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正能量的句子 正能量的句子

九言绝句书法_九言名句书法作品楷书

tamoadmin 2024-08-27 人已围观

简介1.楷书毛笔书法作品欣赏2.九成宫醴泉铭全文3.江雪柳宗元古诗楷体书法作品4.参加硬笔楷书书法比赛能写哪些古诗词作品?二百字左右的?5.楷书书法作品四字成语6.关于花的诗句的书法作品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九成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原为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更名为九成,甘美之甜水谓之醴泉。铭者,自铭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秘书监、检校侍中

1.楷书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2.九成宫醴泉铭全文

3.江雪柳宗元古诗楷体书法作品

4.参加硬笔楷书书法比赛能写哪些古诗词作品?二百字左右的?

5.楷书书法作品四字成语

6.关于花的诗句的书法作品楷书

九言绝句书法_九言名句书法作品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

九成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原为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更名为九成,甘美之甜水谓之醴泉。铭者,自铭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子魏征奉皇帝诏书撰文。

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到九成宫避暑。这九成宫就是原来隋朝的仁寿宫。它高耸的覆压山峦,淳蓄的池水截断山谷。楹柱跨水相连,庭阙分岩相向。高阁长廊排成围,栋宇台榭轮奂错落。仰视它仿佛高若千丈,向下看则幽岩大谷深险万尺。那些镶饰的珍珠美玉使它金碧辉煌,其光芒冲射云霞使日月失色。炫耀这种移山过涧之力,骄横奢侈之极,累及民众而放纵私欲,想来真是深深的罪过。到了酷暑炎阳时,几无逼人窒息的热气;微风缓缓拂来,觉有清凉之爽。这的确是怡养身心的胜美之处。即使是汉武帝时的甘泉宫也不能超出其右。

我主在二十岁时,就征讨四方,到而立之年就作为君王安抚民众了,起初是以武力之功平定统一了四海,而最终用礼乐教化安抚各邦。东到青丘之国,南抵丹徼之地,都有珍奇宝物等贡品献上,且有译官陪同前来朝拜;西及轮台,北至玄阙,合并之后又列置州县,并将众多百姓编定户籍。时吉年顺,四方太平,人们都安定归依,神灵也赐福而至。虽说有赖于天地的功德,但最终还是靠皇帝一个人的谋划而成。他舍身利国,且不避风雨,奔波劳苦,一心为民,忧劳成疾,以致身衰体弱,瘦如唐尧,手足之茧厚似夏禹,尽管常以针灸治疗调理,但仍旧气血不舒。迁居京城宫中以来,出于常常苦于暑热之由,群臣建议为他建造离宫,希望能使他怡养心神。但圣上爱惜百姓和国家的财力,执意拒绝不从,认为这仁寿旧宫虽建于昔日,弃之不用太可惜,毁而重建又太劳民,此事还是沿用既成为好,无需重改再造。于是去除雕饰变为质朴,删减再删减,将那过分奢侈的都去掉。接着再修葺那些坍塌之处,掺和沙土填补破损的玉洁冰清台阶,用泥土弥补墙壁的缺损处,汉白玉砌成的石阶与土阶相接,宫室屋顶的缺漏处用茅草来续补。仰视宫殿的壮阔富丽,可将以往(奢侈误国)作为历史的借鉴;俯看如今的朴实俭约,又足以为子孙后代留下训诫。正所为至人不求有所为(顺应自然),至圣也不求有所作(不劳民兴作),前人已尽力做成的,今人只须继用其成。

然而原来的池塘水沼,都引自山涧,宫中本来没有水源,尽力求取也得不到的就是这水,这已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事,故而皇帝常惦记在心。四月初一(甲申日)至四月十六日(已亥日),圣上到皇后的住处游览亭台楼阁,闲步走至西城北面时,在一座高阁下面驻足不前。他俯身观察石土,微略感到湿润,于是便用手杖去疏凿随即竟有一股泉水涌出。于是便制成石槛将泉眼护住,然后又将泉水导入水渠。这泉水清澈如镜,味如甜酒。泉水向南流入丹霄楼右侧,向东又流经宫殿前的阙门,如练带萦绕,贯穿着整个九成宫,它激起清爽的波浪,冲走往日的污秽。(这泉水)可以使性情通达平正,可以使心神澄明纯净,可以照映万物之形,并滋润其生长,如同圣上的深恩德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上天的精华,也是大地的灵物。据《礼纬》书中说:“如果君王用刑治罪能恰如其分,封功行赏也不偏不倚,得与周礼相符合,那么,醴泉便会出现”。《鹖冠子》上说:“圣人的恩德,如能上达天宇,下临大地,中及万物生灵,那么,醴泉便会出现”。《瑞应图》上说:“君王仁善谦和,饮食俭朴(不食进贡之物),就会有醴泉出现,饮用者可以长寿”。《东观汉记》中载:“光武帝中元元年,京城出现(首都洛阳)出现醴泉,饮用者连积久难治的病都痊愈了”。那么,醴泉这一种神赐之物的出现,实际是为了扶助圣主明君,它既可免君王的陈年旧疾,又能使长寿。所以,王侯公卿们都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但我主深怀谦退之心,推说自己并无如此圣德。虽有善政而不恃傲;遇有祥兆而心存谨慎。这是记取了隋朝奢侈误国的经验教训。这一切当是上帝的玄奥旨意,天子的善美之德,哪是我的浅陋之学所能表述清楚的,但因我的职责在于记言书事,不能使国家的盛美之事遗漏于典集之外,才冒昧陈词据实著录,因而撰写了这篇铭文,并镌刻上石。

