人社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2012年 天津中考答案
区别:承上启下,要能总结上文开启下文对应的是“承上”和“启下”,而过渡句未必要能承上,就如《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句:“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这句我们一般只说它是过渡句,而不说是承上启下句。
1、过渡句: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承上启下:解释为承接上面的,引出下面的内容。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扩展资料:
1、过渡句的作用: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时需要过渡;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2、承上启下用法:连动式;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也用于现代文答题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句子
2012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题,每题2分;5-11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娴熟(xián) 沉湎(miǎn) 戛然而止(gá)
B.眷念(juàn) 禁锢(qù) 销声匿迹(nì)
C.泯灭(mín) 亢奋(kàng) 迥然不同(jiǒng)
D.梦寐(mèi) 归省(xǐng) 忍俊不禁(jì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______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茶汤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_______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________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歇息 B.环绕 荡漾 栖息
C.环绕 飘扬 歇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给弘扬天津精神和天津形象带来良机。
C.周汝吕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D.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以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句描写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阅读《中国石拱桥》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6.下面对赵州桥说明内容及顺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结构特征、建造规模和设计者。
B.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结构特征、修建时间和建造规模。
C.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规模和结构特征。
D.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地理位置、结构特征和设计者。
7.下面对选文所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了我国古代石拱桥在设计和建造上取得的光辉成就。
B.选文通过科学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悠久历史和雄伟规模。
C.选文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评价,赞美了赵州桥设计和施工的巧妙绝伦。
D.选文中的“初月出云,长虹引涧”,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赵州桥四周景色优美。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援引《水经注》上的记载,令人信服。
B.选文第三段的结构是先分说、后总说,这种结构使文章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C.选文高度肯定了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D.选文中“当时”“可算”等表限定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冽:凉
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 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10.下面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阀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3.自古以来,月的圆缺象征人间的离聚,可谓“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在诗人的笔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勾起了游子思乡之梦;“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写了骨肉离散之悲;“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寄予了人间最美好的祝愿。(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顾。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
⑥砥砺:磨炼。⑦名行:名节操行。
14.解释稳重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竹本固 固:___________
(2)夫如是 如是:__________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清秋书简》,回答17-20题。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是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有加。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
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习习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
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他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俚曲消磨时间。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其中一个唱着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我发现她眼里有泪花闪烁。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叫个不停。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虫鸣,让她记忆中的爱情倏然被唤醒,让她回到了曾经的某个美好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7.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19.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3分)
2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某班开展了“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1-22题。
材料一24岁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琴艺,最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材料二北京大学的保安甘相伟,来自湖北农村,他通过艰苦努力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并出版了个人专著《站着上北大》。
材料三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客车失控冲向学生的瞬间,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底下。
材料四“飞人”刘翔走出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的低谷,不断创造佳绩,在2012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的比赛中,以12秒87的成绩强势夺冠,再回巅峰。
材料五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孟佩杰,七八岁时就担当起照料养母的重任,后来又带着母亲上大学。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21.上面是某同学为“用青春谱写爱的赞歌”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三则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下面是一段青春励志宣言,请你仿照加点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青春的岁月不会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5分)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一部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人物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23-24题。
23.阅读下面读书卡片中的语段,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3分)
①贝多芬 ②米开朗琪罗 ③列夫?托尔斯泰
作品 人物 语段
《名人传》 A.__________ “我的体力比以往更加地随着智力的发展而增强……不,我将忍受不了病痛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啊!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地美好啊!”
