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语录 名人语录

三年级上册语文句子专项训练课件_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训练教案

tamoadmin 2024-09-03 人已围观

简介1.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老海龟的悲剧》2.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七颗钻石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课件:《听听,秋的声音》4.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灰雀》5.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课件三篇6.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7.三年级上册语文13课《花钟》课件 #课件#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

1.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老海龟的悲剧》

2.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七颗钻石

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课件:《听听,秋的声音》

4.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灰雀》

5.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课件三篇

6.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7.三年级上册语文13课《花钟》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句子专项训练课件_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训练教案

#课件#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花钟》,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怒、暮、燥”等8个字,会写“梦、醒、嫩”等14个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表达方法表达的妙处。

 4、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生字词卡片分析生字结构,引导学生巧妙识字。

 2、组织学生多读课文,巧读课文,读懂内容。

 3、通过分析比较,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会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法。

 4、师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记观察日记。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课的教学中,渗入“细心观察”的意识,使学生探究自然和身边事物奥秘的欲望被激发,体会到观察发现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乐于观察。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好的观察习惯。

 2、体会文中用不同说法表达不同花开放的妙处。

 3、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并学习应用。

 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1、板书“钟”指生读字,说说“钟”为何物,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

 2、指生说说它的作用有哪些?

 3、用“钟”字扩词,先和同桌同学说,再汇报。

 4、师在“钟”字前画一朵花,板书“花”。同学们喜欢花吗?老师这里收集了很多的花儿开放的画面,请同学们欣赏,注意观察每一个画面不同的地方。

 5、小组讨论说说看后有什么发现。

 6、根据课文题目,结合所看的画面,你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二、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与你想象的课文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词。

 3、师检查:⑴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艳、内、梦、醒、苏、湿、娇、嫩、强、适、昆、播、修、致”指生当小老师领读。⑵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读。⑶游戏(摘苹果):出示生字词指生读,读对苹果落下。出现问题及时纠正。⑷对本课生字词,你觉怎样识记好?先小组里讨论,再汇报。

 4、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正确。

 5、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模仿读通、读顺。

 6、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把知道的和同桌讨论。

 7、汇报情况,师小结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生:我知道了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

 生:我知道了牵牛花是在凌晨四点开放。……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一段,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这段的中心句“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都写得很美,我很喜欢。

 生:我发现有一个句子不太美。“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生:我发现那些有关花儿开放的词用得很恰当。

 3、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并对小组的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

 4、练习:比一比,填写下面的表格,看看那组最快最准。

 5、你喜欢这些句子吗?和同桌同学多读几遍能把它背下来吗?

 6、你还知道哪些花儿开放的时间和样子呢?能仿造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吗?

 7、课件欣赏,这么美的花儿我们同学们一定很喜欢,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呢?(有感情地读、并到背诵、用画笔画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有没有还想问或者还想说的话。

 五、留心观察会让我们有很多发现,你有这样的体会没有,有的话把它写出来。如果没有你也试着去观察一下周围的花,也许会有发现。

 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在谈及到我们身边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他们,让花草树木受到每个人的保护,并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内容,有法律的意识。

 七、作业:在田字格里正确地书写生字词。

 《花钟》教学反思

 小关小学---黄燕一是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感受鲜花的美丽。再让学生进行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初步了解“花钟”不同于一般的时钟。另外,我设计了钟面,让学生根据花开放的不同时间把这些花填入钟面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鲜花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

 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三是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让学生从小保护环境,有法律意识。

 不足之处:

 一、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重这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由于急着赶进度,所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以后要多加强本方面的指导。

 三、由于本课容量较大,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完成,学生的小练笔来不及,所以没有做到读写结合。

 

篇二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生字和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等词语,认识“强”是多音字并能辨别不同读音。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和实际运用。

 二、教学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认识“强”是多音字并能辨别不同读音。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和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讲解

 (二)进入新课

 1、谈话导入,走近花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为什么喜欢鲜花?其实,鲜花的特点和作用还不止这些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

 2、板书课题《花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3、带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撒红点,捡红点。

 4、在课文中勾出词语,齐读词语。

 5、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打“?”,学会了的词语画笑脸,有难度的不理解的提出来全班一起解决,最后师检测学习效果。齐读词语。

 6、齐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为什么?最后师小结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多样句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细读课文,品味“花钟”

 (一)讲解第一部分(归纳现象0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要求:数清句数,想象每句讲了什么。

 2、几句?(3句)

 每句写了什么?(1句:鲜花迷人。)

 (2句:不同的花开花时间不同。)

 (3句:具体介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

 3、第三句写到哪些植物开花了?圈出植物名称来,用着重号表示出植物开花的时间。品味“左右”等词。

 4、抢答题,老师在画面上出示它的花名和样子,学生看到了迅速找出他的时间。

 1)出示“午时花”

 (中午十二点左右开的。)

 左右(师板书:左右)。

 提问:如果不写“左右”可以吗?

