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正能量的句子 正能量的句子
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_唐宋诗名句品读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_唐宋诗名句品读 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
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白居易名句鉴赏
2.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3.课内诗词经典名句及赏析
4.诗词名句鉴赏
5.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白居易名句鉴赏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寄托了诗人的感情。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古典诗词名句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篇二:《寒菊 / 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篇三:《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但孔子的美学观,毕竟是前进了。它已经不同于伍举的观点,已经开始把美与善区别开来,作为不同的两个标准来使用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当然,通过对《韶》与《武》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尽美”虽然被赋予在“尽善”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至此,我们回头再来看看《桃夭》篇,对它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篇四:《折桂令·春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赏析
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倩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身似浮云”,状其坐卧不女游移不定的样子;“心如飞絮”,言其心烦意乱,神志恍惚的心理;“气若游丝”则刻画她相思成疾,气微力弱。少女的痴情与相思的诚笃就通过这三个句子被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北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的脉络很清晰,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课内诗词经典名句及赏析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做人可以不讲究仪表,那还不如死了呢!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人不是圣贤,都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如果犯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他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美丽的语言是不可信,而可信的的话不一定是好听的;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并告诫我们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谓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大意是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因为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对所有事情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诗词名句鉴赏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氓》)
首句以桑叶未落时的美丽起兴,又把这美丽比作女子年轻的容颜;后两句把女子沉醉于爱情比作鸠鸟贪食桑椹,形象地表现了这一行为的悲剧性与危险性。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以鸠鸟在河畔欢快地鸣叫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
以采摘荇菜起兴。并把获得女子芳心、与心爱女子交好,比作采摘荇菜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用蒹葭之状起兴,营造了一种苍凉迷茫的氛围,引起下文对芳踪飘忽的伊人的追寻。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乐景写哀,用春色的美丽反衬征人内心的离别之痛;今日回家“雨雪霏霏”之景更和昔日出征之景对照鲜明,反映战争带来的伤痛。
6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眦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香草,比喻高尚的品德;用采摘佩戴这些香草的行为,比喻诗人加强自身的修养。
7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踏。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用赋的手法,极力铺陈渲染了兰芝辞行之前梳妆的场面,表现她的美丽与自尊。
8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以鸟兽依恋故园的画面比喻游子对家人的依恋,也暗含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诗人如高山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自我期许,表现诗人礼贤下士、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1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笼中鸟依恋旧林、池中鱼思念故渊自比,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1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时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五岳、赤城、天台这些高大的事物,从侧面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巍峨。
12 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呼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对“悲鸟”、“子规”等意象的描绘,渲染孤身攀登蜀道的凄凉氛围,为主旋律的再次响起做铺垫。
1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用黄河东流不回比喻韶华易逝,以黄河水流的壮阔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渺小短暂。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写残缺的“山中月”、破碎的“水中影”,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对故人的眷恋之情和想见而不得的遗憾。
1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各城闻笛》)
作者在客居洛阳的夜里,听到具有惜别怀远之意的“折柳”曲,触景生情,引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16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月”、“捣衣声”、“秋风”三者交织成立体的秋夜图,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引发怀念远在玉关的征人的深情。
1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诗人不写自己身困长安、生死未卜的处境,也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神驰千里,虚笔推想妻子望月思人忧心忡忡,伉俪深情感人肺腑。
18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双照”既感伤“今夜”的“独看”,又回忆往昔的“同看”,更虚笔预想未来的'团聚,“何时”流露出热切期望。
19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因国破而悲怆感伤,移情于景,设置了花似溅泪、鸟若惊心的哀伤画面。
20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描写庭院草色碧绿、黄鹂隔叶啼鸣的欢快场景,“自”、“空”中透出悲情,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内心的感伤及武侯身后的寂寞。