颂词说:当今皇帝据有运数,一统天下,受命于天,这是千年的定数,世间万物都目睹这一现实。他功绩高于大舜,他勤勉尽过大禹。可谓承其前导,绝其后继,甚至超过了三皇五帝。他善于把握时机,并遵循客观规律,堪称既圣明又神武。以武力克平战乱,以礼仪诗书招服四方。史书从未记载过像这样能开疆拓土征服四方的皇帝。所以他能称皇并获得赞誉和拥戴,四方献给他的珍宝多而且多。大道是难以命名的,最高的德操并不表现在形式上,它的深玄之功和潜在的运行规律可谓高深莫测。我们凿井得水,耕田得食,不懂得感谢上天之功德,又怎知帝王的作用。上天所运行承载之道,悄无声息,但万类藉此生成,众生流布成形,都随感应而发生质变。顺应上德,方见灵验,道于我虽有间隔,但似闻声响,似见光明。洪福纷来,如繁盛的草木。皇帝及百官,皆穿戴着绣有云、龙、龟、凤图案的冠袍以示吉祥。而艳阳也蕴五彩之光,金乌更呈三足之瑞,颂辞不断咏来,史官不停地记录。完美至善的醴泉带着祥瑞降临人间,明主贤臣皆大欢喜。醴泉依水性而流布大地,滋润着万物,它潺湲清澈,如萍实般甘甜,每天饮用都觉新鲜,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昌明的时代与大道相伴随,奔流的泉盈满福庆。我主戒惧不怠,虽有善行而不自恃。居住崇尚简陋,享乐则不喜逸欲放纵。身居帝王之贵却不以为贵,而总以天下百姓之忧为忧。他人喜欢浮华与外饰,而我独取那朴实,这意在回归淳朴,用质朴取代文饰。身体在高处,应想到坠落的危险,端着盛满水的容器须提防溢出。于此念念不忘,方能永保中正祥和。

兼太子率更令、渤海男,臣欧阳询奉皇帝诏书书录。

原文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 ,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寔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承前,登三迈五。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官,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挹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作品概述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碑亭景区 。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创作背景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醴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艺术鉴赏

一、造型

1.隶法

在造型方面,《九成宫》有不少字明显受到隶书的影响,如"亥"字,只是将隶书起笔的横改成点,撇改成竖钩。在用笔方面,以横、竖代点也是保持了隶书的写法。"首点"大都用横,如"户、充"等;宝盖儿的左"点"则用短短的一"竖",如"官、带(带)"等;带有竖弯钩笔画的字,其竖弯钩则几乎完全照搬隶书的特点,如"光、克、元、也"等。

2.碑法

《九成宫》中的许多字又取法于魏碑,某些点画,如"戈"字的右上"点","必"中间的一"点",三点水的中间一"点"等,都以"短撇"来代替。这些笔画是北魏楷书的写法。可以说,像《九成宫》这样的欧体字与魏碑书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方笔特征明显的魏碑,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

3.行法

《九成宫》中以点代横、竖、撇、捺等笔画,体现了行书的特点,如"甘、色、无(无)、流"等。

二、结字

1.字形窄长。欧字主要通过压缩横画、伸展竖画、戈钩长伸、撇捺舒展等方法达到字形窄长的目的。如"佳、成、未、奉、夏"等字。

2.主笔突出。主笔就是每个字当中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一笔,主笔写好了,这个字就平衡、就重心稳定、就美观。如"善"字第四横写得特别长,"氏"字斜钩写得特别长,毕字中竖写得粗壮得有力等。

3.同字异构。此碑中许多相同的字结体上都有微妙的差异,同中求变,增加意趣。需要临习者细心观察、揣摩、体会、咀嚼。如"而、之、出"等字。

4.连笔增减。楷书中若加入适当的行书笔意,会使字更显得灵动活泼。如:"每"字两点以竖替代,"无"字下部四点写成了连三点,"胜"字右部取了行书的写法。在书法结字中,为了破机械重复,常常根据结字的需求,对字进行增减笔画以达到"变化美"的目的。如"辟"字右部辛增加了一横,"建"字左上添了一点。"京"字口里加了一横,"氏"字右上加了一点,"拒"字右下方加了一个小竖点,"土"字右边加了一点;"流'字右上省略点、"极"字木字旁省略点、"皆"字下部白字省略撇等。

5.左收右放。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边笔画写得紧凑,右边笔画适当放开。如"地、停、德"等字。

6.移位增险。通过调整字的部件,以增加字的险峻之势。如"盛"字下部的皿字调到了左下,"感"字下部的心字调到了左下,"旧"字下部的臼字调到了右下,"坠"字下部的土字调到了右下,"瑞"字右上山字侧卧,"紫"字上部竖弯钩移位下伸等。

7.内紧外放。欧字一般中宫紧收,四围放纵。如"武、奉、葳、蕤、睹"等字。

8.满而不虚。此类字周围有边栏包围,书写时中间部分要写得饱满、紧凑,不可散漫。同时,在书写这类字时,边框要适当往里靠,以求视觉上的平衡。如"闻、园、图、阙、间、闭、阁"等字。

9.附丽贴零。附丽就是依附、贴近,不要疏离的意思。字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相互依附,不可离散,要以小附大,以少附多。如"起、瀑、垂、灵"等字。贴零就是说写"零"字和与之相类似的字的最后一点要点得妥帖。这类字中的点画零碎,要写得贴紧,排列有序,以免显得杂乱无章。如"今、令、乏、于、景"等字。

名家点评

历代品评《九成宫醴泉铭碑》:

宋?朱长文:然观其少时,笔势尚弱,今庐山有《西林道场碑》

是也;及晚益壮,体力完备,奇巧间发,盖由学以致之,《九成宫碑》、《温大雅墓铭》是也。(《续书断》)

元 赵孟頫:"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明?陈继儒: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 赵涵:"正书第一"。(《石墨镌华》)

清?郭尚先:《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以外,谁可抗衡。(《芳坚馆题跋》)

清?周星莲:字有九宫,分行布白是也。右军《黄庭经》、《乐毅论》,欧阳率更《醴泉铭》、《千字文》,皆九宫之最准者。其要不外斗笋接缝,八面皆满,字内无短缺处,字外无长出处,总归平直中正,无他谬巧也。(《临池管见》)

清?梁巘"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评书帖》)

现代?刘正成:中国汉字数万单字,最难在结构各异,其视觉造型的魅力亦在此,而又施以笔法,得其"险劲",尤难。纵观古往今来书法,其结字准确无误而得"险劲"之美者,欧阳询堪称冠绝。欧阳询来源于王羲之,而实际胎息于汇聚南北书风的隋碑,并集其大成,其《九成宫醴泉铭》也成为具有馆阁体书法倾向的楷书典则。(《书法艺术概论》)

总评:欧阳询所书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

后世影响

《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欧阳询人到中年,书名播于世,“八体皆能”,至其晚年,其书法艺术水准已臻化境,书《九成宫醴泉铭》时已是76岁,加之又是奉敇而作,更是用心,且此铭笔力刚劲清秀,结体险绝瘦峻,既得北碑方正峻利之势,又有南帖风姿秀雅之韵,故历代推为学书之正途、初学之典范。诸如“正书第一“唐楷之冠”“翰墨之冠”“楷书之极则”等美誉纷至沓来。后世科举考试写字的取法都以欧体为考卷之准绳,足见此书影响力之深远。?

研究价值

《九成宫醴泉铭》不仅是一部书法碑帖,它记载了李世民在离九成宫组织讨论如何进行治理国家,让人民相信,并制定了“轻徭薄赋,励精图治”的政治策略,九成宫的建设也反映了贞观年间的建筑方针和设计理念。21世纪中国经济水平和建筑技术已经不是古代所能企及,然而城市建设存在着贪大、媚洋、求怪,缺乏特色且文化传承,由此引发的城市跟风攀比、指导思想混乱更埋下多重隐患。“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尘封已久,九成宫醴泉铭所记载的工程建设理念在现代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历史传承

《九成宫醴泉铭》成于贞观六年(632),立碑未久,即为爱好欧书者捶拓,拓本当时已不易得。其后年经代远,捶拓者纷至沓来,碑字乃损泐漫漶。所以,碑石因年久风化,加之捶拓过多,断损严重,并经后人多次开凿,浅者深之,疲者肥之;久而久之,几乎无一笔不凿,以致笔画枯疲,锋芒全失。现碑座已经破损,碑首与碑身一体,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另外,《九成宫醴泉铭》有宋拓明驸马李祺本,清初高氏重新装裱。此本笔画丰腴、字迹清晰,为传世宋拓最佳者。1956年,张明善将其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与虞世南并称“欧虞”。欧阳询的书法造诣极高,其楷书法度严谨,正中见险,骨气劲峭,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世称为“欧体”。其传世碑刻有《房彦谦碑》、《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等;存世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编著《艺文类聚》一百卷。

楷书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要通过练习楷书掌握书法艺术的技法基本功,就要对楷书怎样演化来的有个认识,以深化对楷书的理解。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楷书扇面 书法作品欣赏 ,希望你们喜欢。

楷书扇面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扇面书法作品欣赏1

楷书扇面书法作品欣赏2

楷书扇面书法作品欣赏3

楷书扇面书法作品欣赏4

楷书扇面书法作品欣赏5 楷书的表现力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 草书 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缝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楷书的演变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要通过练习楷书掌握书法艺术的技法基本功,就要对楷书怎样演化来的有个认识,以深化对楷书的理解。文字产生以后还在点画符号的时期,就逐渐有书法。到商周、秦汉,古文字已从大篆和小篆而演变为隶书,当时书法作为艺术还不完全自觉,但是已经形成一套书写技法,也有书法理论出现,善于书法的文人已经对书法优劣有评价。如传秦国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的书法以后,观赏兴叹了七天,忧悒自己写的字太没有骨力。可见,从那时起书法的好坏,写的是否有骨力,就是评价书法的一种标准。不过那个时候,书法的好坏并不影响实用,因为它还不是以艺术品出现,不是以观赏为主要功能。

 文字的变化总是和实用不可分,简化笔画,方便书写是文字演变的一种规律。所以文字演变往往从民间开始,约定俗成,经过官方加工整理并确认,就成为官方文字,成为大家共同承认的规范化的文字。汉末草书的出现,书法就成为观赏艺术品,成为人们 收藏 欣赏的宝物。从此以后,一方面是以实用为主的书法;另方面名家作品也成为历代宝藏的艺术品、文物。

 汉代隶书已经比篆书笔画简化,书写也容易得多。但是,写波磔的笔法还是很麻烦,所以在实用当中自然会出现简便的写法,即是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

楷书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毛笔书法作品图1

 楷书毛笔书法作品图2

 楷书毛笔书法作品图3

 楷书毛笔书法作品图4

 楷书毛笔书法作品图5

 楷书书法的表现力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江雪柳宗元古诗楷体书法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

九成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原为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更名为九成,甘美之甜水谓之醴泉。铭者,自铭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子魏征奉皇帝诏书撰文。