B.__________ “亲爱的索菲娅,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生活与我的信仰不一致而苦恼着。我无法强迫你们改变你们的生活以及你们的习惯……现在,我决心做我长期以来一直想做的事了:我要离……”
C.__________ “如果我的粗笨的锤子把坚硬的岩石忽而凿出一个形象,忽而凿出另一个形象的话,那是因为它从握着它、引导它、指挥它的那只手那儿接受了动作……”
24.《托尔斯泰传》的基调深沉,有人评论它是“一首挽歌,一首哀歌,一首亡之歌”。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5.作文。(50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儿是泥土的微笑。”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体悟,每一段时光,甚或每一次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的经历,都值得我们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倾听,以微笑包容,以微笑纪念和珍藏……
题目:以微笑_____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12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1.B 2.A 3.C 4.B 5.D 6.C 7.D 8.B 9.C 10.A 11.D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1)以观沧海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齐鲁青未了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天时不如地利 (6分)
13.(1)月有阴晴圆缺 (2)但愿人长久 (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4.(1)稳固 (2)像这样 (2分)
15.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3分)
16.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2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7.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3分)
18.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和陶醉。(4分)
19.在秋夜静静聆听,并以心灵去感受那细小的音韵。(3分)
20.自然界中的秋虫之声,富有音律美和节奏感,如同动人的音乐;由此联想到古典文学秋虫的意象,具有文学的抒情美,令人回味;在秋虫的吟唱中,或邀友品茶,或倚灯夜读,这种诗意的生活令作者的内心宁静、温暖而美妙。(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21.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四(3分)
22.示例:
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是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自己的理想彼岸。(2分)
23.A.① B.③ C.②(3分)
24.《托尔斯泰传》叙写了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伟大作家一生痛苦与挣扎的心路历程。他出身贵族,却具有平民情怀,他的理想、追求被自己所属的阶级排斥和中伤。他期待家人的爱与理解,但是他的理想、行为又被家人怀疑和抵制。最终,他绝望至极,离家出走,孤独而。(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5.(50)略。
作文通用佳句
1.鸡吃了虫子,食袋子鼓得像小皮球,走路都摇摇摆摆的了。你看那些母鸡,脸巴下红红的,挺着大肚皮,“咯嗒咯嗒”,爬到草窝窝里生元宝去了。
2.羊都吃得咕碌圆,尾巴像个倒挂的大油葫芦,吊在屁股上,甩呀甩的。
3.那蜜蜂儿,好勤快哟,赶集似地飞来飞去。来的蜂,毛茸茸的大脚挟着花团、花粉,乐得“嗡嗡”直嚷,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似的;去的蜂,薄纱一样的小翅膀扇呀扇呀,风风火火的,就像要赶去上课似的。
4.各家的鸡都来了,啊呀呀,红背心,绿尾巴,黄裤腿,羊蹄花,等等,挤挤嚷嚷一大片,像数不清的活蹦乱跳的鲜花。它们有的拍拍翅膀,在禾坪里赛跑;有的互相叩叩嘴,像多年不见面的老朋友一样。有的啄一口菜叶,喝一口水,口里唧吧唧吧,还假充斯文哩。
5.白鹭无论是飞行,还是漫步,向来是从容不迫,姿态优雅斯文,好像一位披着白纱的斯文少女。
6.我喜欢它们吃东西的样子,只要我放进鱼缸里一条小鱼,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抢,抢到后就会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地向石块上走去晒太阳,另一只小乌龟就垂头丧气地走到鱼缸边,等待下一条小鱼的来到。
7.这匹高头大马,浑身的每个部分都搭配得那么得当,每块肌肉都显示出力量,让人一看就觉得那么柔和,那么健美。
8.大白是只贪吃的猫,它不吃老鼠,反而爱吃牛肉,每逢家里吃牛肉时,它都会趴在桌子底下,看着我叫,那眼神就像在乞求我给它一点,我总是会给它一大块,看着它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着牛肉,我心想,这真是只贪吃的猫。
爱莲说与养竹记课后题
1. 小学生作文通用 好句
家的温馨
万物都有一个家。鸟儿的家是巢,树的家是土地,云的家是河流,风筝的家是蓝蓝的天空。他们都能在各自的家种找到快乐和温馨。
我也一样,我也有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家。虽然只是个用砖块所铺成的。但它所装的不是空气和灰尘,是人间的喜,乐和人间的温情。这种温情可以使我从悲痛中走出;使我失落的时候给我动力;它可以把幼小的我走到长大,懂事的我。
一个在外工作的男人。工作了一天,头昏脑胀,此时对任何事都是没兴趣,看到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好象工作把他的精力在一天之内全部都抽干。此时,他想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他的家。
他知道,只要回到了家。他才会摆脱现在的种种,才能使他从疲倦中走出。因为家里有和蔼可亲的父亲与母亲,关心爱他的妻子,和天天盼望他回家的心肝宝贝。家里的一切东西都能使他感到温馨与幸福。也只有家才能给他温馨与幸福!