 (不行,因为有可能午时花开放的时间不一定正好在中午十二点,可能早一点可能迟一点,必须要加上“左右”。)

 师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来体会“左右“的准确性——(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在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意思跟“左右”很近,是哪个词?——大致(师板书:大致)

 花儿开放的时间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放了“大致”、“左右”等词语就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了,找出跟它们相近的词语?(大约、应该)继续来进行抢答。

 2)出示“蔷薇”

 3)牵牛花

 ......

 用波浪线划出植物开花的样子。

 5、感悟写法

 师:孩子们,你看,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花呀陆续地开放了。这样,老师把它写成文章啦,你们跟我一起读好吗?来,预备起。

 6、比较(齐读)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

 ......

 师: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吗?(枯燥、乏味)

 师:可是课文中不是这么写的,它有不同的写法。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动的语言来帮老师改一改吗?(生读句子,改句子,比较)

 师:课文中用了七种写法来写开花。生再自由读句子,这样一改,现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比喻、拟人、优美、具体、形象、生动)

 (二)讲解第二部分(揭示原因)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第二自然段解释了这一有

 趣的现象。

 自读课文,要求:

 (1)有几句话?

 (2)每句写了什么?重点理解“吻合”。

 (3)想想这几句话合起来告诉了我们什么?

 2、汇报板书:温度、湿度、光照、传粉

 3、再读自然段,体会不同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

 (三)讲解第三部分

 1、根据花的特点,植物学家是怎么样建成花钟的?重点词语“有意”。(这是人们细心观察,从植物身上得到启示的结果。)

 2、联系全文内容,填花钟。

 剩下的地方怎么办呢?(自己去观察发现,完成花钟)

 四、板书设计

 花钟

 归纳现象(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

 揭示原因(温度、湿度、光照、传粉)

 实际运用(花钟)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老海龟的悲剧》

篇一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词语。

 用必须写一句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回忆自己和老师在一起时的欢乐情景,并能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下面的词语:引导集体焦急严格必须善良

 2.听写这些词语

 3.谈话导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大家朝夕相处。谁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那在你的心里一定常常想起这位老师,怀念和老师在一起的日子。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再次感受和老师在一起欢乐时光。出示课题:和老师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老师板书:

 老师是()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老师是(充满爱心的指路人)

 老师是(亲密的伙伴)

 老师是(严格的教练)

 老师是(充满童心的朋友)

 3.问:为什么说:

 老师是(充满爱心的指路人)

 老师是(亲密的伙伴)

 老师是(严格的教练)

 老师是(充满童心的朋友)

 小组讨论后,请学生说一说。

 4.老师除了是(充满爱心的指路人)(亲密的伙伴)(严格的教练)(充满童心的朋友)还是什么?(训练学生说话。)

 5.和老师在一起时,你有过哪些快乐?

 ◎自己想一想

 ◎小组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

 6.和老师在一起你们感到无比的快乐,想一想这首诗歌要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

 7.指读评读

 8.全班一起读一读。

 9.练习背诵课文。

 三、片断练习

 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你们还有哪些欢乐?哪些难忘的回忆?

 在你的回忆中,老师又是什么角色?试着想一想,仿照课文改写或重新编写一小节诗歌。

 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1、指导仿写

 想一想,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还有过许多欢乐,回忆一下。

 思考,试着说一说:我们和老师去春游、我们和老师一起准备队会、我们和老师一起研究问题等等?你能试着写一首小诗吗?

 (内容献给老师、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

 提要求:你要想好内容及自己对老师的情感?最后的时候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几句话就可以。

 2、动笔写草稿

 老师巡视,学生不懂就问

 3、交流

 写完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修改

 四、造句:

 出示“必须”,在文中找一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词义:一定的意思

 1、想想“必须”是什么意思

 2、想想“必须”和“必需”有什么区别

 3、想想“必须”可以用在什么时候

 4、自己在小组内和同学们试着造句

 5、在全班说一说,老师帮助修改

 练习造句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上引导学生回忆和老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学生从没得说到说不完,从中我感觉到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的重要。我还用看课题,猜课文内容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识4个字。会用“必须”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回忆自己和老师在一起时的欢乐情景,并能跟同学交流。

 4、能选择合适的词语与指定的词语进行搭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这是一首贴近儿童学习生活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学校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歌语言亲切,琅琅上口。应以读为主,从语言文字入手,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读、填空读的方法,感悟诗中老师对自己的爱,结合朗读,再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话变成脑中的“画”,学生找到了背诵的方法。在教学课文时,用导入的方法对课文进行铺垫,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深深的爱。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初识字形,粗解字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小学生的欢乐心情和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在一起”,提问:你喜欢和谁在一起?(补充板书:和老师在一起)(困)

 2、你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呢?(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们为什么也想和老师在一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同桌互查生字,并标小节号。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同时思考: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在一起?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听读、评议,思考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教师引导: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是怎么引导同学进行学习与生活的。

 有没有我们高兴他开心,我们难过他焦急的事?(结合实际说一说。)

 “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个自然段呢?”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读给大家听。(读出自己的感受,并试背这个自然段。)

 2、3—5自然段的学习步骤与第2自然段相同,就重点问题进行引导。

 (1)理解:“解惑答疑”是什么意思?(解惑答疑:解答不懂的问题。)

 (2)老师是亲密的伙伴,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和老师的亲密关系。(读出自己的感受。)

 (3)“必须”是什么意思?(必须:一定要)你能换个词说说吗?