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到九成宫避暑。这九成宫就是原来隋朝的仁寿宫。它高耸的覆压山峦,淳蓄的池水截断山谷。楹柱跨水相连,庭阙分岩相向。高阁长廊排成围,栋宇台榭轮奂错落。仰视它仿佛高若千丈,向下看则幽岩大谷深险万尺。那些镶饰的珍珠美玉使它金碧辉煌,其光芒冲射云霞使日月失色。炫耀这种移山过涧之力,骄横奢侈之极,累及民众而放纵私欲,想来真是深深的罪过。到了酷暑炎阳时,几无逼人窒息的热气;微风缓缓拂来,觉有清凉之爽。这的确是怡养身心的胜美之处。即使是汉武帝时的甘泉宫也不能超出其右。

我主在二十岁时,就征讨四方,到而立之年就作为君王安抚民众了,起初是以武力之功平定统一了四海,而最终用礼乐教化安抚各邦。东到青丘之国,南抵丹徼之地,都有珍奇宝物等贡品献上,且有译官陪同前来朝拜;西及轮台,北至玄阙,合并之后又列置州县,并将众多百姓编定户籍。时吉年顺,四方太平,人们都安定归依,神灵也赐福而至。虽说有赖于天地的功德,但最终还是靠皇帝一个人的谋划而成。他舍身利国,且不避风雨,奔波劳苦,一心为民,忧劳成疾,以致身衰体弱,瘦如唐尧,手足之茧厚似夏禹,尽管常以针灸治疗调理,但仍旧气血不舒。迁居京城宫中以来,出于常常苦于暑热之由,群臣建议为他建造离宫,希望能使他怡养心神。但圣上爱惜百姓和国家的财力,执意拒绝不从,认为这仁寿旧宫虽建于昔日,弃之不用太可惜,毁而重建又太劳民,此事还是沿用既成为好,无需重改再造。于是去除雕饰变为质朴,删减再删减,将那过分奢侈的都去掉。接着再修葺那些坍塌之处,掺和沙土填补破损的玉洁冰清台阶,用泥土弥补墙壁的缺损处,汉白玉砌成的石阶与土阶相接,宫室屋顶的缺漏处用茅草来续补。仰视宫殿的壮阔富丽,可将以往(奢侈误国)作为历史的借鉴;俯看如今的朴实俭约,又足以为子孙后代留下训诫。正所为至人不求有所为(顺应自然),至圣也不求有所作(不劳民兴作),前人已尽力做成的,今人只须继用其成。

然而原来的池塘水沼,都引自山涧,宫中本来没有水源,尽力求取也得不到的就是这水,这已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事,故而皇帝常惦记在心。四月初一(甲申日)至四月十六日(已亥日),圣上到皇后的住处游览亭台楼阁,闲步走至西城北面时,在一座高阁下面驻足不前。他俯身观察石土,微略感到湿润,于是便用手杖去疏凿随即竟有一股泉水涌出。于是便制成石槛将泉眼护住,然后又将泉水导入水渠。这泉水清澈如镜,味如甜酒。泉水向南流入丹霄楼右侧,向东又流经宫殿前的阙门,如练带萦绕,贯穿着整个九成宫,它激起清爽的波浪,冲走往日的污秽。(这泉水)可以使性情通达平正,可以使心神澄明纯净,可以照映万物之形,并滋润其生长,如同圣上的深恩德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上天的精华,也是大地的灵物。据《礼纬》书中说:“如果君王用刑治罪能恰如其分,封功行赏也不偏不倚,得与周礼相符合,那么,醴泉便会出现”。《鹖冠子》上说:“圣人的恩德,如能上达天宇,下临大地,中及万物生灵,那么,醴泉便会出现”。《瑞应图》上说:“君王仁善谦和,饮食俭朴(不食进贡之物),就会有醴泉出现,饮用者可以长寿”。《东观汉记》中载:“光武帝中元元年,京城出现(首都洛阳)出现醴泉,饮用者连积久难治的病都痊愈了”。那么,醴泉这一种神赐之物的出现,实际是为了扶助圣主明君,它既可免君王的陈年旧疾,又能使长寿。所以,王侯公卿们都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但我主深怀谦退之心,推说自己并无如此圣德。虽有善政而不恃傲;遇有祥兆而心存谨慎。这是记取了隋朝奢侈误国的经验教训。这一切当是上帝的玄奥旨意,天子的善美之德,哪是我的浅陋之学所能表述清楚的,但因我的职责在于记言书事,不能使国家的盛美之事遗漏于典集之外,才冒昧陈词据实著录,因而撰写了这篇铭文,并镌刻上石。

