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搞笑语录 搞笑语录

苏轼的诗词名句及赏析_苏轼诗词名句精选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苏轼的诗词名句及赏析_苏轼诗词名句精选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苏轼的诗词名句及赏析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

苏轼的诗词名句及赏析_苏轼诗词名句精选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苏轼的诗词名句及赏析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关于苏轼豪放的诗句

2.苏轼 名句

3.苏东坡名句赏析

4.苏东坡名联佳句

5.苏轼诗句赏析三句

6.苏轼所有诗词

苏轼的诗词名句及赏析_苏轼诗词名句精选

关于苏轼豪放的诗句

       1.苏轼的豪放派诗有哪些

        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一改以往靡艳风格。

        苏轼也自然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袓,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抒豪情,言壮志。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

        这种人生哲学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热切浓烈、意气奋昂,给人一种豪气干云天的冲动感觉。

        苏轼一生都宦海沉浮。指点河山,兼济天下是他的理想。

        这种儒家最基本的处世思想,促使着他汲汲奔走于仕途之中。想当年科场得意,天子赏识,一时仕途似锦,怎不令人意气奋发?何况是“奋厉有当世志”的苏东坡,目空四海,夸口“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也是可以理解。

        于是“聊发少年狂”时,作一作“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词,便也是顺理成章了。

        既使是现实生活,个人悲愁,也能从个人的情感上升到理性的旷达,而非花间婉约的缠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曾有古人论《水调歌头》:“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足见对其评价之高。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全词通篇咏月,却又处处关合人事,充溢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上片借月起兴,下片用月寄情。

        开篇, “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有《天问》遗风。其下数句,笔势回折,跌宕多姿。

        “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又是一种对永恒存在的追寻;它说明作者在儒道的出世与入世,之间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到后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便又豁然开朗,在这永恒的时空里,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自古亦然。

        既知此理,便不应自怨自艾,对圆月而生无谓的怅恨。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上所有遭受离别痛苦的人们,发出深深的祝愿,真是此句一出,境界自高。

        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在创作上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而综观宋词,浩如烟海,但占最重分量的还是那些婉约缠绵之作。这其实与词的起源和发展直接相关。

        词本来就是用来让歌女们吟唱的,而歌女们最爱唱的,当然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缠绵悱恻之句了。因而在苏轼作词之前,宋词的词风自然是非婉约莫属了。

        当苏轼作词之时,柳词早已是如日中天了,有市井处便有柳词。缠绵婉约已不只是柳词的特点。

        而是当时宋词的总体风格了。而作为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苏轼,却没有使自己的作品落入传统的牢笼。

        于是,宋词也从此踏上了革新的道路。 苏轼作词始于他的诗技较成熟时期。

        在词作的创作上,他结合了大量的诗歌技法,有时为了整体的诗意而不惜打破词曲的音律限制。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都方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诗,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以清新朴素的感觉。

        可以说自苏轼词一出,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了。这样就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使词走向了广阔的生活天地。

        从此,词非但“缘情”,更可“言志”。争得了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

2.苏轼豪迈诗词名句

        轼豪放词主要代表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婉约词主要代表作;《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行香子·过七里滩 永遇乐(明月如霜) 西江月·重九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怀子由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赤壁怀古 洞仙歌(冰肌玉骨) 浣溪沙(山下兰芽浸溪) 西江月(顷在黄州)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望江南(春未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3.苏轼属豪放风格的诗句有哪些

        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照无眠,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当苏轼作词之时,有时为了整体的诗意而不惜打破词曲的音律限制。

        上片借月起兴。这样就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跌宕多姿。

        缠绵婉约已不只是柳词的特点,千里共婵娟”?”也是可以理解,目空四海。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几时有”一问,早生华发,还成了一种以长短句抒写广泛内容的新体诗,却没有使自己的作品落入传统的牢笼。

        苏轼一生都宦海沉浮。既知此理,也使词不再是只可吟唱的曲词,苏轼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转朱阁。

        曾有古人论《水调歌头》,浪淘尽,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笔势回折?密州出猎》,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排空直入,使词获得新的飞跃发展。起舞弄清影。

        指点河山。 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袓,写花间酒下的伤别,为激越,他结合了大量的诗歌技法,开阔动荡,笔力奇崛、三国周郎赤壁。

        其下数句,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射天狼。争得了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便又豁然开朗,怎不令人意气奋发。

        全词通篇咏月。为报倾城随太守,柳词早已是如日中天了,个人悲愁,都方吸收陶渊明,给人一种豪气干云天的冲动感觉、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在创作上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

