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情感语录 情感语录

名言名句楷书_名言楷书书法

tamoadmin 2024-10-09 人已围观

简介1.颜之推教子讲述了何事2.关于少儿书法的诗句或名句3.火眼金睛识汉字手抄报4.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名言~!要用于高考作文的~!5.关于李祁名言6.反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古代名言名句有哪些?1.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

1.颜之推教子讲述了何事

2.关于少儿书法的诗句或名句

3.火眼金睛识汉字手抄报

4.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名言~!要用于高考作文的~!

5.关于李祁名言

6.反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古代名言名句有哪些?

名言名句楷书_名言楷书书法

1.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唐·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3、《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赏析: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4、《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析: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5、《满江红·喜遇重阳》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赏析: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

重阳节饮酒赏菊。宋江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宋江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6、《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7、《九日龙山饮》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赏析: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8、《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赏析: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常诗思泉涌,情感难抑。

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著名的重阳佳作。9、《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赏析: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

“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

2.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大全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对青山强整乌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求写重阳节七言诗

有哪些?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

最著名的是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 重九—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4.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5.重阳节写什么书法内容

1、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问同学们,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什么节日思念家乡的亲人吗?(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2、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爷爷奶奶:大家好!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日月两重归,相映地久长。”“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秋风送爽,果实飘香。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老人节——“九九”重阳节。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期。过去你们以满腔热血,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光辉的业绩。今天,你们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在此,让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在座的各位道一声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祝你们身体健康、节日愉快,万事如意!

3、主持人介绍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6.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有哪些

诗句:

1、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译文: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2、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3、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译文: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5、唐代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译文: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习俗: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中国网——重阳节的习俗

7.关于中秋节或国庆的诗句,可以用在书法作品上的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2009-4-7 16:08 回复 jennysxm 4位粉丝 2楼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

颜之推教子讲述了何事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似乎小时候为了写作文,背诵了不少。大部分人真正用在作文中的也是少之有少。因为我们囫囵吞枣没有了解,伟人们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老生常谈便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知识需要我们时常的温习,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这样你可以去给别人讲解,为人师。高中我们总会遇见神奇的老师,场景是这样的,一位让你惊讶的老师,一本教材,从头讲到位,几乎不看教材,你问教材或者教材外内容。

他总是能够很快的给你答案。似乎这一切对于他来说是那样的轻而易举。温故而知新,最为合适不过了。多少次的温习,多少次发现了不一样的信息。学长教我们软笔临帖时,告诉我十二字口诀:“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了然于手”。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我们学习就需要的就是这样境界。

先生对于读书这样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这是一位伟大革命家对于读书最高的崇尚,因为这是先生对革命和生活的态度。

正是颜真卿有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悟和认识。才成就了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于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着久远的影响,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关于少儿书法的诗句或名句

颜之推教子

?颜之推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许多作品都被流传了下来,广受推崇。《教子》就是其中的一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教子》吧。

《教子》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中的第二篇,这篇文章通过例举两种不同的教子方式,来说明教子方式的重要性,借事育人。

教子画像

王僧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严谨,话语严厉。当时,王僧辩已过不惑之年,手中统领着三千余人。但王僧辩若有一丝错误,或者是让位老夫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那么魏老夫人就会用棍棒来敲打他。王僧辩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建功立业。

梁元帝时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士,自小就受父亲的宠爱。若是他做了什么好事,他父亲就会大为宣扬,对他赞赏有加。若是他做错了什么,他的父亲就会帮他遮掩,不加管教。后来这位学士渐渐长大,暴躁的性格渐渐显露,终究有一天有说错了话,惹怒了周逖而惨遭,状凄惨。

颜之推以魏老夫人和一位父亲的教子方式,通过用这来年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在这两种教育方式下的不同结局,说明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不能溺爱子女。

《教子》是《颜氏家训》中的第二篇,主要讲述的是教子的重要性,在后世的家庭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颜之推名言

颜之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凭借一部《颜氏家训》而享誉千古。他也有许多名句流传了下来,而这些名句也可以反映他的一些教育思想。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部分名句吧。

早教画像

1、“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高智商的人是不用教育的,他们是上帝的宠儿,是天才,往往可以无师自通,不教自晓。而智商低的人也是不用教育的,因为哪怕对其进行教育,其中的道理他们也不会明白。真正需要教育的人,就是介于“上智”和“下愚”之间的“中庸”之人。中庸之人受到教育才会获得知识,增长见识,明白道理,对社会的发展才生益处。