颂词说:当今皇帝据有运数,一统天下,受命于天,这是千年的定数,世间万物都目睹这一现实。他功绩高于大舜,他勤勉尽过大禹。可谓承其前导,绝其后继,甚至超过了三皇五帝。他善于把握时机,并遵循客观规律,堪称既圣明又神武。以武力克平战乱,以礼仪诗书招服四方。史书从未记载过像这样能开疆拓土征服四方的皇帝。所以他能称皇并获得赞誉和拥戴,四方献给他的珍宝多而且多。大道是难以命名的,最高的德操并不表现在形式上,它的深玄之功和潜在的运行规律可谓高深莫测。我们凿井得水,耕田得食,不懂得感谢上天之功德,又怎知帝王的作用。上天所运行承载之道,悄无声息,但万类藉此生成,众生流布成形,都随感应而发生质变。顺应上德,方见灵验,道于我虽有间隔,但似闻声响,似见光明。洪福纷来,如繁盛的草木。皇帝及百官,皆穿戴着绣有云、龙、龟、凤图案的冠袍以示吉祥。而艳阳也蕴五彩之光,金乌更呈三足之瑞,颂辞不断咏来,史官不停地记录。完美至善的醴泉带着祥瑞降临人间,明主贤臣皆大欢喜。醴泉依水性而流布大地,滋润着万物,它潺湲清澈,如萍实般甘甜,每天饮用都觉新鲜,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昌明的时代与大道相伴随,奔流的泉盈满福庆。我主戒惧不怠,虽有善行而不自恃。居住崇尚简陋,享乐则不喜逸欲放纵。身居帝王之贵却不以为贵,而总以天下百姓之忧为忧。他人喜欢浮华与外饰,而我独取那朴实,这意在回归淳朴,用质朴取代文饰。身体在高处,应想到坠落的危险,端着盛满水的容器须提防溢出。于此念念不忘,方能永保中正祥和。

兼太子率更令、渤海男,臣欧阳询奉皇帝诏书书录。

原文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 ,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寔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承前,登三迈五。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官,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挹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作品概述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碑亭景区 。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创作背景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醴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艺术鉴赏

一、造型

1.隶法

在造型方面,《九成宫》有不少字明显受到隶书的影响,如"亥"字,只是将隶书起笔的横改成点,撇改成竖钩。在用笔方面,以横、竖代点也是保持了隶书的写法。"首点"大都用横,如"户、充"等;宝盖儿的左"点"则用短短的一"竖",如"官、带(带)"等;带有竖弯钩笔画的字,其竖弯钩则几乎完全照搬隶书的特点,如"光、克、元、也"等。

2.碑法

《九成宫》中的许多字又取法于魏碑,某些点画,如"戈"字的右上"点","必"中间的一"点",三点水的中间一"点"等,都以"短撇"来代替。这些笔画是北魏楷书的写法。可以说,像《九成宫》这样的欧体字与魏碑书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方笔特征明显的魏碑,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

3.行法

《九成宫》中以点代横、竖、撇、捺等笔画,体现了行书的特点,如"甘、色、无(无)、流"等。

二、结字

1.字形窄长。欧字主要通过压缩横画、伸展竖画、戈钩长伸、撇捺舒展等方法达到字形窄长的目的。如"佳、成、未、奉、夏"等字。

2.主笔突出。主笔就是每个字当中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一笔,主笔写好了,这个字就平衡、就重心稳定、就美观。如"善"字第四横写得特别长,"氏"字斜钩写得特别长,毕字中竖写得粗壮得有力等。

3.同字异构。此碑中许多相同的字结体上都有微妙的差异,同中求变,增加意趣。需要临习者细心观察、揣摩、体会、咀嚼。如"而、之、出"等字。

4.连笔增减。楷书中若加入适当的行书笔意,会使字更显得灵动活泼。如:"每"字两点以竖替代,"无"字下部四点写成了连三点,"胜"字右部取了行书的写法。在书法结字中,为了破机械重复,常常根据结字的需求,对字进行增减笔画以达到"变化美"的目的。如"辟"字右部辛增加了一横,"建"字左上添了一点。"京"字口里加了一横,"氏"字右上加了一点,"拒"字右下方加了一个小竖点,"土"字右边加了一点;"流'字右上省略点、"极"字木字旁省略点、"皆"字下部白字省略撇等。

5.左收右放。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边笔画写得紧凑,右边笔画适当放开。如"地、停、德"等字。

6.移位增险。通过调整字的部件,以增加字的险峻之势。如"盛"字下部的皿字调到了左下,"感"字下部的心字调到了左下,"旧"字下部的臼字调到了右下,"坠"字下部的土字调到了右下,"瑞"字右上山字侧卧,"紫"字上部竖弯钩移位下伸等。

7.内紧外放。欧字一般中宫紧收,四围放纵。如"武、奉、葳、蕤、睹"等字。

8.满而不虚。此类字周围有边栏包围,书写时中间部分要写得饱满、紧凑,不可散漫。同时,在书写这类字时,边框要适当往里靠,以求视觉上的平衡。如"闻、园、图、阙、间、闭、阁"等字。

9.附丽贴零。附丽就是依附、贴近,不要疏离的意思。字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相互依附,不可离散,要以小附大,以少附多。如"起、瀑、垂、灵"等字。贴零就是说写"零"字和与之相类似的字的最后一点要点得妥帖。这类字中的点画零碎,要写得贴紧,排列有序,以免显得杂乱无章。如"今、令、乏、于、景"等字。

名家点评

历代品评《九成宫醴泉铭碑》:

宋?朱长文:然观其少时,笔势尚弱,今庐山有《西林道场碑》

是也;及晚益壮,体力完备,奇巧间发,盖由学以致之,《九成宫碑》、《温大雅墓铭》是也。(《续书断》)

元 赵孟頫:"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明?陈继儒: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 赵涵:"正书第一"。(《石墨镌华》)

清?郭尚先:《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以外,谁可抗衡。(《芳坚馆题跋》)

清?周星莲:字有九宫,分行布白是也。右军《黄庭经》、《乐毅论》,欧阳率更《醴泉铭》、《千字文》,皆九宫之最准者。其要不外斗笋接缝,八面皆满,字内无短缺处,字外无长出处,总归平直中正,无他谬巧也。(《临池管见》)

清?梁巘"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评书帖》)