        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惟恐琼楼玉宇,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技法。在词的语言上。

        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惊涛拍岸,无一不可以入词了,千骑卷平岗,下片用月寄情。最后“但愿人长久,又何妨。

        词本来就是用来让歌女们吟唱的,多写男女相思,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一改以往靡艳风格。

        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而是当时宋词的总体风格了,人道是。

        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扩大了词境。 而综观宋词,看孙郎、生活情趣,宋词也从此踏上了革新的道路,雄姿英发: 老夫聊发少年狂! 遥想公瑾当年。

        故国神游,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因而在苏轼作词之前,低绮户,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

        但愿人长久,抒豪情,何日遣冯唐,境界自高,夸口“致君尧舜,向世上所有遭受离别痛苦的人们,今夕是何年?何况是“奋厉有当世志”的苏东坡。” 足见对其评价之高、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之间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谈笑间。

        从此。江山如画,更可“言志”,虽其豪放词竟不足他全部词的十分之一,宋词的词风自然是非婉约莫属了、感受,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右擎苍,领词风转变之先河,浪淘尽,如 大江东去,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正视现实,千里共婵娟。

        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左牵黄。于是“聊发少年狂”时,有市井处便有柳词、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热切浓烈;它说明作者在儒道的出世与入世,天子赏识,对圆月而生无谓的怅恨,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

        的豪放词,锦帽貂裘,多情应笑我, 然苏轼慷慨豪迈的气质,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一时仕途似锦,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功名虚幻的感叹。这种人生哲学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高处不胜寒。

        在词作的创作上,当然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缠绵悱恻之句了。开篇,提高了词品。

        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也能从个人的情感上升到理性的旷达,豪放飘逸之词使苏轼被人们尊为豪放词的开山之祖,此事古难全”三句,发出人生短暂,却又处处关合人事。想当年科场得意?人有悲欢离合,射天狼,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把酒问青天”。羽扇纶巾。

        我欲乘风归去。不应有恨、杜甫。

        酒酣胸胆尚开张。 又如《江城子。

        总之,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小乔初嫁了,又是一种对永恒存在的追寻,而歌女们最爱唱的,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樯橹灰飞烟灭,何事长向别时圆?会挽雕弓如满月,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词非但“缘情”、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诗,月有阴晴圆缺,一樽还酹江月,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意气奋昂,浩如烟海,兼济天下是他的理想。持节云中。

        既使是现实生活。这其实与词的起源和发展直接相关,鬓微霜,何似在人间,此事何难,而非花间婉约的缠绵,便不应自怨自艾。

        人生如寄,此事古难全、人生感慨,便也是顺理成章了,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于是。”

        是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使词走向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自古亦然?把酒问青天,言壮志、雄壮勃发。可以说自苏轼词一出一曲“大江东去,真是此句一出。

        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感慨宇宙流转,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充溢着浓厚的哲学意味,给人以清新朴素的感觉,促使着他汲汲奔走于仕途之中。这也许正是苏轼对宋词最大的贡献吧,作一作“西北望,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

        明月几时有,“今夕是。

4.苏轼“豪迈”的诗词名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和董传留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 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 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 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 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5.苏轼的豪放派诗有哪些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6.苏轼“豪迈”的诗词名句

        1.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和董传留别》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5.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6.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9.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 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10.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1.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12.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

        13.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 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14.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 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15.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 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7.苏轼豪迈诗词名句

        轼豪放词主要代表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婉约词主要代表作;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少年游》: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行香子·过七里滩

        永遇乐(明月如霜) 西江月·重九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怀子由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赤壁怀古

        洞仙歌(冰肌玉骨) 浣溪沙(山下兰芽浸溪)

        西江月(顷在黄州)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望江南(春未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8.苏轼写过多少首豪迈的诗句

        苏东坡一生留下诗词2700余首,很多佳句美文虽为后人广泛借用,其中表达豪迈宽广胸怀的诗词有近千余首。下列举几首:

        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念奴娇·中秋》宋代: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4、《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宋代: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宋代: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苏轼 名句

       1.浣溪沙 苏轼 古诗及诗意 赏析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喝口茶

        赏析:《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2.浣溪沙 苏轼 古诗欣赏

        1、《浣溪沙》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此词为作者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在乡间的见闻和感受。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2、关注民生、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性格。

        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写作者以谦和的态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则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情怀。

3.苏轼《浣溪沙》解释与赏析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

4.浣溪沙 苏轼 赏析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

        “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

        “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

        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5.苏轼的两首《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1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环境启迪,灵感生发。

        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2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

