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正能量的句子 正能量的句子

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_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是什么_2

ysladmin 2024-07-06 人已围观

简介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_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是什么       对于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

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_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是什么

       对于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关于屈原的名句赏析及出处56条

2.屈原是什么时代楚国人,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等,是中国

3.屈原的信息(年代.籍贯.代表作品.文学成就.后人评价等)

4.关于屈原的资料

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_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是什么

关于屈原的名句赏析及出处56条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2、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 《楚辞》

        3、 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九歌 少司命》

        4、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 《楚辞》

        5、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 《离骚》

        6、 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 ——屈原 《招魂》

       7、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 《楚辞·渔父》

        8、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 《离骚》

        9、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 《离骚》

        10、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 雄! ——屈原 《九歌·国殇》

        11、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去归来兮,哀江南。 ——屈原 《招 魂》

        12、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13、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 ——屈原 《楚辞·渔父》

        14、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屈原 《渔父》

        15、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楚辞》

        16、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屈原 《楚辞》

        17、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18、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 兮青 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修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希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⑨兮好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屈原 《九歌》

        19、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澹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 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飙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屈原 《九歌》

        20、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 《楚辞》

        2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

        22、 山中人兮芳杜若。 ——屈原 《九歌》

        23、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屈原

        24、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国殇》

        25、 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26、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湘夫人》

        27、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屈原

        28、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 ——屈原

        29、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屈原

        3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31、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屈原 《楚辞》

        32、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屈原 《楚辞》

        33、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屈原 《离骚》

        34、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楚辞》

        35、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楚辞》

        36、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屈原 《渔父》

        37、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楚辞》

        38、 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 ——屈原

        39、 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屈原 《离骚》

        40、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 ,惟 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屈原 《天问》

        41、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谬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 蕙 肴蒸 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 扬包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屈原 《九歌》

        42、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

        43、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屈原 《楚辞》

        44、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 于斯! ”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 《渔夫》

        45、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屈原 《楚辞》

        46、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47、 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惜。 ——屈原

        48、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屈原 《楚辞》

        49、 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九歌·少司命 》

        50、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 《九歌》"

        5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屈原

        52、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离骚》

        53、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屈原

        54、 仿佛听见美人在呼唤着我,我要立刻驾着飞腾的马车和她一起远走高飞。(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 — —屈原 《湘夫人》

        55、 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屈原 《九歌》

        56、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屈原 《橘颂》

屈原是什么时代楚国人,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等,是中国

       上个世纪,爱国诗人屈原被冠以世界文化名人的荣誉称号,享誉世界。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望您喜欢和采纳!PS:如果有疑问请继续追问!﹎﹎﹎﹎﹎﹎﹎﹎﹎﹎﹎﹎﹎﹎﹎by:知道团队写意天下

屈原的信息(年代.籍贯.代表作品.文学成就.后人评价等)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关于屈原的资料

       年代:战国末期楚国人

       籍贯: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文学成就: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诗经》与《楚辞》分别代表了两种地域文化,较多体现儒家正统严谨观念、行为方式的《诗经》在黄河流域影响颇深;而以屈原所著《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较多体现道家异端反叛精神,在长江流域流传较广 。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著名诗人郭沫若曾为其编剧《雷电颂》,以纪念其事迹。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写他向重华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 ,古今罕有。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后人评价:

       汉代屈原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汉代初年至西汉宣帝时期,第二阶段为西汉元帝年间至东汉和帝时期,第三阶段为东汉安帝时期至东汉末。汉代士人对屈原的论争体现出汉代学术观念的变迁:第一阶段以黄老之术治国,此阶段士人对屈原持肯定态度;第二阶段为儒学独尊时期,此阶段扬雄、班固、贾逵等人对屈原持批判态度;第三阶段为经学的中衰时代,王逸、应劭、荀悦等人又极力提高屈原地位。

       现代一般认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一位具有远旧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这是屈原在放逐以后,忧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古代遗闻、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的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历史故事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 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 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 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 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 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 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 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了!" 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 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对,与子兰、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 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 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屈原痛心极了,站在宫门外面不忍离开,盼着怀王能醒悟过来,改变主意,以免给国家带来灾难。 他从午站到晚看见张仪、子兰、靳尚等人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走出宫门,才绝了望。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 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 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 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己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这篇诗传到宫中,子兰、靳尚等人又得了攻击的材料,说屈原把怀王比作桀纣。怀王一怒,撤掉了屈原的官职。 郢都的空气快把屈原逼疯了。女媭劝他换个地方去休养一阵,他大声说:"我不能带着楚国和百姓一起走呀!" 但在女媭的日夜劝说下,他到底搬出了郢都,准备住到汉北去。他走一阵,又回望一阵,"这雄传的郢都城啊!"