 (4)你能说说老师严格要求你的事吗?(结合实际说一说。)

 师生合作读第2—5自然段,试着背诵

 3、读读第1和第6自然段,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重复,但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

 “爱戴”是什么意思?说老师“爱戴”我们成不成?(爱戴:尊敬、喜爱。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你试着说一句话。

 4、小组分工进行诗朗诵。

 四、拓展延伸

 1、回忆: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2你能试着这样说吗?

 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和老师在一起

 充满爱心的指路人老师是_________

 老师是亲密的伙伴________

 严格的教练________

 充满爱心的朋友________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必须”造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生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的过程。

 2、会用“必须”造句。

 3、选择合适的词语与指定的词语进行搭配。

 教学难点:

 “惑”“疑”等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和老师在一起”,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指名背诵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小组合作进行识字学习,并汇报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须: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和右边都表示意思。“须”表示胡子,左边的“三撇”像胡子。

 疑: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又各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窄下宽。

 (“页”在汉字中是由“头”的象形字变化来的,跟“头”有关的字都含有“页”,如“颈”“烦”“额”。)

 3、练习书写生字。

 要求

 (1)从整体上去观察一个字,观察时,要用心地把字形记在心里,然后一气呵成,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2)写好后,要对照范字进行自我反馈,要争取每写一个字都有所进步。

 四、完成课后习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

 的伙伴的小壁虎

 ()()

 ()()

 的教练的小金鱼

 ()()

 2、用“必须”造句。

 指导

 a在课文中找出带有“必须”的原句,并读一读。(困)

 b试着换一个词试试。

 c理解“必须”的意思

 d想想什么时候用到“必须”试着说个句子。

 e把句子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个生字,学会了用“必须”造句,还做了词语搭配的练习。希望大家记住所学生字,并能运用。

 六、作业

 正确抄写本课的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和老师在一起

 惑善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七颗钻石

#课件# 导语语文课件对大家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老海龟的悲剧》,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朗读中理解“四脚朝天,神通广大,口沫四溅”等词语的含义,并积累词语。有感情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词、重点段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海龟的骄傲自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但对于段的把握还比较模糊,本课利用板块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与分段的把握。此外,三年级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这节课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相关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老海龟的悲剧》,看看老师把谁请来了?师出示:这个是老海龟,这个是小海鸥。它们给大家带来一些词语,可弄混了是描写谁的,你们愿意帮助分一分吗?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分给学生,到板前贴词。

 回忆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

 老海龟:夸耀口沫四溅神通广大四脚朝天惭愧

 小海鸥:停歇好奇连珠炮似的惊恐吃惊

 师:有问题吗?(没有)同学们可真能干。别小看这些词语精灵,只有和它们认真交朋友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深入地来学习《老海龟的悲剧》吧!齐读课题。

 师:什么是悲剧?课下谁查词典了?课件出示。在词典中悲剧有两种解释,你认为本课的悲剧是哪种解释?除了查工具书理解这个词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喜剧)反义词理解

 看课题,这节课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评价:问得好!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这个问题有价值,你真棒!

 二、研讨点拨。

 (一)学习8到13段,弄清结局,体会悲惨,学会分段。

 1.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学生汇报。好,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10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大家快速扫读,放在这里方便大家理解词语的时候灵活运用。读文时请同学们注意思考老海龟的悲剧是什么?可以用笔画一画相关的词句。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有关渔夫的句子。指名读。

 (1)老海龟的悲惨遭遇是怎样的?(出示“四脚朝天”。)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看图理解。

 (2)奇思妙想:同学们想像一下,渔夫会把这个四脚朝天的老海龟怎么样?(生自由说:真可怜,真悲惨!那老海龟,你快跑啊!)接着汇报,还能从哪些描写中看出老海龟的悲剧来?

 (3)过渡:小海鸥对四脚朝天的老海龟有什么态度?学生读相关句子,课件出示:小海鸥见老海龟仰面躺着不动,又飞过来吃惊地问道:“神通广大的老爷爷啊,您就这么等着被别人搬走吗?”读出吃惊来。

 (4)理解词语神通广大。或生活中理解:你认为谁神通广大?

 (5)这么神通广大的老海龟,如今束手就缚,用一词来说此时它感觉怎么样?理解词语:惭愧。联系下文的方法。用惭愧说话。老海龟惭愧的怎么样?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没脸见人啦,这真是一个悲剧啊!