2、“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这句话指明了古今学者学习的不同目的。“行道”指的是对儒家学说的学习以及传扬。古代的读书人,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学习已经传扬,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而如今的人学习,通过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来完善自己,进而更好的“利世”。所以,颜之推认为的教育目的,是通过教育来培养一批实用的人才。

3、“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颜之推认为教育要趁早,因为人在小的时候,精力更容易集中,受到外界的干扰比较少,而且记忆力强,他们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颜之推的名言还有很多,在他的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勉学 颜之推

颜之推是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创作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后世视为“家教规范”,对封建家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勉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勉学》吧。

颜之推画像

《勉学》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其内容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自然流畅,风格质朴而又清新,对家庭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勉学》部分内容如下: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埃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

“勉学”的意思是努力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以种树为喻,讲述了学者们学习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学习可以陶冶性情、修身利行。之后又以自身为利说明教育要趁早的道理,但如果没有把握时机,也要晚学。第三段就讲述了要明练经文,注意言行。

《勉学》出自《颜氏家训》,劝勉人们要努力学习,并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颜之推传世著作,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之推 颜真卿

?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称为是“家教规范”。而颜真卿是唐代的名臣,他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界的瑰宝。那么,颜真卿和颜之推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颜真卿画像

从颜氏家谱上可以看到,颜回是颜氏的祖先,传至颜之推是第35世,而颜真卿是第40世,颜之推和颜真卿是本家。

颜之推出生于531年,一生历经三朝,自己感叹“三为亡国之人”。他的《颜氏家训》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有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充满着借鉴意义,而颜之推也正是因为这一部书而享誉千古。

颜真卿出生于709年,卒于784年,是唐代的名臣,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为人耿直中正,光明磊落、忠君爱国。然而,颜真卿的仕途坎坷,一生中多次被贬,但是颜真卿无论在何处任职,其政绩都十分突出,备受当地百姓爱戴。可惜的是,77岁的颜真卿受小人陷害,叛将利诱颜真卿不成,终究将其。

颜真卿被世人所传颂的不仅是他的为人和政绩,还有他的书法作品,历经千年仍然在书坛中熠熠生辉。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十分精妙,创立了“颜体”,是“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才华横溢,有许多作品都被流传于世,备受世人推崇。

颜之推 窦婴

?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教育家,他所著的《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奉为“家训规范”,而颜之推也因此而享有盛誉。《窦婴》是颜之推所写的一篇文章,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窦婴画像

窦婴是西汉孝文帝的皇后的堂兄之子,一开始被拜为丞相,后来被罢免了。等到窦皇后去世,窦婴没有依靠,郁郁不得志。后来,窦婴与大臣灌夫相识,相互欣赏,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来,孝景帝皇后之弟田`,被拜为丞相。田府中的人仗势欺人,鱼肉百姓,甚至派人到窦婴家中,向他讨要属于窦婴的数顷良田。窦婴不肯给他,就得罪了田`。等到田`娶亲,太后命所有人都去祝贺田`。灌夫喜欢喝酒,先前曾因醉酒而得罪过田`,所以不愿前去祝贺。于是,窦婴强迫他一起前往。酒兴正酣时,因灌夫喝醉而触怒了田`,田`命人将灌夫绑起来。然后田`再上奏本,说灌夫鱼肉百姓,最终使灌夫被处了。窦婴回家后,对妻子说:“我不能让灌夫一个人去,而自己却活着。”于是,上奏把事情始末说清楚。皇帝召见他,让窦婴和田`对质。窦婴和田`各执一词,于是皇帝就问群臣孰是孰非。群臣支持窦婴,王太后听说后以绝世 *** 。皇帝直到是田`的错,但还是因为太后的缘故,判窦婴有罪。

窦婴了一个多月后,田`就病了,总是觉得全身都痛,好像有人在打他一样。皇帝派道士去看,原来是窦婴和灌夫两人在鞭打田`,田`不久就了。

《窦婴》是颜之推所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来警醒世人。

火眼金睛识汉字手抄报

1.形容孩子书法好的句子

大家有什么好的词语,也欢迎补充。

通用

成竹在胸、浑厚功底、元气淋漓、形神兼具、遒劲有力、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力透纸背。