       他挂念着国事,到一处就歇几天,打听一下消息。有一天,他看到一座古庙里的墙壁上,画着天地神灵和古代圣贤的故事。 圣君贤王的事迹触动了他的心事,他想不通怀王为什么这样糊涂。他对神灵大声喝问:"这世界究竟有没有是非!?……"因此写成了《天问》这篇长诗。 神灵没有回答他,可事实却对他作了回答。当怀王和齐国断绝了邦交,拆散了联盟以后,就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将近秦都咸阳,张仪装作喝醉了酒,在下车时跌了一跤,推说跌伤腿,就别了楚使,先进城去了。 楚使住在客馆里,天天去见张仪。张仪总是推腿伤未愈不能接见。 一直过了三个月,张仪得到六国联盟确实已经瓦解了的消息以后,才出来接见楚使。

       当楚使提到交割土地时,张仪赖得一干二净。他说:"我说献给楚王的,是自己的六里俸地。秦国的土地怎么能够献给人呢?" 楚使有口难言,只得空手回来报告楚王。这一来,可把怀王气昏了。 他仗着这几年养精蓄锐,兵粮充足,就派了大将屈平,带领十万大军,进攻秦国。

       秦王立刻改变了攻齐的计划,索性联合齐国,分两路迎击楚军。 楚军挡不住两国的夹攻,连打几个败仗,屈平阵亡,秦兵占领了楚的汉中地方。 消息传到汉北,把屈原急坏了。他愤怒、叹气,最后决定赶回郢都,设法去抵抗秦国。

       半路上,他接到了怀王的命令,派他出使齐国,恢复联盟。屈原高兴地想:"大王到底回心了!"就立刻奔赴齐国。 怀王违背联盟,齐国十分愤恨。但是屈原是齐王敬重的人,经过一番谈判,就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齐兵。 屈原还未返国,就得到了秦楚议和的消息。他怕怀王再受欺骗,连忙辞了齐王,赶回楚国去。

       他到了楚国云梦地方,看见当地百姓正在追悼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 屈原十分感动,停下车进去参拜。他立在神位面前诵读他所做的《国殇》诗,悼念为国牺牲的战士。念到沉痛的地方,百姓都流下泪来,屈原也放声痛哭。 屈原走了几天,忽听传说:张仪又到郢都来了。他不禁连连跺脚,日夜兼程,向郢都赶去。

       子兰、靳尚听见屈原回来了,连忙来报告王后郑袖。他们都怕屈原再回郢都,让他留在怀王面前,日久总是大患。 这夜,郑袖就向怀王哭诉:"屈原在云梦地方对百姓说,那些阵亡的,都是我向大王进言而冤死的。这回他回来,要替冤死的伸冤报仇。"怀王听了大怒:"他敢这样?简直是疯了!" 郑袖趁机进谗:"是疯了!不是疯了怎会对百姓说这样放肆的话?我怕见他!他要在郢都,就让我到江南去!"

       第二天,怀王下了一道命令:任屈原为三闾大夫,不必进宫,立刻赴任。他派子兰把命令送给屈原。 子兰见了屈原,奸笑着向他道喜,传达了怀王的命令。屈原却呆了,他仰天长叹:"大王,你再不能糊涂哟,楚国的江山,楚国的百姓,全在你的身上哟!" 女媭怕他再惹祸殃,劝他赶快离开郢都去上任。屈原说:"你是替我担心,我是替楚国担心呢!"但是寻思无计,只得准备上任去。

       屈原走了,楚国满朝文武都投入郑袖、子兰一党,联盟不久又散了。从怀王二十七年起,秦国连连对楚国发动战争。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三十年,秦国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八座城池。 怀王正在愁闷,忽然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左思右想,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