现代?刘正成:中国汉字数万单字,最难在结构各异,其视觉造型的魅力亦在此,而又施以笔法,得其"险劲",尤难。纵观古往今来书法,其结字准确无误而得"险劲"之美者,欧阳询堪称冠绝。欧阳询来源于王羲之,而实际胎息于汇聚南北书风的隋碑,并集其大成,其《九成宫醴泉铭》也成为具有馆阁体书法倾向的楷书典则。(《书法艺术概论》)

总评:欧阳询所书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

后世影响

《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欧阳询人到中年,书名播于世,“八体皆能”,至其晚年,其书法艺术水准已臻化境,书《九成宫醴泉铭》时已是76岁,加之又是奉敇而作,更是用心,且此铭笔力刚劲清秀,结体险绝瘦峻,既得北碑方正峻利之势,又有南帖风姿秀雅之韵,故历代推为学书之正途、初学之典范。诸如“正书第一“唐楷之冠”“翰墨之冠”“楷书之极则”等美誉纷至沓来。后世科举考试写字的取法都以欧体为考卷之准绳,足见此书影响力之深远。?

研究价值

《九成宫醴泉铭》不仅是一部书法碑帖,它记载了李世民在离九成宫组织讨论如何进行治理国家,让人民相信,并制定了“轻徭薄赋,励精图治”的政治策略,九成宫的建设也反映了贞观年间的建筑方针和设计理念。21世纪中国经济水平和建筑技术已经不是古代所能企及,然而城市建设存在着贪大、媚洋、求怪,缺乏特色且文化传承,由此引发的城市跟风攀比、指导思想混乱更埋下多重隐患。“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尘封已久,九成宫醴泉铭所记载的工程建设理念在现代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历史传承

《九成宫醴泉铭》成于贞观六年(632),立碑未久,即为爱好欧书者捶拓,拓本当时已不易得。其后年经代远,捶拓者纷至沓来,碑字乃损泐漫漶。所以,碑石因年久风化,加之捶拓过多,断损严重,并经后人多次开凿,浅者深之,疲者肥之;久而久之,几乎无一笔不凿,以致笔画枯疲,锋芒全失。现碑座已经破损,碑首与碑身一体,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另外,《九成宫醴泉铭》有宋拓明驸马李祺本,清初高氏重新装裱。此本笔画丰腴、字迹清晰,为传世宋拓最佳者。1956年,张明善将其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与虞世南并称“欧虞”。欧阳询的书法造诣极高,其楷书法度严谨,正中见险,骨气劲峭,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世称为“欧体”。其传世碑刻有《房彦谦碑》、《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等;存世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编著《艺文类聚》一百卷。

参加硬笔楷书书法比赛能写哪些古诗词作品?二百字左右的?

 江雪是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柳宗元创作的诗作,这首诗有非常高的文学地位。现如今,许多人将这首诗创作成楷书作品,它有非常高的艺术特色。下面是我整理的江雪柳宗元古诗楷体书法作品。

江雪古诗楷书作品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雪柳宗元楷书字体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江雪的诗词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年版)。

楷书书法作品四字成语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关于花的诗句的书法作品楷书

1. 书法作品中的四字成语

横扫千军、笔走龙蛇 、蚕头燕尾、丰筋多力 、铁画银钩 、仙露明珠、宁静致远 、气韵生动、雄浑豪放、率真拙朴、独具个性、酣畅潇洒、天然真趣、正中寓欹、紧中见放、传世佳作、俊逸高雅、华美自然、流畅蕴藉、飘逸清秀、凝重朴拙、端庄淡雅、清新率真,险峻疏朗、雷霆万钧、龙威虎震、有力雄劲、雄浑苍劲、刚柔拙巧、圆浑流畅、筋骨俱备、自成天趣、差错有致、收放有度、秀丽疏朗、紧密险峻、倚侧秀逸、潇洒俊逸、挺拔刚劲、刚劲有力、苍劲有力、结构紧密、龙飞凤舞、风格秀媚、笔走龙蛇、矫若惊龙、笔力劲挺、笔力险劲、险峻之势、刚劲挺拔、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刚柔结合、神气畅然、运笔简洁、运笔秀巧、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赏心悦目、清雅秀媚等等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惠风和畅是指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横扫千军 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丰筋多力 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矫若惊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铁画银钩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遒劲有力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2. 形容书法作品的四字成语

关于书法作品的四字成语: 横扫千军 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丰筋多力 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矫若惊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铁画银钩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遒劲有力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的一种相对完整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方式。

书法作品的款式主要有中堂、条幅、横披、对联、匾额、长卷及扇面等等·。

3. 书法作品中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横扫千军、笔走龙蛇 、蚕头燕尾、丰筋多力 、铁画银钩 、仙露明珠、宁静致远 、气韵生动、雄浑豪放、率真拙朴、独具个性、酣畅潇洒、天然真趣、正中寓欹、紧中见放、传世佳作、俊逸高雅、华美自然、流畅蕴藉、飘逸清秀、凝重朴拙、端庄淡雅、清新率真,险峻疏朗、雷霆万钧、龙威虎震、有力雄劲、雄浑苍劲、刚柔拙巧、圆浑流畅、筋骨俱备、自成天趣、差错有致、收放有度、秀丽疏朗、紧密险峻、倚侧秀逸、潇洒俊逸、挺拔刚劲、刚劲有力、苍劲有力、结构紧密、龙飞凤舞、风格秀媚、笔走龙蛇、矫若惊龙、笔力劲挺、笔力险劲、险峻之势、刚劲挺拔、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刚柔结合、神气畅然、运笔简洁、运笔秀巧、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赏心悦目、清雅秀媚等等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惠风和畅是指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横扫千军 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丰筋多力 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矫若惊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铁画银钩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遒劲有力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4. 楷书字帖毛笔四字成语

