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

句子训练题大全及答案初中_句子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tamoadmin 2024-08-23 人已围观

简介1.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2.跪求初中英语完成句子训练题,最好是后面有一个单词提示的那种类型的题目,越多越好,急求,谢拉~~··~·3.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训练题4.初中修改病句及答案5.补充句子专项训练题目 初中的小伙伴们,下面是七年级语文同步训练题,记得做完题要对答案哦!   一、积累运用(29分)  1.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3分)  走进语文大观园,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

1.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2.跪求初中英语完成句子训练题,最好是后面有一个单词提示的那种类型的题目,越多越好,急求,谢拉~~··~·

3.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训练题

4.初中修改病句及答案

5.补充句子专项训练题目

句子训练题大全及答案初中_句子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初中的小伙伴们,下面是七年级语文同步训练题,记得做完题要对答案哦!

  一、积累运用(29分)

 1.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3分)

 走进语文大观园,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 )的邓稼先,目光深邃( )的贝多芬,还欣赏了令人亢( )奋的安塞腰鼓,变huàn( )多姿的印度舞蹈,感受了冒着biān( )骨的风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登山队员的伟大精神,领略了有着豪迈而剽( )悍气质的动物——马的风......这一切让我多么沉迷,多么难忘啊!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好许多困难。

 B、五月的西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节日的榕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3分)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B、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

 C、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D、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处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 )(3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再担任指挥吗?

 5.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丑小鸭》尽管是一篇童话,但丑小鸭的形象,反映了安徒生的成长过程。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口技》一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两种手法相结合,向读者展现出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D、《伤仲永》一文意在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6.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2分)

 爱心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填空。(8分)

 ①鸟向檐上飞, 。(吴 均《山中杂诗》)

 ②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⑤《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两句是: , 。

 ⑥在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表现作者心情寂寞的句子是: , 。

 8.名著阅读(4分)

 经典名著总是令读者回味无穷。 国作家 的《昆虫记》,被誉为“ ”,全书通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 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二、综合性学习(9分)

 9. 学校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

 结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4分)

 材料1

 材料2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建议: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社戏(节选)(15分)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 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0.“回望”一词在文中结构上起___________作用。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从_________和________(感觉的角度)两方面描写所见所闻,表现了我对“社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 了艇子看着喝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能表现出憨厚无私的句子是: (2分)

 13.从文中双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少年。(2分)

 14.针对文中孩子们的行为、做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 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5.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 分)

 16.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17.品读第⑥ 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2 分)

 18.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9.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不得出现真实姓名,50 字左右)。(4分〕

 (三)文言文阅(14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驰担持刀

 ⑶意暇甚 ⑷一狼洞其中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或以钱币乞之

 B.其一犬坐于前 贤于材人远矣

 C.乃悟前狼寐 蒙乃始就学

 D.复投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狼的描写是:

 (2分)

 24.读了 《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四、作文(40分)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使我们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或见闻,对这些道理也会有自己的认识。请以“做人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从以下10个词语中选择一个 ,与上面的题干组成题目,这十个词语是:诚实、真诚、守信、宽容、正直、尊重他人、有责任感、有孝心、有主见、有合作精神。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中心,不得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瘁、suì、kàng、幻、砭、piāo 2A 3B 4A 5B 6略

 7. ①云从窗里出②正是江南好风景③野渡无人舟自横④各领风骚数百年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法、法布尔、昆虫的史诗、生命

 二、综合性学习

 9. (1)(2分)2013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2年略有提升。(2)(2分)摆 明观点1分,理由合理2分。(3)(4分)建议1:少上网,多读书。或上网时多一点阅读,少一点。建议2:家庭要创造阅读的条件或氛围。或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

 三、阅读理解

 (一) 10. 承上启下 视觉 听觉 留恋

 11. 运用比喻手法及侧面(间接)描写,表明船行驶之快,突出孩子们驾船技术之高。

 12. “偷我们 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13.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等。

 14. 文中孩子们偷豆带有游戏性质,不能视为不良行为。它重在表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心童趣及良好品德,同时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

 (二) 15. 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每问1 分,共2 分)

 16.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答出一点得1 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 分)

 17.( l )他有些耳聋。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 2 )他同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3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4 )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 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以上四点,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 分)

 18.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1 分)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2 分,意对即可。)

 19.比喻贴切合理,得l 分;评价与比喻存在内容关联,体现关怀意识,语言流畅,得3分。

 (三)文言文

 20.(1)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2)卸下(3)神情、态度

 (4)打洞

 21.A

 22. (1)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2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4.言之有理即可。

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1 It is a week since John got the book

约翰拿到这本书已经一个星期了

.The biy likes playing games ( so ) that sometimes he forgets to do his homework

这个男孩喜欢玩游戏,以至于有时候会忘了做作业

.I really don't know why ( many ) people enjoy smoking

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喜欢吸烟

Mum has ( much ) housework to do every day

妈妈每天都有很多家务要做。

希望对你有帮助

跪求初中英语完成句子训练题,最好是后面有一个单词提示的那种类型的题目,越多越好,急求,谢拉~~··~·

一、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的几种类别

关联词搭配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动补搭配不当

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出色地塑造了***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三、不合逻辑