贝多芬是一个孤独的音乐巨人。虽然他有许多知己与朋友,但是他却没有一个温馨的家。他的侄子不把他当作一个长辈来看待,根本视他不是自己的亲人似的。这使贝多芬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他是一个名人,却因残疾而被人所看不起。经常受到他人的冷落。因为他没有一个完全的家来支持。更没有温馨和幸福可言。
家里所带来的温馨,是人们倍加信心的推动力。是幸福的见证。
2. 语文作文中的通用句子有哪些1. 人们向往空谷幽兰,因为它遗世而独立,高洁清幽,不为世尘所染,然而那环境毕竟可遇而难求。所以人们更加赞美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应该像莲花那样懂得心灵的自我净化。
2. 懒惰者凌乱不堪的足迹,徘徊倒退,是写在人生路上的忏悔书,狼狈不堪;勤奋者坚实有力的脚印,勇往直前,是刻在高峰险处的抒情诗,何等豪放。
3.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航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4. 政治权利产生一种利益效应。某些人有一种隐藏在政治权利背后的利益动机,这是某些人凭手中的政治权利以权经商的动因,也是某些人以权谋私的动因。
5.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6.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绚烂;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成功如灯火般辉煌;也许,只能是这样。攀缘却达不到峰顶;也许,只能是这样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7.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它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原与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上的皱纹是它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润是它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与世界的运动正是由它精心指挥着。
8.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也与美好在一起。挨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9.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棵树。应该多一些新鲜的翠绿,少一些凋零的枯萎。
10. 希望大路平坦笔直,却常常有岔路和崎岖;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旋涡与逆流;希望庄稼茂盛丰收,却常常有旱劳与虫害;希望人生幸福美满,却常常有挫折和失败。事物总是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的,希望万事如意是不现实的。
11. 世界如同一棵玫瑰花,悲观的人,只想到它的刺可怕;乐观的人,只想到它的香可爱。世界如同精美的食物。人只用少量的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消化世界。
12.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了无限的希望。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万物的终极。秋之色为暖的黄,如金穗,如高粱,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13. 北方,白雪飘飘;南方,细雨蒙蒙。我的祝福洒在雪花中;你的祈愿飘在细雨里。欢乐总是太短,挽不住的是清晨一样的时光;寂寞总是太长,挥不去的是雾一样的忧伤。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选择了奋斗,也就选择了坎坷。
14.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抱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棵劲松巍然地抗斗。
15. 善良,不是夜色里的松明,却总能把前途照亮。真诚,不是春光里的花朵,却总能把希望指明。
16. 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17.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18. 积极者说,人生犹如一首歌,有低音也有高调,抑扬顿挫是人生美妙的旋律;消极者说,人生犹如一场戏,有高潮也有低潮,喜怒哀乐是人生无奈的节奏。消极者说,风雨是小鸟出征长天的罗网,有了它,随时会折羽断翅;积极者说,风雨是雄鹰翱翔高空的翅膀,没有它,飞不出美丽的弧线。
19.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登多高?这话不要问身躯,而是要问意志;人能创造多少?这话不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智慧;人能看多远?这话不要问眼睛,而是要问胸襟。
20.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3. 在作文里通用的句子1.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2.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3.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4.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4. 语文作文中,万能句子、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2、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3、知识是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浆,情感智慧是风帆,老师学生是知识的孩子。波的图像是人生的道路:波峰是成功,波谷是挫折,质点是波的图像的闪光。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4、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5、感激是夏日里的惊雷,撕开了遮蔽你心田的阴霾; 感激是秋日里结出的丰硕果实,映照着你丰收的笑脸; 感激是冬日里烘焙大地的暖阳,化解我们人生的严寒. 感激是让幸福抽牙的养料, 感激是让希望蔓延的和风, 感激是让成功拔节的琼浆, 感激是让友善传递的火把。
人生中不该没有感激,也不能失去感激,失去了感激的人是从集体中脱离,性格傲慢,孤僻。 常怀感激更是对他人的赞美与欣赏;常怀感激是对自身心灵的陶冶;常怀感激是打开心扉的交流。
6、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
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
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7、记忆是一条长河,洒满了辛酸与欢快的泪水,编织着一个个五彩的梦,它宛如一股清泉,流进我的心扉。打开记忆的闸门,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然而最难忘的,还是那随了我六年的小学生活,那是一段我最欢快的日子。
8、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9、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溶化;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惫烟消云散。
亲情是父母额上增多的白发,是父母眼中无限的关怀和盼望,亲情是黑暗中的一束灯光,给你的无可替代的家的感觉与温馨。是的,世间最美的感情便是人间的亲情。
10、亲情是什么?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是严厉的责罚,督促我们改错。我们离不开亲情,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我们依赖亲情,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竹节或篱笆;我们拥有亲情,有如寒冷的小麦盖上了洁白的雪被,温暖如春,幸福如蜜。
11、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终会拥抱大海; 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精彩结尾1、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
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2、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3、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 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为你抵御严寒; 亲情是一张柔软的床,你累了,让你忘记疲惫; 亲情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你哭了,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 亲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红茶,你笑了,让你从嘴里甜到心里…。
5. 在语文作文中的万能句子1、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2、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4、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5、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6、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7、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点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有宰相肚里撑船的邓小平;也有被人逼着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
8、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9、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生命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
10、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飘浮在蓝天中的白云,美是缠绕在青山脚下的绿水,美是春天小雨打湿了的浅绿,美是秋天田野上的一片金黄。
望采纳,谢谢
6. 初中语文作文通用句这得根据作文来决定!很通用的也只有景物描写一类的、
夏天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季节。一切都在肆无忌惮地疯长,尤其是那夏天的绿色,又浓又深,霸占得漫山遍野,虽然是映衬着花朵,但事实上却是绿肥红瘦。雨后春笋一夜间冒出大地,竹子快速成长,关节胀得直响,原上芳草萋萋离离,林间参天大树又增加了一圈年轮。
还有一些情感上的或许也能通用:
也许音乐就是这样,需要用心去聆听,每一首歌其实都有一个关于它的故事,每一首歌中都有一个关于它的主人。也许音乐就是这样,只有经历过,感悟过,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音韵才是“属于”你的。
7. 求写任何语文作文都可以通用上的好句子建议你不要花时间来找这些无所谓的句子,写作文如果只求和大众一致是得不到高分的!