       子兰首先劝怀王:"秦王愿意和好,这机会可失不得。"靳尚也说:"走一遭儿,至少有几年太平。 怀王回到后宫,又听了郑袖一番劝行的话,这才打定了主意,马上写了回信,同意去武关会谈。 准备了几天,他和靳尚带了五百人马动身,才离郢都,途中只见有一匹马飞一般奔来。

       奔到跟前,马上的人跳下,伏在车前,大声恸哭。怀王一看,原来是三闾大夫屈原,他听到了怀王要去武关的消息,连夜飞马而来。 只听他悲声说道:"大王啊!秦国如虎口,这危险冒不得哟!你要想想楚国的祖宗和百姓,不能单听小人的说话哟!" 十多年不见,屈原憔悴了。怀王见了他,想起这十多年来国势,一天天走下坡,心里也涌起了一阵感伤。

       他正在沈思,靳尚站出来狠狠地对屈原说:"今天是大王出门的好日子,三闾大夫说这些丧气话什么意思?" 屈原气得嘴唇发抖,颤声说道:"上官大夫!你是楚国人,也该替楚国想想,不能把大王送进虎口啊!" 靳尚大怒,迭声叫让开。屈原攀住了车辕不肯放手。靳尚令人把屈原推倒在地,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

       屈原爬起来,一边追,一边叫。靳尚只怕怀王心里动摇,加快一鞭,那车飞一般去了。 屈原喘着气站住了,眼睁睁望着向西而去的人马,等到不见了影子,还呆呆立在那儿。 不到半个月,靳尚只剩下一人一马逃回郢都。果不出屈原所料,怀王和五百人马一到武关,就被秦国扣留,已经送往咸阳。

       噩耗传遍了全国。郑袖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自己掌握国政;任命子兰做管理全国军政的令尹。 屈原拚死赶到郢都,要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用强大的实力,向秦国讨回怀王。 子兰等人是劝怀王去秦国的,怕怀王回来问罪,又怕得罪秦国。因此不但不听屈原主张,而且立刻驱逐他出都。不许他再回郢都。

       这班人赶走了屈原后,醉生梦死一般地过日子,过了三年忽然接到怀王的死讯。 原来,怀王到了咸阳,秦王就大会群臣,然后接见怀王,要他当面立下割让黔中地方的文书。怀王愤怒已极,一口拒绝了。 秦国就把他扣押起来。关了一年多,看守渐渐松了,怀王就把看守人灌醉,换了服装逃出咸阳。

       走了几天,到了赵国地界,怀王说明情由,请求救援,但是赵国人恨他屡次破坏联盟,不许进城。 怀王懊恼地向南走,想投奔魏国去。才到半路,秦兵已经追到,把他捉住了。 怀王重新被押回咸阳,气得吐血,生了一年多病,在顷襄王三年时死了。

       秦国把这副无用的枯骨送还楚国。怀王的灵柩到达郢都的时候,楚国百姓个个感到奇耻大辱,沿路都有人失声痛哭。 这事件把屈原的心击碎了,他本来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寄托在怀王的醒悟上,现在觉得什么都完了。他在怀王灵柩面前哭昏了过去。 他要求顷襄王趁各国都在怨恨秦国的机会,设法联络,一同对付秦国。顷襄王全不听他。

       他就日夜在宫门前痛哭,期望打动顷襄王。这可恼了郑袖,叫子兰来斥骂他:"你不听命令,是看不起大王吗?再不回去,就叫人押着你走!" 屈原厉声大骂:"是你劝大王到秦国去的!你是楚国的令尹吗?你是秦国的奸细啊!把国家闹成这个样子,楚国的百姓要吃你的肉哩!" 子兰慌忙报告郑袖,郑袖大怒:"这是疯子,还能让他做什么官,让他死得远远的,永远不准回来!"