 3.过渡:看来,老海龟的悲剧不光是肉体上将要面临的苦难,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无地自容啊!它为什么这么惭愧?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观看课文动画,看谁能找到答案。

 (二)学习1到7自然段。追根溯源,体会骄傲,学会分辨真。

 1.老海龟为什么这么惭愧?找到悲剧的原因了吗?(老海龟骄傲自大。吹牛,说大话。)

 2.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读读老海龟和小海鸥的两次对话,从哪些地方看出老海龟骄傲自大?(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和词语。)

 A.第一次对话:“老爷爷,您多大年纪了?”“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老海龟慢吞吞地说。理解“慢吞吞”。你觉得他俩读得怎么样?

 B.第七自然段

 理解词语:来神儿夸耀羡慕狂风暴雨大浪滔天平安无事

 3.老海龟的话你信吗?说说理由。

 出示资料分别识破老海龟的大话

 (1)太平洋约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的大洋。其面积约为一亿五千五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众所周知,海龟的速度很慢,它能游遍太平洋?你信吗?

 (2)“观光”是什么意思?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一万多米,压强非常大。老海龟也根本不可能到最深的海底观光过。

 (3)出示“毫不在乎”:什么意思?目前所知的的鲸鱼体长33米,体重190吨,相当于35头大象那么重。

 (4)国外曾经捕捉到一只章鱼,腕足展开后有7米长。

 (5)历的浪高达500米。

 4.从这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海龟的的确确很能吹牛,它把自己的见识和本领夸大了几十倍,几百倍,你觉得这只老海龟怎么样?

 (真是太狂妄自大了!真是太能吹牛了!真是太目中无人了!)

 5.我们来看看它对海鸥说了什么?找找它对海鸥说的话。(指名读)你还听出什么了?(瞧不起小海鸥。)你能把老海龟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读出来吗?哪位同学有信心读好?和老师比赛读,谁有信心?(师读,指名读。)

 听听,老海龟吹的是津津有味,吹得是热火朝天,吹得昏天黑地,这词都不恰当,帮我换个词,吹得“口沫四溅”。你用什么方法理解?

 6.这是从语言描写上能看出老海龟骄傲自大,还从哪些描写中也能看出它的骄傲来?来神儿什么意思?老师告诉你这种面部的描写就是表情描写。还从什么描写中能看出来?(动作。指导学生做。)怎么说?(出示夸耀。)联系下文理解。带上动作读一读。

 7.同学们理解的真好,(课件出示老海龟“口沫四溅”的。)就是这样一只狂妄自大的老海龟,此时却惭愧得无地自容,原因就是他太骄傲了。

 三、交流感悟。

 1.奇思妙想,说演结合。

 把你的理解带入文中,我们分角色再来读读这三次对话。第一组对话,男女生读。第二三组对话上前面表演读。要想读好,把你理解的词语加上动作表现出来,你们能吗?(给学生带上头饰拿着书上前面表演读。)

 看看这个骄傲的老海龟,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生汇报。)

 学完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板书: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自大。让我们一起对老海龟说……(读板书,齐读。)

 2.现在打开智慧背包,让我们齐声读这些名言谚语,来警告自己不要犯老海龟的错误吧。课件出示名言大放送。

 课下我们把这些名言积累到日记本上,时刻告诉自己:齐读板书。

 四、拓展创新,大胆尝试。

 这节课同学们问得好,说得好,理解得好,读得好,还差一样,能不能写得更好?老师知道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千万别让渔夫给它卖了吃掉,想个办法让逃跑吧。(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奇思妙想,续编故事。你能把这个悲剧的结局改成喜剧的结尾吗?看谁写得好,下课!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文中的词语的含义,积累好词好句。

 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使用冒号和引号。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道理“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教学重点:

 1、生字“吞、炮、牢、狂、际、滔、岩”的音形义。

 2、背诵积累好词佳句。

 3、体会老海龟的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第七自然段中的词语,理解“悲剧”的含义,及酿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简要叙述故事,并说说故事中的小乌龟是什么样的小乌龟?(做事认真、有恒心、有毅力)什么样的小白兔?(自以为是、骄傲自大)可见,小小的故事里蕴含着做人的大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老乌龟的悲剧》,让我们细细体会这个小故事将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读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范读:初步认识生字词,注意疑难字词。

 2、出声读:正音正字,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生字词。

 3、默读:找出生字词所在位置,结合文中句段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集中学习生字。

 1、直接指认生字。

 2、给生字组词,先说说文中的词,理解字义、词义,再拓展组词。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平翘舌音。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整、滔、等”三个字的写法。整字中束的捺变点,右边是反文不是折文。滔字的“臼”的笔顺要正确。等字的第二横最长。

 四、再读,读通文章,标出自然段。

 要求:不读错字、读通顺。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五、巩固认识生字。

 通过当堂检测,反馈生字词掌握情况。

 1、慢吞吞(写几个ABB式的词)。

 2、组词:准、谁朝、韩滔、蹈炮、泡。

 3、给多音字注音:朝、炮。

 4、补充成语:四脚()天、大浪()天、无边无()、亡羊补()、狼()虎咽、化()为零。

 六、作业:复习生字词,熟读文章。

 第二课时

 一、简要复述课文。

 二、品味语言,感悟寓意。

 1、课文的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1自然段)

 2、哪些段落讲老海龟夸耀自己的本领?(2-7自然段)

 3、哪些段落告诉我们老海龟最后的结局?(8-13自然段)

 4、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段落?