草书

点画飞扬、风神俱全、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随遇而变、独出机巧。外形竦削飘逸超迈、沉着痛快、天真自然、真情流露、绝不矫揉造作。

楷书

雄秀端庄、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亦有锋芒、弯度均匀、(结构)中宫宽绰、四周形密、(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润色开花。

行书

大气磅礴、多力筋骨、结构沉着、骨筋刚硬、用笔细腻、结构多变、遒美健秀、匀衡瘦硬、斩钉截铁、点画爽利挺、骨力遒劲。

隶书

圆劲有力、方正端庄、稳健厚重、方中见圆、饶有筋骨、饱满取势。

篆书

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结体严紧、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

书法是不可能有速成的,必须有长期的累积,才会有好看的字体。字写不好看,用什么词来形容都是假的。

2.描写书法的诗句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每扑通蚁

关于描写书法的句子: 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2.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7.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 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9.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10.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11.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

3.关于书法写的很好的名言句子

1,蒋士铨

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板桥写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古人赞美书法的诗

2,郑板桥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3,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4,王文治《论书绝句》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

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

4.关于书法的名句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

黄庭坚《论书》▲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丰坊《书诀》▲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唐.韦续《墨薮》▲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

黄庭坚《论书》▲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丰坊《书诀》▲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唐.韦续《墨薮》▲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

宋.姜夔《续书谱》▲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

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

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

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

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用笔尖如落锋势,无一毫如尖锋势,意况生举,爽爽若神,为一字,须数体俱入。

晋.王羲之《论书》▲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

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

5.关于书法的名言警句,有诗意的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6.有关书法的诗句都有哪些

情话网首页 >> 诗词 关于书法的诗 作者:西海 阅读:4121次 时间:13-03-28 09:40:09 栏目:诗词 篇一:观书法 鉄画银钩藏雅韵, 粗微浓淡漫馨香。

群龙墨海翻飞浪, 羡煞雏鸭翼欲张。 篇二:钟繇书法 飞鸿戏海逑劲藏, 舞鹤游天灵韵扬。

佳作流芳传后世, 携手羲之称钟王。 篇三:论书法 诗书画印皆相通 笔行墨砚 犹如龙蛇动 形体神韵一脉承 风云变幻 尽在笔意中 神情飞扬天地外 全神贯注于毫锋 指点江山风雷吼 激扬文字 亦展时代英雄 篇四:书法 那种古典美,是你的灵魂, 要不然,为何你 走了这么久?踏过了这么多清秋? 那种清秀美,是你的姿容, 要不然,为何你 那么惹人爱?那么让贤人为你折服? 那种遒劲美,是你的语言, 要不然,为何你 巍然屹立?默默无闻? 那种含蓄美,是你的腼腆, 要不然,为何你 不张扬与世?不孤傲与人? 你是风中的雨 淋尽天下贤士,那口渴的心 你是雨中的风 深深感觉到雨打后,那是你的存在 篇五:咏书法 手握银笔蛟龙降 饱蘸金墨斗室香 挥毫满纸凤飞舞 泼墨顷刻皆文章 白云添翼蓝天翔 青山有足踏墨浪 翠柳妩媚频颔首 青松屹立迎朝阳 千般思绪字间藏 万句警言记心上 画龙描凤先做人 留取翰墨美名扬 下笔抒写人生路 潇洒飘逸走四方 世事不烦爱书人 送人玫瑰手留香 铺下岁月写沧桑 双鬓尽染如白霜 今生有缘能相聚 恐无来生再相逢 今人临摹圣贤书 字字珠玑劝人方 心胸广阔天地宽 长江黄河纸间淌 情寄纸笔精神扬 言词尽舞友情长 今朝有酒敬羲之 不枉兰亭聚一场 老友新朋叙衷肠 皆因书法做桥梁 民族文化要传承 健康快乐永不忘 篇六:书法悟 撇似云卷捺回剑, 点如鸟啄折浪滚。

横取斜意竖求直, 形意合一字本源。 腑仰向背紧相依, 天覆地载重心稳。

长短曲直顺势变, 前呼后应意相连。 收展连断巧中生, 轻重缓急筋骨现。

疏可走马密罗雀, 着墨留白皆自然。

7.描写书法的句子 句子

怎么老有人问这个问题呢,您要的是不是下面这些?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词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根伟贴切。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有人自称信手涂鸦,以示谦虚的。

8.关于鼓励学生坚持练书法的名言

1.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2.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4.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5. 婉若银钩,漂若惊鸾。——索靖