譬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看到……,我不禁又想起了那一年我……
虽然已经过去了……年,但那件事我仍然记忆犹新。……
写作文最重要培养语感,多读一些报纸,给予一定的评价,
没有事情的时候看一些杂志,光看是没有用的,学会摘抄
适当的时候把他们背下来,平时可规定时间阅读短小的篇目.有灵感了将此时的心情写下来,汇集成册,对你也有好处!
中考语文改革已明显倾向于读写考查,作文得分高是语文得优分的关键。因此如何辅导学生临场作文技巧,是值得毕业班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命题要新颖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平时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重视文题对作文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尽最大可能创造出新颖的作文题目,以争取作文得高分的第一良好印象。如,面对题目《_________的一幕》,有的学生填写“尴尬”,就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若是材料、话题类作文,要在认真读懂材料的前提下,拟出一个好题目,如,话题作文:情节感人的文学作品使人如醉如痴;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精彩激烈的体育比赛使人激动不已;充满真情的**电视使人回肠荡气……请从下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1)《读_______我真______》(2)《听________我真_______》(3)《看_______我真_______》。学生在认真分析话题提示时,明白了“读”、“听”、“看”的内涵,于是陕西一考生拟写《读我真痴迷》,便使作文拥有了一个成功的作文题,也使这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留下第一个“满分”印象。
二、开头要引人
好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最好先在稿纸上写出开头的段落,然后再自我感受几遍,若能让自己激动起来,那么也定能感动别人。如考生写《人生最需要掌声》的开头:“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感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这是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这是个能激动自己的开头,如同刚打开水闸门一样,使自己的写作如洪水般一泻千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开头,也便留给了批阅者“成功的一半”的印象。
三、内容要情真
构思内容,要做到以真情感动人。切勿内容假、大、空,切勿写自己并不了解的内容,不能感动自己当然便不会感动别人,因此在选择写作内容时,要选择自己受感动的内容,这感动自己的内容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而且往往是一些琐屑的小事件,小细节;或者是自己曾阅读过的有很深印象的书刊登载,写作时可以将旧内容换新角度使用。写自己的真感,如《尴尬的一幕》。考生写一细节:走廊上,与老师擦肩而过,自己试着努力想对老师说声“老师好”,可终于没有说出来,面对老师的微笑,自己低头而匆匆逃过,感到尴尬至极。这是一个真切动人的小细节,是作者的实情流露,更是文章内容的精华细节。真情的细节内容构成文章的血肉躯体,是好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分作文的关键,因为好细节才能打动批阅者心。
四、结构要创新
精心布局,创新结构框架,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反复排比式、日记体式、剧本形式、小标题式、镜头组合式、问答式、应用文体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体,且这种新框架极利于考场作文获取优分印象。如考生写《吴诚信的就症报告》,结构上以“病情”“病因”“处方”的体式布局谋篇,给阅卷者以新颖的结构感,因此这篇作文在考场中获得了满分。
五、书写要工整
工整、流利的书写给人的印象是:如同步入卫生清洁的场地。读一篇书写工整的作文,如见到漂亮的罗敷,使“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工整的书写是考场作文给评卷者的良好直观印象。并且,工整的书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书写工整,如同出门做客时整洁的穿着,是一种自重、尊人的表现。
重点文章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17.解释括号前面的词。
(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这种题在考试时经常出,请仔细些)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20·《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我也在做这套题,呵 爱莲说是一篇重点文章,期中期末可能都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