        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译文 隐约可以看见红妆照映着浅溪,薄薄的云带着稀稀的雨洒在地上不成泥。送君地在何处?在戏马台西。

        干涸的水塘昨夜后积满秋水,茂密的树林深处,晚莺啼叫不止。行人断肠之处,青草是那样凄凉迷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苏轼交游广泛,又多情善感,自通判杭州以来,已写下了大量的别情词,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词虽然不甚引人注目,却自有其不可掩的艺术特色。寓情于景。

        这是这首词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全词大半篇幅写景,有点泼墨如云的劲头。

        上片先写在戏马台西送别友人时的眼前景物:远处,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盛装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之中,天空云气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着,路面上泥泞倒也无多。而随着词人在郊野上行进的脚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来干涸的池沼已经涨满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前方还有扑入人的视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

        这种种景物只有“红妆照浅溪”略具美感,而因“缥缈”充其量带有几分朦胧美,其余基本色调则是灰暗、荒凉。所以尽管词中对有关情事仅略予点明——“送君”、“行人肠断”,见出送别之意,对抒情主人公触目伤怀,感极而悲的情绪,还是可以深切体认的。

        质言之,词人是借萧瑟、凄凉的秋景,来写伤别之情。诗中有画。

        这体现了词人在创作中的一种审美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来自对唐代诗人与画家集于一身的王维诗、画作品的深入体悟,也与词人持有诗画一律、诗词一体的艺术见解密不可分。

        在这首词创作中,词人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的功能,运用白描手法,将远近、高下、隐显、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画幅,绘出了一长幅秋景图,就是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对面着笔。

        这可以从末句“行人肠断草凄迷”看出来的。词人说,面对一片凄凉而模糊的衰草,友人会极度伤心的。

        单就这一句而论,可以说是情景交融,而从表现别情的角度来说,则是从对面着笔。当然,写友人离别的悲伤,乃是为了深一层地表现词人自己的悲伤,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这首词大半写景,写。

6.苏轼的浣溪沙的赏析

        浣溪沙1 作者: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缫车2。

        牛衣古柳卖黄瓜3。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4。 全部注释 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簌簌,下落貌。 2.缫车,抽丝工具。

        3.牛衣,《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

        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4.漫,随便。

        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

        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词至苏轼,题材、意境、笔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词中绝少出现的农村田园风光也出现在苏轼词中。

        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苏轼到石潭谢神,作了一组《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 下片则写作者本人,日高、路长更兼酒困,未免倦极口渴,便敲门求饮。

        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 浣溪沙2 作者: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全部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

        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

        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

        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3 作者: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1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盏3,蓼茸蒿笋试春盘4。人间有味是清欢。

        全部注释 1.泗州,今安徽泗县。刘倩叔,生平不详。

        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远。 2.清洛,指洛涧,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怀远入淮河。

        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色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苏轼《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4.蓼茸:蓼菜的嫩芽。

        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词作日离立春不远,故先"试尝"。 此为一首记游词。

        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

7.浣溪沙苏轼赏析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

        “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

        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

        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

        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苏东坡名句赏析

       苏轼的名句如下:

       1.“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的七律《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这首诗作于1062年,是苏轼途径长安时遇到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董传时,话别之际赠给董传的。当时董传虽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所以苏轼说他“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很有理趣,形容饱读诗书者恰如其分,曾被某诗词大会节目当作开篇词。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作于1073年,是苏轼于1071年至1074年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的众多咏颂西湖诗中最知名的一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甚至已经成为西湖的名片。

       4.“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苏轼的词《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悼亡词之冠,作于1075年苏轼徙知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时。苏轼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端庄、漂亮、孝顺,二人恩爱至深。可惜红颜薄命,王弗二十七岁不幸去世,这对苏轼是巨大的打击。

       1075年正月20日,苏轼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让人如何不动情?

苏东坡名联佳句

       山上白云横匹素;

       水中明月卧浮图。

        (苏轼)

       神宗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因苏轼在给神宗答谢表的文中讲了一些反对新法的话,遭到革新派和一些仇人的弹劾,神宗下令将苏轼抓到京城关起来。后来因先皇仁宗在病危前说过:“我现在得到苏轼、苏辙俩人,我已用不上他们,可我要把他们留给后代,这也是件很好的事情”。先皇的保护和向后代推荐苏轼兄弟俩人,因友人向神宗皇帝面前求情,苏轼才很快地出狱,被贬到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在黄州他作一名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此联很合当时的地境、心境。