21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描绘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美好春光,以乐景写哀,反衬思归不得的伤感。
2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微风吹拂的江岸细草和孤独停泊的月夜小舟,寓情于景,暗喻诗人渺小无助的境况,传达孤苦寂寞的情怀。
2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江流、灿烂的星月这些雄浑阔大的景象,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飘泊无依的孤苦形象和颠簸劳累的凄怆心情。
24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用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等意象渲染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并用哀猿、回鸟自比,寄予了孤苦无依、徘徊无助的伤感之情。
2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描绘“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肃杀而壮阔的画面,用乐景写哀,以自然的宏大永恒,反衬诗人韶光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悲苦之情。
26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选取“片云”、“孤月”两个意象自比,“片云”和自己一样漂泊,“夜月”和自己一样孤独,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孤苦无助的悲凉之情。
27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设取暗淡夕阳、瑟瑟秋风等暗喻暮年悲苦的意象,以哀景写乐,反衬诗人处境艰难而壮心不已的情怀。
28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写洞庭湖将广袤的吴楚大地一裂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其上。用乐景写哀,以洞庭湖磅礴壮丽的景象,反衬诗人漂泊无依、颠连无告的凄凉之情。
29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无尘、明月孤寂的景象,使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人生短暂、江月永恒的遐思冥想。
30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先描写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的画面。渲染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的山间月夜图;“浣女”、“渔舟”的出场,更以人物的喧闹反衬山林的宁静。
31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幽怨呜咽的笛声,触发征人的思乡之愁;虚笔推想妻子的“金闺万里愁”,夫妻的感情更显浓厚。
3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选取“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描绘一幅悲壮而迷蒙暗淡的景象,寓情于景,蕴含着征人戍边的艰苦、孤寂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33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闺中**见到暗含惜别怀远之意的陌头杨柳。触景生情,勾起了对在远方征战的丈夫的思念与对当初鼓励丈夫求取功名的追悔。
3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以源远流长的黄河和高达万仞的山峰为孤城铺设背景,衬托边城的偏远孤寂,渲染边塞雄浑苍凉的氛围。
35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36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通过对听众寂静无言和江心秋月的描写,烘托琵琶曲的艺术魅力,留给读者涵泳回味的空间。
37 黄埃散漫风萧索 旌旗无光日色薄(白居易《长恨歌》)
以“黄埃”“风”、“日色”等意象,描绘灰暗、萧瑟的画面,寓情于景,表达唐玄宗对杨贵妃离世的痛惜。
38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基于对贵妃离世的痛惜之情,移情于景,设置月色、铃声也仿佛为此“伤心”、“断肠”的哀伤画面。
39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回返长安,’再次见到“如面芙蓉”、“如眉柳”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泪流满面,勾起了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感伤之情。
40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以山“在”、潮“回”的不变,反衬六朝古都繁华逝去已为“空城:’的沧桑巨变,清冷寥落的画面中,蕴含着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4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选取当年车水马龙的乌雀桥和豪门聚居的乌衣巷,描绘其如今却野草遍布、夕阳斜照的荒凉画面,现在的荒凉与曾经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反差,寓情于景,传达出沧海桑田、盛袭无常的深沉感慨。
42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描绘箜篌的音响效果,侧面烘托了乐曲的魅力和李凭琴艺的高超;“老”、“瘦”更反衬出箜篌的魔力之大。
4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清明”的特殊时节和“雨纷纷”的凄清环境,使行人触景生情,引发远行思乡的伤感情怀。
44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写“银烛秋光冷画屏”、“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凄清环境和“扑流萤”、“坐看星”的无聊举动,寓情于景,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抒发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哀怨之情。
45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诗人基于对歌女的依依不舍之情,移情于景,设置了蜡烛若也惜别垂泪的哀伤画面。
4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丝”与“思”谐音双关,喻浓烈的相思如春蚕吐丝到死方止,又把蜡烛燃烧时流下的油喻为相思之“泪”,表现了缠绵炽热的相思、生死与共的执著。
47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住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看到锦瑟的五十弦,听到哀婉的锦瑟声,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似水年华、美好时光的追忆。
48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月明”、“珠泪”写高旷皓净而又凄寒孤寂的境界,“日暖”、“玉烟”写温馨美好而文难以触及的图景,渲染了凄美圣洁的意境,寓情于景。抒发诗人的无限追怀与感伤。
49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词人却盼着它早点结束,以乐景写哀,反衬亡国之痛。
50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词人昨夜登上小楼,感受到“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触景生情,引发不堪回首的亡国之悲。
5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描写残月、梧桐、深院等意象,渲染染秋夜的凄清氛围,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心中的孤独寂寞。
5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描写“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充满边地特征的意象,渲染壮阔、荒凉、萧瑟的氛围,寓情于景,表现了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不尽的乡愁。
53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描绘凄切的蝉鸣、送别的长亭、初歇的骤雨等意象,渲染了一幅凄清、冷落的黄昏送别图,寓情于景,抒发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5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虚笔设想一别千里之外的景象。“烟波”、“暮霭”、“楚天阔”渲染沉郁寥阔的意境。抒发浓重无边的离愁。