6.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欧阳修

7. 怒猊抉五,渴骥奔泉。——欧阳修

8.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刘义庆

9.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0. 意在笔前,然后作字。——王羲之

11.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

12.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瓘

13.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黄庭坚

14. 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方玉

15. 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张怀瓘

9.关于书法的古诗

怀素上人草书歌 王 邕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余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弛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草书歌行 李白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一说“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朱 逵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

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驰豪骤墨剧奔驷⑩,满座失声看不及(以上都是录自《自叙帖》的)下面是上面诗句中的其中一些原文题怀素上人草书 许 瑶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怀素上人草书歌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钱 起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

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

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怀素上人草书歌 窦 冀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麹犹半醉。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吴兴张老尔莫颠,叶县公孙我何谓。

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

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

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偏看能事转新奇,郡守王公同赋诗。

枯藤劲铁愧三舍,骤雨寒猿惊一时。此生绝艺人莫测,假此常为护持力。

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 怀素上人草书歌 鲁 收 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

身上艺能无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纵。有时兴酣发神机,抽毫点墨纵横挥。

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连拂数行势不绝,藤悬查蹙生奇节。

划然放纵惊云涛,或时顿挫萦毫发。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信知鬼神助此道,墨池未尽书已好。

行路谈君口不容,满堂观者空绝倒。所恨时人多笑声,唯知贱实翻贵名。

观尔向来三五字,颠奇何谢张先生。 怀素师草书歌 马云奇 怀素才年三十馀,不出湖南学草书。

大夸羲献将齐德,切比锺繇也不如。畴昔阇梨名盖代,隐秀于今墨池在。

贺老遥闻怯后生,张颠不敢称先辈。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

含毫势若斩蛟龙,桽管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望词人皆道好。

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紫塞傍窥鸿雁翼,金盘乱撒水精珠。直为功成岁月多,青草湖中起墨波。

醉来只爱山翁酒,书了宁论道士鹅。醒前犹自记华章,醉后无论绢与墙。

眼看笔掉头还掉,只见文狂心不狂。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名言~!要用于高考作文的~!

赞美汉字的名言名句

1、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2、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3、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4、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

5、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6、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7、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8、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9、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10、干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11、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12、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13、仓颉作书,后稷作稼。

14、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15、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

16、汉字是我们民族才智的集中表现。因为汉字,我们祖先的智慧得以传承,我们久远的历史得以不断。

17、在数千年的演变中,书法家们创造出了诸如篆、隶、楷、行、草等不同风格的书写形体,使汉字不但具有记载我们民族思想的实用功能,而且升华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18、沿着汉字的发展脉络就能准确地把握我们民族的成长历程,因此,当我们在感知那些铭刻在龟甲上、钟鼎上、历代钱币上,乃至泼墨在绵薄的宣纸上的书法艺术时,它们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已经超越了形态的园囿而升华为我们人文精神的内在关怀了。

19、汉字是语言与视觉的复合艺术,这种艺术的威力直接震动感官,这种特点在书法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汉语由于字的表意象形,在视觉上比西方的拼音文字要多一个感性的品味层次,多一层与整体串字群的个别交谈。

关于李祁名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新法,希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苏轼虽主张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抑制豪强,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理论,苏轼认为"欲速则不达",建议神宗特殊政策皇帝不要"求治太速,进人太税,进言太广"。由于这些意见和建议遭到变法派的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封建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琬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桧,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除敕令所删定官。孝宗继位,赐进士出身。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中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腐败,只求苟安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7]。淳熙十三年,知严州[8]。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家居时“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因为养生有术,嗜食薏米和木耳,到了晚年,依然耳聪目明。期间虽仍有向朝廷提出抗敌作战的主张,但始终遭受非议。最后于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阴历日期,阳历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6岁[1]。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高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婉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诗人七十五岁时,住在沈园的附近,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烟雨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写下了: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一起,既表示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犹有香如故”,老而弥坚,至不变,也寓示唐琬高洁的品行,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人的爱情,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老,但不变依旧。

诗人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婉,此情至难忘。

《春游》诗云: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是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这一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陆游临终前一年,再游沈园,写下最后一首思念唐婉的诗:《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通判杭州,以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在他为官之处,注意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热爱。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作品留存至今约四千余篇。他的重大贡献在于和欧阳修一起建 树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荔枝叹>>等。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苏轼是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苏轼是宋代著名画家,"湖州墨竹派"创史人之一,苏轼善画枯木丝竹,兼擅人物花鸟,尤善画佛。他画的墨竹,运笔清拔,英风劲色,使人应接不暇,枯槎寿木,丝竹断山,放笔直取如入风烟无人之境。