 5、学生自由表达:老海龟说的话,故事讲得有趣?

 师生共同总结出重点词语,并板书。感悟这些用词所表达的意思。

 (1)资料对比,加深理解。体会老海龟的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在四大洋中,它面积,水体最深。面积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达1.8亿多平方公里;容积达7.2亿多立方公里,平均深度超过4000米。

 海洋最深处: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

 最重的鲸鱼:目前所知的的鲸鱼体长可以达到30多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

 的章鱼:国外曾经捉到一只章鱼,它的腕足展开后有7.8米。

 的海浪:近期有记录的海洋中的浪高达21米,有我们学校两个教学楼那么高度。关于海龟:世界上发现的海龟为棱皮龟,的体长为2.5米,体重达1吨。能从南美洲游到北美洲,最远能到达北极海域。其游速每天可达60公里。海龟常在几百米深的海底游动,还能潜入1000米深的海底。

 (2)图文结合,读中想象。

 读文字,看插图,体会老海龟的可笑下场与可悲结局。归纳得出老海龟与小海鸥的不同人物特点,感悟做人的道理。(老海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对自己的本领夸大其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小海鸥:天真、活泼、可爱)

 6、回归课文,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通过板书,你会发现一个特点,整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物的对话,并且老海龟的话特别多。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一看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段对话的?(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

 7、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

 三、思考。

 “当悲剧降临的时候,本领高强的老海龟却无计可施,只能惭愧地用两只前脚遮住自己的脸。这时??事情总是在变化之中,展开你的奇思妙想,接续一个或喜剧或发人深省或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尽量模仿原文用对话的形式写出来。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出老海龟的骄傲自大,读出小海鸥的天真、活泼。

 二、续写故事。

 故事是怎样继续发展的呢?请同学们交流续写故事。

 三、点评。

 分组表演全文及续编部分。用谁的剧本,谁就来做导演。观众当评委,给表演者投票、点评。(指导学生要尽量使用文中重要的词语)

 四、谈谈感受。

 你认为老海龟你认为老海龟的做法好吗?你觉得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五、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本课的方法独立阅读《蝈蝈和蛐蛐吹牛皮》、《骄傲的大公鸡和小蛐蛐》,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

 “我是蝈蝈。”

 “我是蛐蛐。”

 “我是哥哥。”

 “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

 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

 “老弟啊,嘿嘿,听我说你可别着急。天下的动物大小我全管,我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

 蛐蛐对着蝈蝈笑嘻嘻

 “老哥啊,嘿嘿,听我说你可别生气。天下的动物生杀我来定,无论是恐龙,它还是鲸鱼。我给它们立规矩,它们尊我为皇帝。”

 蝈蝈越吹越得意,蛐蛐越吹越入迷,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一口一个,一口一个,把小哥俩全都吃下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课件:《听听,秋的声音》

#课件# 导语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七颗钻石,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读童话故事。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至4自然段,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9课《七颗钻石》的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焦渴、水罐、忍不住、唾沫、匆匆忙忙)

 2、上节课我们还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故事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生齐读)

 3、师:是啊,当时的水是多么珍贵,多么重要啊!它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一天夜里,一个小女孩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这节课我们再细细品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一)感知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罐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罐?(板书:水罐)

 2、指名回答。

 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至4小节,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水罐特别神奇,用“——”画出来。

 3、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随机播放课件)

 指导读好这几句话,要读出水罐的神奇。

 板书:空水罐——装满水——摔了没有洒——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5、师: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了水,然后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还跳出七颗钻石,流出清澈新鲜的水流。这只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再细细地品读第2至4小节。

 (二)了解水罐为什么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空水罐为什么会突然装满了水?

 2、指名回答。(板:对妈妈的爱)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小姑娘很爱妈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抓“哪儿”来体会)

 (1)师:小姑娘可能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呢?

 出示填空,想象说话:

 小姑娘来到(哪儿),那里(怎么样);来到(哪里),那里(怎么样)……

 (2)指导朗读。(指名读)

 师:小姑娘寻水多么辛苦!她跋山涉水,也许她的衣服被树枝勾破了,也许她的小手被荆棘划破了,正流着血呢!但是为了妈妈的健康,她一点儿也不在乎这些,终于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小姑娘对妈妈的深深的爱!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抓“赶紧、跑”来体会)

 (1)理解“喜出望外”。

 师:小姑娘醒来时,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心情会怎么样?课文中用了哪个词?你什么时候“喜出望外”?