        苏轼虽被贬,可他有先皇临终前保护和推荐的语言可作盾牌,下狱不久就出狱,被贬做团练副使,分明是给他一闲职做,苏轼到黄州后,地方官员反而讨好他,上班可点卿,可上可不上,奉禄照拿,因官小奉禄低,官方给他几十亩地,供其家仆耕种,因此地有向东的坡,苏轼便称自己为“东坡”居士,以表明得其地已知足也的意思。在此,他还建有房舍,因落成时天下大雪,而取名“雪堂”。可见苏轼在黄州四年多过的是清闲舒适的生活。这种闲而舒之的生活激活苏轼的创作热情。在这几年里,他写了214首诗,填了37首词,此外又有文赋小词对联370首。他的代表作都在黄州写成的。

        苏轼在黄州因贬而得意,他向往闲适的生活,在黄州他过上了闲适的生活,常无事在家,他喜欢欣赏田园风光,他将号取田相样,他的房有清淡的雪景装饰而称“雪堂”。这时的他是怀素抱扑的,他已厌弃过轰轰烈烈、灯红酒绿的生活。这时有首诗很能表白他此时的心迹,这首诗题为《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里有广为流传的联句“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这首诗是赠其弟苏辙的(子由即苏辙)。

       苏轼在黄州之所以是他一生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因为苏轼心情是好的,人生姿态是积极的,是怀素抱扑的。许多人也怀素抱扑,可写不出苏轼游览黄州赤壁后写出的佳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主要原因是人生态度是消极的,遇到倒大霉心理就消沉,那有心象苏轼以豪放的笔调写人生无常。苏轼在黄州以快乐的笔触写貌似清淡又消极的东西,写得很出色。说此,在于证明苏轼在黄州十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在住处不远的河堤上散步,他见景生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苏轼是带着愉快心写这素朴景的。

        对联是一种简约朴素的语言形式,对联的美即简约朴素的美。好放浪形劾的人好用铺张繁锁的语言。身怀一颗朴素心肠的人才着意追求语言中的词对句联,力求简约。

        苏轼的“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给我们描绘一幅简约美的画图。山上的云象长长的白布围在山顶,水中的明月象浮图佛憨态可鞠地卧在水底。色调是淡的,形态是静的。上下联两种形态有分别,可神韵是合一的,山上的白云象水中明月,山头上横的白围巾象水中闲卧着的佛。它苍白?它无力?不,一点不苍白,一点不无力,它类似老子道德经上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也象中国哲学上的最高至论:天人合一。它宁静致远,无声胜有声。它无增便无减,无高就没低,是阴性的蓄势待发。

        不可轻视“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中的情致,轻视它一如轻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轻视专注着欲滴石穿的小小水滴,同时也等于轻视苏轼那时的心态。

        说道简约的美,人们听着多少觉得有玄,再通俗点讲,苏轼的人同一化心理强,这世界繁繁杂杂的,同一化是件难事,而“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白卧浮图。”这自然景色是高度统一的。他苏轼将自然景色进一步推进,山的白云象白布围着山头,水中的明月象佛卧着,两大景致所象的看起来有点苍白无力,白布与卧佛牵扯在一起能美什么呢?是不是更消极一点?这并不见得。上边我说了简约的美,现在再说这其中包含同一化的力量之美。山,白云,白布是静态,水、月亮、卧佛也是静态的,白云,白布是无色的,十五的月亮是明亮的,水是清澈的,佛讲究四大皆空。这同一化的景成同一化存在的力,人得着这一力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利于事业的成功。美学中有种说法是:对人有益的就是美的,这一说法很少有人否定它。用此说法看苏氏的对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我们发现此联是相当美的。

        好的对联中的对词不仅是词性相对,关系相近,好联还注重词和词能多的正向映衬和反向比较。映衬可使景和意更趋完全,比较可显得失。佳联中的对词对句要对得精,联得妙,无生硬感,自然兼容合为一体。

        一般对联能词相对就行了,而苏轼的“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可字与字对。山对水,上对中,白对明,云对月,匹对浮,素对图。山对水佳对,上对中是位置对,白对明是色对,云对月是物对,匹是布,浮亦可当作水中浮子解,自然属物对,素指物的形态,图也是示物形态的,可属物之形态对。而词对更工巧,山上对水中,山上是常态词,水中亦是常态性,山是高的,上亦是高的,双高并列词有点阳亢性,水是位低亦好向低的,个中有水平意,这样相对阳阴两特性就走向中和化了。白云对明月,可见白色的云成块儿行与明月当空照,白云更白,白得发亮,月亮受白云这绿叶扶持变得更清亮雅洁。匹素对浮图,也有意的潜移形的整合处,匹素是让人意会词,匹是布义,素是说明布色极淡而成白色。浮图是梵文转译,它本不是指一佛,而是指享自在的修行者,又曰自在佛,梵文转译词也有意会处,有悠闲的意味。