       她立刻叫顷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闾大夫职位,叫人押送,流放到江南去,永远不准过江。。 屈原被押回家,见了女媭,长叹一声:"我吃苦受屈都不要紧,只恨他们把国家断送了!"他把这个家,托女媭搬回故乡去。 又设了灵位,祭奠怀王。他念着招魂的长诗,怀念着当年兴旺的楚国。

       屈原到了流放的陵阳地方,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但是我怎能为了逃避灾难,离开出生的地方,到处乱撞呢?" 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因此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 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

       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楚国马,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 他回到陵阳住了九年,既没有回郢都的希望,又听到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每个传来的消息都使他坐立不安。 他想起怀王是因为拒绝割让黔中才死在秦国的,决意到这块地方去看看,来到黔中郡溆浦地方住了下来。爱国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烧,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踱着。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都写成了诗篇。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 顷襄王二十一年,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把他击昏了: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 楚国要亡了!他决定回到郢都去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的走了几天,到了汩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联盟给小人破坏了,楚国受到了危险,百姓遭到了灾殃。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 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 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阿利盖利·但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影响

       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多首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据《汉书·艺文志》,从屈原生活的时代起,至西汉末年的300年间,模仿屈原辞赋创作新篇的有66家,771篇,另有杂赋作者12家,133篇。除《楚辞章句》注释的宋玉、景差、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王逸的作品外,紧随其后者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大人赋》,扬雄《长杨赋》,张衡《思玄赋》,曹植《九愁赋》,阮籍《东平赋》,左思《三都赋》,陶渊明《闲情赋》,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恨赋》,庚信《哀江南赋》等名篇,继承了屈原创作风格,把楚辞创作发展到新的阶段。

       从汉代以来至清朝末年的两千年间,解释《楚辞》的注本虽然很多,但大多亡佚了。流传下来的注本,游国恩认为较有影响者有以下10种,即:东汉王逸《楚辞章句》17卷,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17卷、《楚辞考异》1卷,南宋朱熹《楚辞集注》8卷、《楚辞辩证》2卷,明汪瑗《楚辞集解》8卷、《蒙引》2卷、《考异》1卷,明清之际王夫之《楚辞通释》14卷,钱澄之《楚辞屈诂》不分卷,清林云铭《楚辞灯》4卷,王邦采《离骚汇订》4帙、《屈子杂文笺略》2帙,蒋骥《山带阁注楚辞》6卷、《余记》2卷、《楚辞说韵》l卷,戴震《屈原赋注》10卷、《通释》2卷、附汪梧凤《音义》3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注本和研究论著更多。

       关于屈原作品的评价,王逸说:“屈原之辞,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刘勰说:“故《离骚》、《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招魂》、《大招》,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利)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李白盛赞“屈平词赋悬日月(屈原的诗歌像高悬在天空的太阳、月亮一样光芒万丈)”。杜甫立志“窃攀屈宋宜方驾(我要努力攀上屈原、宋玉诗词的高峰同他们并驾齐驱)”。北宋邵博说:“《楚辞》文章,屈原一人耳。”苏轼说:“吾文终其身企幕而不能及万一者,推屈子一人耳。”明蒋之翘说:“予读《楚辞》,观其悲壮处,似高渐离击筑,荆卿和歌于市,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凄婉处,似穷旅相思,当西风夜雨之际,哀蛩(穷)叫湿,残灯照愁;幽奇处,似入山径无人,但闻猩啼蛇啸,木魅山鬼习人语来向人拜;艳逸处,似美人走马,玉鞭珠勒,披锦绣,佩琳琅,对春风唱一曲《杨白华》;仙韵处,似王子晋骑白鹤,驻缑(勾)山最高峰,吹玉笙作凤鸣,挥手谢时人,人皆可望不可到。”清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且。”王国维说:“大诗歌之出,必须侯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驿骑而后可,斯即屈原其人也。”鲁迅先生说:“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于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肯定《史记》史学价值的同时肯定了《史记》的文学价值,与《史记》具有同等价值的是《离骚》。郭沫若先生对屈原和屈原作品的评价,本书随处可见,下面的这段话更加耐人寻味,道出了屈原及其作品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楚人是把在政治上统一中国的功名和产生了一位屈原的功名兑换了。……由楚所产生出的屈原,由屈原所产生出的《楚辞》,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中国人如果不灭种,中国文如果不消灭,《楚辞》没有毁灭的一天。楚人的功劳是不朽的,屈原是会永远存在的。”