龙飞凤舞

lóng fēi fèng wǔ

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我世祖龙飞白水,凤翔参墟。”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结构联合式。

用法多用于形容书法笔力的气势。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凤;不能读作“fēnɡ”。

辨形凤;不能写作“风”。

近义词挥洒自如、无拘无束

例句他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前铺好一张大红纸;手提毛笔;正准备~一番。

5. 书法四字成语大全

笔走龙蛇、颜筋柳骨、铁画银钩、力透纸背、挥洒自如 笔走龙蛇bǐ zǒu lóng shé 释义:形容书法十分优美熟练颜筋柳骨yán jīn liǔ gǔ 释义: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铁画银钩tiě huà yín gōu 释义:形容书法刚健柔美力透纸背lì tòu zhǐ bèi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挥洒自如huī sǎ zì rú 释义: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6. 楷书 四字成语

茂密丰满、丰厚雍容、柔中带刚、绵里裹铁、雄强伟状、浑厚有力、厚重健实、气势磅礴、大气磅礴、雷霆万钧、龙威虎震、有力雄劲、雄浑苍劲、刚柔拙巧、圆浑流畅、筋骨俱备、自成天趣、差错有致、收放有度、秀丽疏朗、紧密险峻、倚侧秀逸、潇洒俊逸、挺拔刚劲、刚劲有力、苍劲有力、结构紧密、龙飞凤舞、风格秀媚、笔走龙蛇、矫若惊龙、笔力劲挺、笔力险劲、险峻之势、刚劲挺拔、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刚柔结合、神气畅然、运笔简洁、运笔秀巧、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赏心悦目、清雅秀媚、遒媚劲健、遒劲有力、铁画银钩、隽永俊秀、结体秀美、灵动秀气、细腻丰富、高峰坠石、潇洒奔放、千里阵云、朴拙雄浑、浑然天成、简淡秀润、灵动潇洒、简远平和、平和畅达、雍容大度、自然舒展、自然天成、灵动流逸、栩栩如生、类流而畅、圆转回环、圆转流畅、外师造化、博众长、功力深厚、峻宕雄伟、气韵流畅、刚健质朴、风姿多变、转意迭出、气韵生动、雄浑豪放、率真拙朴、独具个性、酣畅潇洒、天然真趣、正中寓欹、紧中见放、传世佳作、俊逸高雅、华美自然、流畅蕴藉、飘逸清秀、凝重朴拙、端庄淡雅、清新率真,险峻疏朗。

7. 书法上常用的四字词语

祝福语:百福具臻、福寿康宁、瑞启德门、鸿喜云集、福至心灵、门潭赠庆、恭喜发财、五谷丰登、福齐南山、福寿双全、福寿年高、福惠双修、德门积庆、升祺骈福、潭祉迎祥、福祉骈蕃、五福齐全、三阳开泰、祥瑞福辏、福禄长久、潭祺迪吉、华星凝辉。

祝寿语:万寿无疆、百龄眉寿、返老还童、寿如南岳、千岁之桃、松鹤舞凤、美意富贵、麻姑酒满、天保九如、期颐之寿、南山献颂、算衍春龄、福海寿山、荣跻七秩、年登大耋、贺喜语:天伦之乐、鸾凤和鸣、比翼齐飞、珠连璧合、芝兰千载、洞房花烛、秦晋之好、琴瑟永偕、紫气东来、吉星高照、新婚燕尔、乔迁之喜贺禄语:金玉满堂、日转千阶、鱼跃龙门、甲第星罗、光辉灿烂、登峰造极、富贵荣华、雁塔题名、饮至策勋、云程发韧、纡朱怀金、鱼跃龙门、贺德语:厚德载物、德隆望重、冰清玉洁、积爱成福、为善最乐、鞠躬尽瘁、至崭呀浔⒈M忠报国贺安语:国泰民安、室雅人和、风顺家兴、四海升平、民殷国富、万事如意、风和日暖、和谐社会、竹报平安、劝学语:读书万卷、励精图志、业精于勤、耕云种月、天道酬勤、开卷有益、学而不厌、闻鸡起舞养心语:胸怀洒落、温恭自虚、慎静尚宽、澄心清神、知足常乐、百忍成金、气若幽兰、豁达大度、怡然自乐、冰壶秋月、艺术语:神融笔畅、会通古今、笔启自然、辞富山海、迁想秒得、思逸神超、法贵天真、言为心声、珠圆玉润、珠光宝气、迎春语:春回大地、三阳开泰、满园春色、梅花数点、瑞气盈门、普天同庆、万物登明、物华焕彩、春和贻荡、春日喧和、绿静春深、风景语:啼莺舞燕、高柳垂阴、松竹含韵、百川归海、惊浪奔雷、兰蕙桂馥、风调雨顺、龙飞凤舞、宁静致远、择如时雨、云兴霞蔚、百卉含英、兰秀菊芳、浮翠流丹、花意竹情、商业语:汇川纳海、敛福生财、兴隆大业、宏图大展、裕业有孚创业语:老骥伏枥、壮志凌云、鹏程万里、群贤毕至、大展鸿图、积健为雄、海纳百川 、龙藏深泉、开业语:开幕志庆 、骏业崇隆 、陶未媲美、鼎业维新 、富国利民 、骏业肇兴、大展鸿图、多财善贾 、鸿猷大展、大业千秋 、大展经纶、骏业日新 、源远流长、嘉惠工商、万商云集、开张骏业、骏业宏开、同业楷模、阳光明媚、东风送情、德昭邻壑、才震四方、开业吉祥, 大富启源。