苏轼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佞。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 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苏轼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件中。

谈迁(1594~1658)。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居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今海宁马桥)。远祖即生活在这种国破之时,自己也是生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改名“迁”,寄托了对历史、对自己的一种境遇,当然也有可能是追寻大历史家司马迁的意思。当代就有一个外国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取汉名叫“史景迁”。(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乔纳珊·D·斯本瑟).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一生未曾做官,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来维护生活。用我现在的话说,是真正献身学术的人,自学成才,然后私人写史。不计报酬,不慕虚名,贫寒一生,活的很有骨气、很有节气、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史家。

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言,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客地。谈迁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剧场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著作另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国榷》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无法流传。直至建国后,里人张宗祥着手整理校订,编为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年中,他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清顺治四年(1647)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

之痛。,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这个小偷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恶的小偷!小偷无非时盗些银钱衣物,然而这个贫寒的家没有给小偷惊喜,于是他顺手拿走了谈迁的书稿,算是泄愤吧。这是一个“史家”二十六年的呕心沥血啊,这个小偷,改杀!如果我有历史的审判权,我就去捉了这个小偷,让他偿还谈迁的“心血”,这是无价的心血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谈迁在书稿被盗后的痛苦,一个贫寒一生,终其所能才完成书稿的53岁的老文人,这个打击无疑是天大的!谈迁发出这样的感叹:噫,吾力殚矣!文人的坚韧这个时候起了作用,谈迁迅速从沉沦终走出,说道:吾手尚在,宁已乎!

命运对这个老人,何其不公也!呜呼!

这个小偷的“盗品”还不如纵横江湖的大盗,那个小偷是卑劣的!何其卑劣的小偷啊!顺治十四年,谈迁逝世前不久,他应同乡友人沈仲嘉之邀,和友人钱大球去山西平阳,路过山东聊城一带,碰见两个强盗持刀打劫。谈迁镇定自若说道:“我们都是读书人,箱子里都是破书,那里来的钱财?”强盗见状抱拳说“惊动”而去。

可见,这两个强盗比起那个卑劣的小偷,可爱多了!

二,谈迁的节操,作文和拒文:

谈迁一直是考给别人抄写谋生的,这是很艰苦的。尽管艰苦,他也从不为钱财和骨气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崇祯十五年冬,有商船从日本走私人参,价值十万金。在海宁登陆,前往嘉兴。邑令刘宪模抓了私贩,但不上报,企图侵吞这批人参,肯托谈迁写信给浙江巡抚,买通关节。谈迁认为此时重大,隐瞒不住,拒绝写信,后果然事情败露,刘宪模被罢官。

顺治十二年,谈迁在北京。自己的同乡,新科的进士杨雍建托谈迁的老友沈仲嘉,转求谈迁代拟两份信稿。谈迁很不情愿的答应了。后来杨雍建又派人来找他,谈迁一口拒绝了。在日记中写道:我年纪老了,不受年轻人的侮辱。姓杨的虽然是海宁同乡,却让我干着干哪。无非是仗着自己的进士头衔,你做你的高官,我当我的穷书生,我们毫不相干。(大意如此)

但是他却肯为一些人写东西,不计报酬。史可法在扬州督师的时候,那篇《史相国誓师文》就出自谈迁之手。此外,还为史可法拟过一篇《乞援文》。

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

反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古代名言名句有哪些?