       历代文人歌颂屈原的文艺作品,大量的诗词之外,小说、戏剧、美术作品都有,以沈亚之《屈原外传》,睢景臣《屈原投江》,陈洪绶《屈子行吟图》,萧云从《离骚图》,门应兆《补绘离骚图》较有影响。当代歌颂屈原的诗歌、小说、戏剧、**、电视剧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以郭沫若哈姆雷特式史剧《屈原》为最有名,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公演,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

       政权回到人民手中以后,屈原研究活动蓬勃兴起,从个体研究到群体研究、专门机构研究,从总体的综合性研究到具体的专题研究,关于屈原的生卒年月、身世根底、思想品格、时代特征、政治生涯、诗歌创作等,无不成为研究课题,其火热程度遍及中国,波及全球,使屈原从一个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东方文明古国走向全面开放的西方世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最权威的“使者”。

       1982年端午节,由湖北省社科院、社科联、文联发起,邀请全国18个省市约120多名屈学专家和作家、艺术家在屈原故乡秭归举行第一次全国性“屈原学术讨论会”。1983年8月、1984年5月分别在辽宁大连和四川成都举行两次全国性“屈学研讨会”。1984年端午节在武汉成立全国第一个屈原研究团体——湖北省屈原研究会(后更名学会)。1985年4月在岳阳成立湖南省屈原学会。同年端午节在楚国郢都遗址,今湖北省江陵县召开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大会,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姜亮夫教授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另一位楚辞研究专家汤炳正教授当选为会长。至1998年5月,中国屈原学会先后在浙江富阳、湖南汨罗、贵州贵阳、山西临汾、湖北江陵和广东深圳召开了6次年会。除全国性活动外,各省市屈学研究活动也方兴未艾,仅湖北省屈原学会便先后在武汉、黄石、襄阳、恩施、江陵、宜昌等地召开了多次年会,获得多项研究成果。1999年端午节,中国屈原学会再度回到屈原故里秭归、学会会长褚斌杰教授莅会主持,为20世纪的屈原研究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屈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前苏联著名汉学家H·T·费德林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屈原诗歌的独特性与全人类性”的重大研究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屈学研究的兴趣。以研究内容为标志区分,国外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三种趋向:一种以前苏联H·T·费德林、E·A·谢列勃里雅可夫和匈牙利汉学家F·托凯为代表的传统式,着重从屈原作品本身探讨其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的地位;一种以日本藤野岩友、竹治贞夫、稻畑耕一郎教授为代表的学院式,着重对屈原诗歌进行考据和诠释;一种以美国汉学家詹姆土·R·海陶玮、劳伦斯·A·施奈德,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思,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德国汉学家卫德明为首的西方式,着重从屈原身世和作品中研究中国古代政体中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入探讨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内外条件,施奈德的专著已经反馈到中国。稻畑耕一郎教授专程来华出席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大会,许多日本学者甚至认为古代的楚国“是日本人的故乡”。

       屈原精神作用于古代,也作用于当代。爱国主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检验个人行为的试金石。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有人劝他离开楚国。凭他的才华和声望,列国君王都求之不得。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人才的流动具有广泛的市场。许多有识之士在本国得不到重用,便去列国谋求发展。特别是那批以游说为业的纵横家,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耿耿丹心的屈原却是“去国不忍”。他报国未遂,远离楚宫,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可以出走而坚决不走。“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的爱国情怀,在他自身的行为中坚持不渝。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屈原之后,如北宋的杨业,南宋的岳飞、文天祥,明朝的史可法,南明的夏完淳,清朝的林则徐、邓世昌,到中国***的优秀儿女林祥谦、施洋、夏明翰、吉鸿昌、江竹筠等,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使站在他们面前的刽子手吓得发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恨不为国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爱国主义的旗帜在他们手里越举越高,使他们成为民族的象征,为理想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真的猛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屈原长眠九泉两千多年,居然在20世纪中叶“活”了过来,登上“波音’飘洋过海,潇洒地走进号称文明国度的西方世界,闯进神圣的高等学府,叩开知名学者的书斋,磁铁般地吸引他们拥抱他、崇拜他、研究他。这是人格的力量,文学的力量,正义的力量,是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的拓展与延伸,超越时空的世界性传播,所有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荣。

       1953年,屈原以诗人身份同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的文学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道,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的作品简介

       今天关于“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屈原代表作品及名句及典故及称号”,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