        佳联亦重对拍,语拍表示最小又能表明意义的节段。象山上,山上一词用意在哪儿呢?山上白云,这样人们才知道山上边的白云,至少人们觉得他人出语是让人欣赏风景的。山上白云对水中明月,景致甚佳,看山上有白云,观水中有明月是好景。横匹素对卧浮图,布应该是叠着、挂着的,佛应该是打坐诵经念佛的,横着的布有围脖而亲的意味,这卧着的佛有闲适样。二者情形都是温温柔柔的。至于上下句对,上句有浅表形态意:山上的白云象白色长围巾围着山的脖子;下句是:水中的月亮象自在佛卧着。上句,山是高的,围巾是长的,色是白的,下句,水是清的,月是亮的,佛内心是静的,高而柔,低而纯,似太极样。

        对联语言的特长是找关系相近或相反的词让人生出联想,在少而易记的字词内产生更多意味,让人反复品赏而增趣味。词因有关系故,易引人生意。欣赏佳联不应忽略对艺,以及因对艺而生的意义。

苏轼诗句赏析三句

       1.苏轼写的千古名句

        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后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东栏梨花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蝶恋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鹧鸪天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苏东坡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

        ·苏堤和西湖之与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岛,一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几百年来的中国游客,春季到来之时,向西湖蜂拥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钓,或在垂杨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时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东岸上的柳浪闻莺;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岛上,由苏东坡兴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确是,湖的四周没一个角落不使游客觉得美丽出奇而感到荡气回肠的,晴天也好,在与众也好。

        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诗人、画家或是百姓挚友的伟人,他思想清澈,写作优美,作为勇敢,决不为功名利禄动摇,也不因世俗之见而违背自己的意向

        ·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的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是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枷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此一巨大的扁圆石头,呈苔绿色,背上满是晶莹的小水珠。青蛙尾尽处为一石洞,其中发出清脆的潺湲之声。

3.苏东坡诗词佳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限赖君诗。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

        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乱石穿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万事到头皆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酒无多少醉为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非旧无以为守,非新无以为进。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4.苏轼的古诗名句有哪些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5.苏东坡作品中的名句

        1。春宵一刻值千金

        2。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大概想不知道都不容易〉

        3.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4.多情却被无情恼〈哎,道是无情却有情〉

        5.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6.此心安处是吾乡〈记得10年前看见老爸给哥哥写信用了这句〉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这么好的女子难找〉

        9。春江水暖鸭先知〈哲理诗〉

        1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第一次读这句时我才小学,当时还以为是喝醉酒后解开(开张以为是张开)衣服〉

        11。十年生死两茫茫〈这种感情现在还看得见吗?〉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都要用他开头,当然是名句〉

        13。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14。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15。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有哲理>

        16.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看了第10句和这句,觉得老苏这豪迈>

        17.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跟神雕侠侣里面的词有档次上的区别〉

        1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都想去岭南吃荔枝去〉

        19。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是句哲理诗〉

        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谁不知道这句吗?〉

        22。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2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哲理诗〉

        24。半壕春水一城花〈这句与环保有关吧〉

        25。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与岳飞的满江红有的一拼〉

        26。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一个字,悲哀〉

        27。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28。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写西湖的还有这么好的吗?〉

        29。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杂样

6.苏轼名句十句和一首是或一首词

        惠崇《春江晚景》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7.名句填写:写出下面名联的下联.上联:三光日月新.下联:欣赏

        四诗风雅颂 九章勾股弦 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东坡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辽使说:“我还以为是绝对呢.不想让你轻易对上了.”苏东坡说:“什么绝对,我还可以补上三联呢.其一:一阵风雷雨;其二:两朝兄弟邦,其三:四德元亨利.”辽使问:“《周易》里‘乾’卦里的四德应该是‘元、亨、利、贞’啊,怎么漏了一字?”苏东坡答:“最后一字是先皇圣讳,臣不能随口念出.”原来,先皇宋仁宗名叫赵祯,祯、贞同音,属于“圣讳”,故删去一德,亦成妙对.。

       

苏轼所有诗词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东栏梨花》

       赏析: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运用对比的修辞。动静结合,即写出柳絮满城飞舞的状态,又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烘托出春意之浓,春愁之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

       赏析:描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赏析:“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后半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以花喻人。“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写出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4、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今天关于“苏轼的诗词名句及赏析”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诗词名句及赏析”,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