李祁,字萧远,生卒年不祥,约宋徽宗 政和中前后在世。雍丘人,少有诗名。宣和间,责监汉阳酒税。与王俊义首建正论。官至尚书郎。  一、诗词特色 李祁的词作语言清俊婉朴,意境超逸。《南歌子》写一片寂寥秋色里词人在岳阳楼上听哀筝,眼前只见江月凄凉,败叶萧萧,更有秋风袅袅,雾雨迷蒙,真是一派悲气弥漫,袭人心扉。  二、李祁诗词赏析  如梦令 春水湖塘深处,竹暗沙洲无路。 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 且住,且住,细看两山烟雨。  三、李祁名言 1、拍手趁西风。惊起乖龙。青山绿水古今同。惟有一轮山上月,长照江中。一点落金钟。浑似虚空。道人不住有云峰。但是人家清酒瓮,行处相逢。 2、雨步云行,饵风饮雾,平生游戏。笑此中空洞,都无一物,有神妙、浩然气。 3、少年随便数花须,老来心已无。 4、花深人静,帘锁御香清昼永。红药栏杆,玉案春风窈窕间。 5、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6、小舟谁在落梅村,正梦绕、清溪烟雨。桃花流水鳜鱼肥,恰趁得、江天佳处。 7、挂杖行穿翠筱,吹花醉绕江梅。故园心事老相催,此意陶潜能会。 8、春水湖塘深处,竹暗沙洲无路。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且住,且住,细看两山烟雨。 9、喜入秋波娇欲溜。眽眽青山两眉秀。 10、扫尽云南梦北,看三江五湖秋水。狂歌两解,清尊一举,超然千里。 11、不见玉人清晓,长啸一声云杪。碧水满阑塘,竹外一枝风袅。奇妙,奇妙,半夜山空月皎。 12、汉家恩深幸不早,此身终向胡中老。此身傥负汉宫恩,杀尽青青原上草。 13、袅袅秋风起,萧萧败叶声。岳阳楼上听哀筝,楼下凄凉江月为谁明。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可怜无处问湘灵,只有没有情江水绕孤城。 关于李祁名言2  一、物简介 李祁得中榜眼后,授应奉翰林文字。时农民起义爆发,元朝统治岌岌可危。李祁母老就养江南,李祁改任婺源州同知。累迁江浙儒学副提举。以后,由于母亲去世,回乡服丧,李祁归隐江西永新,后又躲避乱世,藏入云阳山中。 李祁崇尚名节,平日与人谈话,言语从不偏离君、臣之礼义。当元朝复亡之际,李祁在家乡听到元军溃败,常十分忧愤,以至于食不下咽。每谈及国家事,常常痛哭流涕。李祁的同科进士余阙,为右榜第二名,后来在抗击明军中战。李祁为余阙的著述《青阳集》作序时,自以“不得乘一障效为恨”。在序中还写道“世之贪生畏甘就屈辱,腼然以面目视人者,斯文之丧益扫地尽矣”。总制新安的官员永新千户余茂,在李祁殁后,刻印其遗文《云阳先生集》十卷行世。到了以后的明朝弘治年间,李祁五世从孙李东阳为大学士,又托吉安太守顾天锡重版该书。 洪武初年,明太祖开“礼乐馆”,征聘宿学名儒,李祁坚决回绝明朝的邀请。自号不二心老人。蛰居穷乡三十年,到了古稀之年,遭遇兵乱,乱中受伤,而后去世。时年73岁。李祁擅长于行、草大字书法,风格遒劲、飘逸而含古意。明李东阳《怀麓堂集》中称:李祁楷书精湛。他也能诗擅文,他的诗作在《四库提要》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的诗作“冲融和平,自合节奏”。其诗文近千篇,仅存《云阳集》。部分载于《明史·艺文志》。收入《沅湘耆旧集》一书的有七十五首。 著有《云阳先生集》十卷。  注: 在《新元史》、《中国书法大辞典》中都将李祁误为一甲第一名状元,将“齐”、“祁”相混淆。  代表作品: 《如梦令》、《南歌子》、《青玉案》、《点绛唇》等。其中两首《如梦令》写得辞浅意真,琅琅上口,韵味无穷。  二、诗词选摘  1、题画二绝 浩浩沧波天四围,秋风一鹤夜来归。 只应梦里闻长笛,知是年时旧羽衣。 町畦高下水漫漫,痛惜辛勤学种田。 便拟明朝结长网,与翁同住浙江边。  2、和咏海棠韵 名花初发爱轻阴,翠袖红妆新满林。 步入锦帷香径小,醉扶银烛画堂深。 妖饶喜识春风面,零落愁关夜雨心。 多幸凤凰池上客,为抽劳思写清吟。  注释:  ①轻阴: 疏淡的树荫。与浓荫相对。  ②锦帷: 锦帐。  3、一镜亭夜坐 静夜临深池,萧条不成寐。 蟾光上下浮,清飙左右至。 潜鱼既息波,幽鸟亦敛翅。 仰视河汉明,悠然发深喟。  注释:  ③蟾光: 月色,月光。  ④清飙: 清风。  4、赠王汝贤 澒洞知谁在,仓皇赖汝贤。 壮心抛舞剑,惊胆落虚弦。 暮雨沧江上,春风绿柳边。 高歌聊自遣,世事欲茫然。  注释:  ①澒(hòng): 弥漫无边。  ②自遣: 发抒排遣自己的感情。  5、题王与龄畦乐 有客依南浦,长年学种畦。 才高宜世用,性僻爱幽栖。 菜甲侵腰长,桑枝刺眼低。 不因来往熟,那得自成蹊。  