 (2)指导朗读。

 师:多神奇呀!小姑娘一醒来,突然发现了水,她心里又惊又喜,就带着这种心情,谁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学生读。)谁能象她这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5、指名读第3自然段,指名回答是什么让水罐变银的、金的。(板:对小动物的爱对过路人的爱)

 6、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妈妈的话。

 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水罐变成了银的。出示句子: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指名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过这番爱吗?那你就带着这份感受读一读。

 师: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端着妈妈舍不得喝的水,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7、师:那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指名说。

 (1)出示: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此时,小姑娘自己需要水吗?(抓“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来体会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2)指导朗读。

 师:水罐里涌出水流,这股水流流遍了每个角落,同学们请想象一下,那会是怎样的情景?

 出示:这股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流到(哪里),那里(怎么样),流到(哪里),那里(怎么样)……

 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升华,畅写感言。

 1、总结。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能说说水罐发生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爱)

 师:是啊,小姑娘不仅把爱给了亲人,还给了一个小动物,一个陌生人,那这样的爱是什么样的爱呀?

 师:对,这就是广博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

 2、那课文为什么要用《七颗钻石》作题目呢?

 3、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现在请你把自己的爱的感言写下来吧!

 4、反馈交流。

 四、启发阅读,赠送格言。

 1、布置课外阅读:读了大家写的话,老师很受感动,你们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老师请大家回家去读读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童话《七色花》及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相信读完后,你们会对爱会有更深的感悟。

 2、最后,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只要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正确认读本课中8个生字,书写15个生字。正确理解“焦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忍不住、涌出”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师生共学、交流讨论、发散想象等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懂得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 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童话世界——《七颗钻石》,一起读课题。

 2、出示“钻石”图,你觉得钻石怎么样?多么美丽的钻石啊,再来美美地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难以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咽、唾沫、凑上、一瞬间、绊倒、匆匆忙忙、竟

 (1)自由读;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齐读。

 3、把刚才多读了几遍的句子展示一下。指名展示,全班练读。

 4、理清故事脉络。

 三、走进故事背景,感受水的重要

 1、这则童话故事有一个这么美的题目——七颗钻石,然而故事的开始并不美妙,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来到遥远的以前。

 2、师朗读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3、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哪儿让你联想到的?

 ①学生自由说。

 ②真会读书,能抓住关键词语来展开想象。

 ③朗读这段话。

 l找出两个近义词(板书,读一读)

 l到文中去看看,这两个词语的位置能换吗?为什么?

 ④如此时此刻你就是故事中的人或动物,你最需要什么?

 这时候水意味着什么?

 四:深入研读,探寻神奇变化的原因

 1、故事里有没有出现这意味着生命的水?读读2到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2、找到了吗?谁来读。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水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出现了怎样的水啊?想象一下,这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样的?想象这样的水再来读读这个词。

 (3)为什么在那么严重的旱灾下,罐子里竟会出现清澈新鲜的水,最后还涌出巨大的水流呢?让我们到故事里找找答案。

 3、先来看第一次出现水的情景。

 (1)谁来读读。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水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2)根据回答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能抓住某个词或某句话来说说吗?

 到处找水:

 l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谁来想象一下?

 师说,学生口头填空: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但是。

 小姑娘找了那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水,为什么不回家?

 l“一天夜里”(夜晚的黑暗没有阻挡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脚步),

 “夜里”让你想到什么?你夜里敢一个人出去吗?

 小姑娘跟你们差不多大啊,她在夜里出去找水,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如让你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你找到的答案,你会用哪个?(根据回答板书)

 (3)当小姑娘醒来看到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她心情怎样?(开心、意外、高兴、喜出望外、很矛盾)指名说,读。

 相机引导体会“竟”字的妙处。(“竟”字去掉好吗?为什么?(出乎意料)再读一读,读出意外的感觉)

 4、那么涌出巨大水流原因是什么呢?

 (1)课件出示句子: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我们先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长句子读通顺)

 (3)说说原因?

 (4)课件出示语段: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你有什么疑问吗?

 什么是过路人?

 小姑娘渴吗?从哪看出来?

 朗读。

 既然小姑娘那么渴,她可以不把水给过路人啊,她递给过路人的仅仅是水罐吗?读读这句话。(齐读)

 ②想象写话,小姑娘在想些什么?

 自由练笔。

 交流:把你的想象填到句子里读读吧。课件出示: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想:()。于是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交流。

 (5)是什么使神奇的变化再次发生?

 齐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5、是小姑娘的爱心使空水罐变得满满的,还从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的爱心就如钻石般闪亮,钻石般珍贵。故事里因爱心发生的奇迹还有很多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好吗?