5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虚笔设想酒醒之后的场景,“杨柳”、“晓风”、“残月”等饱含离愁的意象,渲染凄清冷落的氛围,抒发别后的孤独寂寞。
56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词人倚楼远望,见到“细风”、“草色”、“烟光”、“残照”等冷落萧瑟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愁从中来。
57 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不写自己思念佳人,而虚写悬想佳人思念自己却不知我“正恁凝愁”,巧妙表现词人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58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绘赤壁景观:山崖高插云霄,浪涛搏击江岸,卷起千万堆澎湃的浪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壮阔景象。
59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虚笔推想与亡故十年的妻子再相逢的情景,“尘满面,鬓如霜”的白描之笔,写出十年来宦海浮沉,词人饱经忧患身心衰老,即使与妻子相见也会不相识的感慨。
60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写自己思念家乡朋友,而虚笔推想渔郎是否想念自己。“小楫轻舟,入芙蓉浦”虚构回家的梦景,传神地写出了思乡之情。
61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小重山》)
描写寒蛩鸣叫、帘外明月等凄清、寂静的意象和词人“惊梦”、“独行”的举动,寓情于景与事中,抒写词人内心的孤寂、愁苦。
62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
描写花落香残的景色和枕席生凉的触觉,透露着秋意的冷落、萧条,寓情于景,蕴含词人独处的落寞。
63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
描写自落之花与独逝之水的萧瑟景色,喻指夫妻聚少离多、华年流逝,寓情于景,传达了女词人的凄消落寞之感,两个“自”更流露出一丝无奈。
6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三组叠词层层递进,由词人“寻寻觅觅”的举动,写到环境“冷冷清清”的悲凉,再到内心“凄凄惨惨戚戚”的巨大伤痛,直抒词人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无一“愁”字,却声声泣泪,字字含愁。
65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以菊花盛开之乐景,反衬词人身心憔悴无心采摘的郁闷愁苦之情。
66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些带军事色彩的意象,渲染宏大的境界,寓情于景,表现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
67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用孙权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典故,“英雄”、“风流”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与缅怀,“无觅”、“雨打风吹”写孙权功业的余韵现已无存,表达对英雄的热切呼唤、对宋室昏聩的讽刺。
68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用佛狸祠的典故。写出对民众安于异族统治的隐忧,抒发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强烈愤懑。
69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虚写扬州过去的繁盛,乐景写哀;“荠麦青青”实写现在的荒凉,虚实对比,寄寓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的黍离之悲。
70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描写二十四桥仍然矗立、月影在水中荡漾的凄清画面,寓情于景,抒发物是人非、繁华已逝的感慨。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译文]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出自] 王维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薄: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
闲闲:悠闲,从容貌。
迢递:远貌。递:形容遥远。
且闭关:佛家闭门静修。有闭门谢客意。
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译文1:
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译文2:
清澈的流水环绕着辽阔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进山的车马悠闲地前进,行色从容,自由自在。河川里的水,一直那样滔滔汩汩地奔流着,暮色降临时,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草泽地中去栖息,它们好像有意追随在诗人左右,与其结伴而归。荒凉的城镇依傍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凄凉萧索的重重秋山。山高路险,千里迢迢,来到嵩山脚下,从此后闭门谢客,不再留恋尘俗中的人事,安心地过澹泊恬静地生活。
译文3:
清澈的河川水环绕一片草木,车马悠闲自得地在路上行进。流水好像有情谊,傍晚的归鸟与我一起回来。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辉洒满秋天的山峦。在那遥远的嵩山下面,回去关上门谢绝人事。
赏析:
写归隐后的闲居生活,王维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写恬静的闲适之情。诗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就把这种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的意思是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秋天的山林。诗人缓缓而行,沿着清川,经过荒城、古渡,在夕阳西下时来到了秋意浓浓的嵩山。归途中会遇到很多东西,诗人独独选择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充满凄凉色彩的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当归隐之地嵩山渐渐就在眼前,诗人心中开始生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悲凉。
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而归,失落而归。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少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不能不叫人心生悲凉。王维之前也曾在诗里劝慰友人孟浩然归居田园:“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送孟六归襄阳》)但对于王维这样一个想象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的人而言,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
事实上,王维隐居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
我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经典名句值得我们赏析学习。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经典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词经典名句赏析(一)
孔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诗词经典名句赏析(二)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古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三)
1、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复出。
5、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最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8、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的诗句: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0、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今天关于“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上一篇:激励孩子努力上进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