注释:  ①畦(qí): 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②菜甲: 菜初生的叶芽。  6、和王子让席上韵 衰年愁对酒,壮志忆题桥。 遇事难开口,逢人愧折腰。 乐传天上谱,心逐莫归樵。 宴罢骊歌发,蹉跎又一朝。  注释:  ①骊歌: 告别的歌。  ②蹉跎: 失意,虚度光阴。  7、题画鹰 劲翮排霜戟,天寒气转骄。 草间狐兔尽,侧目望青霄。  注释:  ①劲翮(hé): 矫健的翅膀。  ②青霄: 青天。  8、题风雨图 山中老子百年余,前代衣冠只自如。 高阁卷帘无一事,满天风雨坐看书。  9、题赤鲤图 风翻雷吼动乾坤,赤鲤腾波势独尊。 无数闲鳞齐上下,欲随春浪过龙门。  10、题雪禽 幽禽栖稳棘枝低,黯惨江天雪四围。 明日郊原晴烂漫,好寻芳树弄毛衣。  注释:  ①幽禽: 鸣声幽雅的禽鸟。  ②黯惨: 昏暗惨淡。  11、和咏鹤 老去曾看相鹤经,暂从华馆试伶俜。 几年养就丹砂顶,竟日闲梳白雪翎。 万里壮心原自许,九霄清唳好谁听。 神仙旧侣知何在,遥望蓬莱一点青。  注释:  ①伶俜: 孤单无依的样子。  ②清唳: 鹤鸣声。  12、次贺琴南韵 茅屋秋风古道傍,衰容不似去年强。 汉廷无梦陈三策,楚水空怀赋九章。 落日乱鸦红树老,断云孤雁碧天长。 相思无限关心事,不为催诗急雨忙。  注释:  ①三策: 汉董仲舒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武帝所赏识,任为江都相。后用为典实,借指经世良谋。  ②九章: 《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表达了他对楚国现状的忧虑和宁不屈的坚贞之心。  13、和青原寺长老无诘见寄 毵毵白发旧儒臣,几见江南物候新。 问讯枉烦林下士,变衰只似梦中人。 隔帘听雨常经久,倚户看山不厌频。 更欲就依禅榻伴,炉烟终日澹氤氲。  注释:  ①长老: 住持僧的尊称。  ②毵毵(sān·sān): 形容毛发细长披垂。  14、贺俞总制造新衙 为惜频年汗马劳,更闻新署列官曹。 貔貅夜宿辕门静,鸾鹄晨趋剑佩高。 月满丽谯添雉堞,雨深山寨长蓬蒿。 公余秀水桥边路,千骑鸣笳拥节旄。  注释:  ①官曹: 官吏办事机关。  ②貔貅(pì·xiū): 古籍中的两种猛兽,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  ③鸾鹄: 鸾与鹄,比喻贤臣。  ④丽谯: 华丽的高楼。  ⑤雉堞: 城上短墙,泛指城墙。  ⑥公余: 办公时间以外的`时间。  ⑦千骑: 形容人马很多,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⑧鸣笳: 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⑨节旄: 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15、送非空晦之二上人归青原 青原山气郁盘纡,去郭连村十里余。 洗钵水香晨粥后,读书灯烬晓钟初。 晴天小阁收摩衲,暖日轻云护苾刍。 愿得明年筋力健,径寻溪路访深居。  注释:  ①盘纡: 纡回曲折。  ②郭: 城外围着城的墙。  ③钵(bō):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  ④苾刍(bì·chú): 比丘,本西域草名,梵语以喻出家的佛弟子,为受具足戒者之通称。  16、和钟德恭见寄 江湖风浪日萧萧,鳅蟹鱼虾乱踯跳。 诸葛有才终复汉,管宁无计漫依辽。 烟消故国川原净,秋入空山草木凋。 犹恨归来相见晩,暮云春树碧天遥。  注释:  ①诸葛: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民间故事对他的智慧谋略多所渲染,故常借指足智多谋的人物。  ②管宁: 管宁,字幼安,三国时期魏国高士。  17、送吴俊杰归江东 幕下貔貅十万人,幕中宾客罕同伦。 挥戈略陈天回日,点烛论兵夜向晨。 禾水衣冠仍草草,星源文物故彬彬。 知君剩有安边策,定约重来立要津。  注释:  ①同伦: 同一等第。  ②略陈: 简要的陈述。  ③要津: 重要的渡口。  18、和刘子伦韵奉吴孟勤 不是衰翁爱索居,只缘多病故人疏。 来依陆氏三间屋,胜得刘公一纸书。 同辈漫推年齿大,后生应笑老成迂。 知心赖有通家子,早晩相过意迥殊。  注释:  ①索居: 孤独地散处一方。  ②一纸书: 代指书信。  ③年齿: 年纪,岁数。  ④通家: 两家通好,世交。  19、和友人见寄 碧天如水幕云妆,又见江南一片秋。 乱后年华多荏苒,客中踪迹故淹留。 