 板书:七颗钻石

 干涸、干枯

 爱心

 清澈新鲜的水(流)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灰雀》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俺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俺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同学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同学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同学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同学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示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示。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示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同学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俺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身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俺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俺们的朗读来表达俺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安排作业。

 1、为自身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身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俺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同学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同学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身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同学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同学进行描述,把自身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同学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身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身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俺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同学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同学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示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身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课件三篇

#课件# 导语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灰雀》,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本课5个生字,理解词语“胸脯、婉转”的意思,会写本课生字。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部位法”“演示法”理解“胸脯、婉转”的意思。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索,理清课文内容。通过资料展示、描写体会、比较想象等加深对列宁这一角色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并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的熏陶。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即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收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2、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的磁带和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

 (一)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急)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

 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

 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

 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四、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课件出示3:列宁简介)

 3.(课件出示4)灰雀图,板书:灰雀。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过关检测

 同学们,课前大家认真地预习了本课,你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闯关比赛。

 (一)第一关:随文识字词

 (课件出示5)出示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逐段读文,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尤其注意多音字、平翘舌音。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一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自由朗读《灰雀》,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生字、新词。

 2.闯关过程

 (课件出示6:生字)

 quèjiāoyǎnɡfěnlìnánhuòzhědònɡxīkěnchénɡ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1)指名读。

 (2)重点强调:读准翘舌音“者、诚”,前鼻音“男”,后鼻音“养、冻”,边音“粒”。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7:词语)

 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诚实可惜

 (1)指名读。

 (2)打乱顺序,随机出示词语,指名读。

 (3)用“或者”一词练习说话。

 (4)全班齐读。

 3.过关评价

 (1)表现好的同学、小组发放小星星。

 (2)小结:在本轮比赛中多名同学、多个小组都得到了星星,后面的比赛会更加精彩,相信同学们表现得会更加出色。

 (二)第二关:熟读课文

 (课件出示8)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添字不落字,尝试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两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练习。

 2.闯关过程

 (课件出示9)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1)指名读。

 (2)抓住“没看见”“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等词语,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

 抓住“多好的灰雀”“可惜”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练习情感朗读。

 (三)第三关: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10)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识字。如,“粒”,植物的一部分,“米”是表意的,“立”是表音的。另外“冻、惜、诚”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2)熟字比较。如:羊一养

 (3)组词扩展:“雀、男、或、者”,可以组词为“麻雀、男人、男生、或者、或许”等。

 2.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3.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4.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养”——注意倒数第二笔是撇。

 “男”——上下结构,“力”的撇不能写到“田”里去。

 5.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6.展示学生作品。

 7.过关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的读音,生字的书写,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很多同学、多数小组都闯关成功,让我们用掌声再一次祝贺。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有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了解故事人物的情况,解释了题目。激发学生学习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

 (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quèyǎnɡɡǔlìnán

 ()()鱼()()孩

 参考答案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养谷粒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12)三只灰雀在枝头的画面。

 2.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板书:灰雀惹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3)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板书:可惜)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课件出示14)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板书:男孩:没看见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喜欢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圈养起来)讨论,交流相关语句。

 列宁:

 (1)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板书:每次都要经常带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课件出示15)“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10自然段。

 三、烘托*,深入体会。

 1.(课件出示16)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又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课堂练笔:(课件出示17)

 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积累巩固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放回了灰雀。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3.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郊()渣()诚()

 效()查()城()

 胸()低()惜()

 淘()底()蜡()

 2.看拼音写字组词语。

 ()格()定

 yánjiān

 ()热()苦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诚实()坚强()高大()

 寒冷()幸福()喜爱()

 4.帮助词语找到自己的家。

 果然居然仍然

 (1)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

 爬上来了!

 (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3)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的,它活着。”

 参考答案

 1.郊外渣子诚实胸脯很低可惜

 效果检查城市淘气河底蜡烛

 2.严炎坚艰

 3.虚伪懦弱矮小

 炎热悲惨讨厌

 4.(1)居然(2)果然(3)仍然

 板书设计

 26.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果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发生的疑问以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效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发明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身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身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考虑了,真是爱考虑的好小朋友。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

 李四光小时候_____,问_____长大后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考虑、善观察。

 板书:

 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爱考虑

 师:你们说他爱提问爱考虑,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局部,边读边批注,边读边考虑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考虑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发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发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他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他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好,有问题就去想方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发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谓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考虑,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只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

 爱动脑,勤考虑,善分析,不盲从。

 师: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

 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扮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褒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只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师: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师: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考虑、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考虑,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篇二

 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读课文思考

 1、小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五、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著藏巨恐坑卧推秦域纪遗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默写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二)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三)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全班交流: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7、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角色朗读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不奇怪的大石头

 想了许多年终于弄明白

 专门考察震惊全世界

 进一步考察

 好问执着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三年级上册语文13课《花钟》课件

#课件# 导语教学课件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医生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想,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试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出示实物或)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3、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问题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意思。

 (2)把课文读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努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异常思索缓步沿着分析木棍研究效果听诊器肺结核克服形状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仔细听听与老师一起纠错。

 注意:多音字:脏

 诊、棍:前鼻音

 (5)四人小组练读,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再交流。

 3、朗读全文。作到流利再讲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导写好“肺”、“索”、“状”。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感悟。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

 (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整日思索”什么意思?