概念范围不清

自相矛盾

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主客颠倒

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四、结构混乱

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反客为主

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五、表意不明

费解

歧义

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六(一)成分多余

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

谓语同宾语重复

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

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例题6-1]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六(二)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

宾语残缺

修饰语残缺

中心语残缺

[例题6-2]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4、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5、商业部门积极响应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6、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7、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8、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9、《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10、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1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1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一、词语错用

名词误用: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动词误用: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形容词误用 :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数量词误用: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

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副词误用: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介词不当: 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助词误用: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连词误用: l、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词义误解: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词义轻重不当 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词义范围不当 l、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或“事情”)

(三)色彩不当

1、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

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错用关联词语 :l、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滥用关联词语 :l、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缺少关联词语: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句两个分句阎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l、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

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

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

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l、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训练题

56. All of us he _______ (see) the new film.

57. Who was the first _______ (arrive)?

58. I always listen to the teacher _______ in class.(careful)

59. You must be ________ (lee) now.

60. The two _________ (knife) don’t look the same.

61. Winter is _____ (cold) season of the year.

62. Who wants to go___________ (swim) now?

63. What are some _____________ (different) between schools in China and Canada?

64. You’d better_______________ (drive), hadn’t you?

65. The agers are good at_____________ (dance).

71. He _______ (go) swimming in the river everyday in summer.

72. Mr. Black said that he ____________(come)back in five minutes.

73. She is very hungry. She ______ (not eat)anything for three days.

74. We won’t go to the park if it _________ (rain) tomorrow.

75. The book ________ (write) by a famous singer 30 years ago.

76. He told her _________(not go) out at night.

77. They were playing while I __________ (study).

78. I will go to bed when I ________ (finish) my homework.

79. We heard she ___________ (lee) the city.

80. ________ ( not smoke)in the school.

56 seen 57 arriver 58 carefully 59 leing 60 knives

61 the coldest 62 swimming 63 differences 64 drive 65 dancing 71 goes 72 could come 73 doesn’t eat 74 rains 75 was written

76 not to go 77 was studying 78 finish 79 had left 80 Don’t smoke

初中修改病句及答案

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训练题如下:

1、提问方式: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解题思路:如果是几段文字,要浏览全文,弄清楚文字的大意;找出中心句或关键句,尤其是要注意开头句、结尾句、议论句等;按照要求进行概括。

2、易错分析:如果偏题、离题,答题就会不符合要求;如果答案不完整,就会概括不全面。答案示例:作者对《骆驼祥子》中不同人物进行分类介绍,为下文祥子立志买车埋下伏笔。

使用句子的注意事项

1、句子的语法和拼写:正确的语法和拼写是使用句子的基本要求。要注意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是否正确,单词拼写是否正确。

2、句子的简洁明了:使用句子时应该简洁明了,不要使用冗长的句子或不必要的词汇。每个句子都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且可以用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表达。

3、句子的逻辑性:使用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逻辑性。句子之间要有连贯性,段落之间要有层次感。同时,要注意使用转折词、连接词等语法结构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句子的表达方式:使用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表达方式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例如,疑问句可以表达询问的语气,感叹句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5、句子的礼貌性:使用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礼貌性。在与他人交流时,要使用尊重和礼貌的语言,避免使用粗俗或冒犯性的语言。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省略句或俚语等。

6、句子的准确性:使用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准确性。要确保句子没有歧义,不会引起误解或混淆。同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时态、语态、语气等,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和自然。

补充句子专项训练题目

://baike.baidu/view/4384716.htm

一、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年上海) 3.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4.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5.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6.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二、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出色地塑造了***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将“辽阔”改为“宽阔”)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A](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B] 4.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5.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C]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95年) 8.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93年)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

编辑本段学和学科

10.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96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D]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2.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3.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4.本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代。 5.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6.省委省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科教兴市的工作思路。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8.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10.我们要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11.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2.我们要研究经济犯罪分子的特点,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13.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他心上却象千斤重的法码。 14.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15.自动化仪表厂知错就改,主动退回了去年年底滥发的二十多万奖金。 1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不合逻辑

1.概念范围不清 2.自相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4.主客颠倒 5.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3](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四、结构混乱

1.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2.反客为主 3.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4](结构混乱)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善不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五、表意不明 1.费解 2.歧义 3.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5](表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例:无论上面的石头有多重,小草都要从下面钻出来。

 (1)因为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

 (2)即使这场比赛我们输了,( )。

 (3)我们一方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 )。

 (4)小草虽然没有鲜花那样香,( )。

 (5)( ),运动员都坚持训练。

 (6)中东发生过一次严重的蟹灾,( )。而且成群结队地侵入人们的住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八、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1、( )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 )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 )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2、( )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 )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 )第二天,我们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 )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 )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 )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3、( )他吓得躲在深宫里,好几天不敢上殿。

 ( )老鼠见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怕它,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把皇帝穿的龙袍也咬破了。

 ( )听说宫里出了妖怪,皇帝吓得连金銮(luán)殿都不敢上了,满朝文武也都吓坏了。

 ( )天,金銮殿上忽然出现了一只老鼠,愚蠢的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老鼠,以为是个妖怪。

 ( )这样一来,弄得大家更加惊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