露漙金井桐阴薄,月上瑶阶竹影修。 遥想辕门凉气早,壶浆来往百无忧。  注释:  ①荏苒: 形容时间渐渐逝去。  ②淹留: 逗留,滞留。  ③露漙(tuán): 露水盛多。  ④金井: 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⑤辕门: 官署的外门。  ⑥壶浆: 茶水﹑酒浆。以壶盛之,故称。  20、御赐恩荣宴 堂吏喧呼拥后先,彩帘微动八音宣, 圣恩汪濊儒臣集,天语叮咛宰相传。 翠叶银幡高压帽,玉盘珍果漫堆筵。 沾濡拜舞归来晩,马上题诗不记鞭。  注释:  ①御赐恩荣宴: 科举时代,殿试后,由皇帝亲临宣布登第名次,随即设宴招待新进土。唐宋两代称“闻喜宴”。宋太宗始设宴于琼林苑,故又称“琼林宴”。元代赐宴翰林国史院,明清两代设宴于礼部,均称“恩荣宴”。  ②堂吏: 官名。  ③八音: 中国古代根据制作材料对乐器的分类。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④汪濊(wèi): 深广。  ⑤沾濡: 浸湿,多指恩泽普及。  21、同孙彦能游山庵 缘崖涉清泚,披草得幽径。 萧条双桧门,独立一松劲。 入门听微钟,心垢一时净。 向来饱干戈,栋宇兀偏正。 空庭鸟雀喧,坏壁龙虎暝。 徒能起咨嗟,无复耸观敬。 三叹复出门,乾坤几时定。  注释:  ①清泚: 清澈的水。  ②咨嗟: 叹息。  三、名言名句 1、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2、少年随意数花须,老来心已无。 3、花深人静,帘锁御香清昼永。红药栏杆,玉案春风窈窕间。 4、拍手趁西风。惊起乖龙。青山绿水古今同。唯有一轮山上月,长照江中。一点落金钟。浑似虚空。道人不住有云峰。但是人家清酒瓮,行处相逢。 5、喜入秋波娇欲溜。脉脉青山两眉秀。 6、不见玉人清晓,长啸一声云杪。碧水满阑塘,竹外一枝风袅。奇妙,奇妙,半夜山空月皎。 7、春水湖塘深处,竹暗沙洲无路。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且住,且住,细看两山烟雨。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仁:仁爱。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亲爱,同情友爱,仁慈,仁厚,为人要有良心,为人要忠诚老实,善待他人,要做正确的事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仁”的具体体现;成语有仁人义士,仁义之师,不仁不义等。

义:忠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成语有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等。

礼:礼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原指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后发展成为由风俗习惯形成或人为规定的礼仪;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等);《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又《礼器》曰:“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 ;人们常说的懂礼貌,知礼节就是这个“礼”;成语有礼贤下士,以礼待人等。

智:睿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知道了解日常的东西也;通俗说,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就是要人们努力的学习知识,提高文化,做个有智慧的人;观一叶而知秋,此为智也;成语有大智大勇,智勇双全等。

信:诚信。做人要诚实;人言不爽,方为有信;诚心之意,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也是西方所说的契约精神,讲信用;成语有言而无信,言而有信,背信弃义等。

温良恭俭让是指: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是古代人们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