 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了解“如果……就……”的用法)

 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3)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2)指名说说,其余补充。

 (3)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4)指名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同学们一起做“导演”帮助“演员”说戏。

 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为孩子们的“贴”、“划”要表现出来。

 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并且亲自做了实验。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

 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想的一样)

 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兴极了”、“马上”体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

 F、“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指导表演出来。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5)四人小组再演一次。

 4、朗读第3小节。

 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三、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四、指导造句。(如果……就…………果然……)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造句。

 课外:

 复述故事的经过,要求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说得具体、生动。

 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

 18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整日思索

 清楚地听到、善于思考

 都听到了、勤于思考

 有发现

 教材简析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个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示,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雷奈克医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死去,便整日思索如何及早发现人体内因疾病出现的异常变化。第二自然段写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第三自然段写雷奈克靠着这种小木棍为病人诊断。第四自然段写雷奈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思,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实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读课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2.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教学策略

 1、质疑中激趣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2、层次阅读中深入对话。

 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交流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

 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

 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创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物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问:这是什么?

 边板书:听诊器,边问:谁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它的了解?

 2.引导质疑:看到这听诊器,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明?怎样发明的?……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及问题)

 3.揭题,读题。教师过渡: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认真读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以实物揭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听诊器的了解,唤起学生对听诊器的感性认识,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为学习后文作铺垫。然后再以实物质疑,学生自然会对“谁发明了听诊器”、“听诊器的发明过程”等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形状。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上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朗读(用轮读的方式),根据朗读的情况适时正音、正句,思: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

 3.交流:

 ⑴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指读、齐读正音)

 ⑵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你能否画一张简图来介绍?

 ①指名板画,其余学生自画。

 ②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讨论是否正确,并指名介绍听诊器的形状。(正形:喇叭状)

 4.小结: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认真阅读的结果。

 ●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目的比较明确,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同时,以一个问题的解决为例,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还占上风,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再介绍的方式,对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有了了解,同时,也进一步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默读,思:为什么要发明?怎样发明的?分别是课文哪些段落的内容?

 2.交流,弄清这些内容相应的段落。

 3.小结课文的先后内容。

 ●《课标》指出: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找出内容相应的段落,能增强读书的针对性,而教师适时的小结,又暗示了课文的条理清晰,叙述清楚。常此以往,对学生的习作有潜移默化之作用。

 四、读第一部分,弄清起因。

 1.指读,思考原因。

 2.讨论:

 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⑴理解:异常。

 ⑵用“如果……就……”练说话。

 ①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

 ②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

 ③如果能及时诊断,就—————————————————————————。

 ④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中也要增强思辨能力的培养,此环节中,抓住一重点句为生发点,让学生环环相扣地推理,领会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五、读第二部分,弄清发明的经过。

 1.自读,思发明的经过。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组讨论,大堂交流、评议。)

 3.同桌配合做游戏:一生用手指轻划桌子,一生用耳朵紧贴课桌听,亲身感受。

 4.用“果然”说刚才的游戏。

 5.引读第2-4节,并适时启发想象:[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想象:这时,他会想:——————)他高兴极了,————-。他把小木棍的一头————,另一头——————。啊!——————(指导读出惊喜。)(想象:这时,雷奈克————————)就这样,————,然后————。以后,雷奈克又发现——————。于是,他————————,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6.复述发明的经过。

 ●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而且,体验后,人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做游戏,得到体验,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此时,用“果然”造句,就水到渠成了。而引读想象,则加深了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精神的体会。两次讲述发明的经过,第一次侧重于讲清经过的梗概,第二次,则侧重于创造性的复述,有了质的飞跃。

 六、再读,感悟雷奈克的精神,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用喜欢的方式再次读文,说说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交流,体会、学习雷奈克爱观察,肯动脑,爱百姓,爱事业的精神。

 3.小结:任何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偶然的,都需要不懈地观察与研究。小朋友只要勤于观察、研究,就会有收获。

 ●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想说些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了立志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情感得以升华。

 七、教学生字词。

 1.指读。

 2.默记。

 3.交流记字方法,个别正形:状、诊、肺

 4.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形,注意占位的特点。

 ●学习、记忆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中安排学生记字,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八、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把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分。

 4.搜集、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这四个作业的设计有基础,有深层,有书面,有口头,形式多样,能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考虑,达到巩固、扩充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花的资料.。

2、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花,大家看(出示课件)。

2、看到这些花,你们想用一些什么优美的词语、句子来赞美它?

3、出示句子: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4、出示课件:师简介日内瓦大花钟。

5、齐读课题。

二、 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看看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花?用你喜欢的符号勾出来。

⑵全班交流。

⑶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呢?用不同的符号勾出来。

⑷抽生汇报。

⑸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自己读读句子,你感觉怎么样?

⑹同样写花开了,课文中是不是这样写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⑺比较句子:这两句话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⑻作者为什么能把花写得这么生动具体?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范读第三自然段。

⑵花钟有什么作用?

⑶“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什么花开了。”这句话对吗?

“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了。”现在对了吗?

⑷考一考:认钟。

⑸你还知道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些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不同?

⑵全班交流。

三、齐读课文