8. 哪有描写书法好的4字词语

书法: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x0d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x0d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x0d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x0d剑拔弩张:剑从鞘里 *** 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x0d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x0d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x0d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x0d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x0d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x0d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x0d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x0d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x0d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1. 关于花的诗句的书

关于花的诗句的书 1. 关于花的诗句

1、叹花

唐代: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译文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2、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3、花下醉

唐代: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4、减字木兰花·春怨

宋代: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译文

无论行走还是静坐,无论独自吟咏还是互相唱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久的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春寒招惹我的愁绪。

这份愁情有谁曾见到,让我眼泪滚滚,把自己原先的粉妆冲洗得一丝不留;愁病交加,把灯芯挑了又挑,终究难以入眠。

5、喜迁莺·花不尽

宋代: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译文

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盛衰无穷尽,与我此时情相近。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2. 描写花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4.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6.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9.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20.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1.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 食》》) 26.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邵雍《一去二三里》) 28.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31.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4.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35.惟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李白《别房太尉墓》) 36.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 37.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9.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40.晴时风日雨时干, 草满花堤水满溪。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3. 关于花的古诗有哪些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 关于花的诗句全诗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 关于花的诗句有哪些

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浣溪沙》

萧萧远树流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

夕阳无事起寒烟。

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秋容老尽芙蓉院,

草上霜花匀似翦。

宋·秦观《木兰花》

二月湖水清,

家家春鸟鸣;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

发我枝上花。

李白《落日忆山中》

咸阳二三月,

宫柳黄金枝。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

山中尚含绿。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6. 描写花的古诗(全诗)

一、梅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二、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三、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四、鹧鸪天·桂花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

淡**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五、紫薇花

作者杜牧 朝代唐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译文

傍晚的秋露洗净了花枝,烂漫的花朵占尽了天时。春风桃李繁华早就不再,艳阳伴我从暮春到秋日。

7. 有关于花的诗句都有哪些

有关于花的诗词:

1.《重阳夕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菊花》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3.《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咏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有关于花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3.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灵隐寺》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夕。——《长歌行》

6.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四月南风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供参考。

8. 关于花的古诗

春携连宵雨,桃花次第开。

花落香碧草,人至疑瑶台。 夹岸三四里,尽是刘郎栽。

刘郎倚桃树,佳人带笑来。 佳人本姓师,相携连理枝。

貌比桃花艳,态似柳拂丝。 见郎倚桃树,娇嗔吐言辞。

“奴无桃花好?奴无桃花姿? 见奴何不笑,相携何迟迟?” 郎言花窈窕,人无桃花娇。 佳人闻言怒,折花向郎抛。

“花若比人好,与花度良宵!” 郎颜羞惭色,相扶携手摇。 玉手忽抽去,佳人不言语。

桃花最夭斜,发在水急处。 且伸削葱手,且跨凌波步。

不知苍苔滑,一霎水中赴。 桃花水中漂,佳人水中舞。

刘郎惧且惊,拾与桃枝迎。 佳人共桃花,随水俱飘零。

郎恨无水性,忙发呼救声。 此地本偏僻,村人不能听。

郎急返村头,遇人苦哀求。 同至桃花处,唯见碧水流。

桃花离桃树,桃花水上浮。 佳人何处去,伴与桃花休。

郎泪桃花落,哀哀不能收。 本以桃花傲,今以桃花仇。

从此不栽桃,不复结鸾俦。 徒留爱与恨,相伴水悠悠。

贯休 上冯使君五首 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々数片帆,去去殊未已。

聂夷中 杂曲歌辞·起夜半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 杂曲歌辞·胡渭州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

王维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钱起 梨花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钱起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井 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顾况 听山鹧鸪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刘禹锡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张籍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元稹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张祜 胡渭州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聂夷中 起夜来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韩偓 野钓 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徐铉 题雷公井 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

***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桃花洞口开,香蕊落莓苔。佳景虽堪玩,萧郎殊未来。

张元一 咏静乐县主 马带桃花锦,裙衔绿草罗。定知帏帽底,仪容似大哥。

李建勋 句 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见《南唐近事》) 顾况 句 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

(题柳谷泉,见《应天府志》) 张元一 又嘲 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王维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 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元稹 樱桃花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顾况 杂曲歌辞·桃花曲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 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一 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

刘禹锡 杂曲歌辞·忆江南 春过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苏颋 杂曲歌辞·桃花行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张志和 杂歌谣辞·渔父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沉鱼落雁鸟惊喧,闭月羞花花愁颤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红一处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暗 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核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数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 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囡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二十则古诗词,关于花的、草的、鱼的、鸟的。一丽影缤纷迎暖日 红妆窈窕绽芳丛劝君惜取三春色 莫负东风万点红二过眼斑斓花弄影 彤彤开似锦霞迎子规啼却心头血 片片红云动客情三独立西风宁自黄 孤标能傲九秋霜非凡志酝非凡品 自在花开自在香四国色天香,幻化虚澄,饰缀锦川。

看黄英紫蕊,飞扬神;青烟翠雾,点染斑斓。丽影娉婷,英姿窈窕,宛似琼瑶宛似仙。

销魂处,令百芳失色,艳却人寰。东风不负朱颜。

怎笑我,多情亦枉然。惜三春万茎,齐来笔底;一时百种,难上毫端。

漫雅寻花,超凡览胜,豪气徒生吟啸间。何须叹,且香游宇外,艳盖云天。

五不爱繁华傲雪中 花光但媚素襟红孤芳可剪隆冬色 敢对寒风一挺胸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